分享

学王叔和做好医生

 AAA恒春堂 2019-05-21

《王叔和传》正式出版面世了。“伟大的王叔和,传奇的王叔和,麻城的王叔和”,这一主旨思想,在《王叔和传》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王叔和是魏晋时期大医学家,对中医学体系的形成及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收集整理了具有中医学奠基性著作《伤寒杂病论》。二是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具有完整脉诊体系的著作《脉经》,奠定了中医脉诊的基本框架。正因为如此杰出的贡献,他被中医界尊崇为仅次于医圣张仲景的亚圣,并被尊为“脉诊之祖”。弘扬中医文化,发掘中医宝库,大力研究和宣传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李时珍等医学大家。这是中医学学术界的共识。

1935年出版了黄竹斋所著的《张仲景传》,现代作家亦农著有《医圣张仲景传》。《旧唐书》中有“孙思邈传”,《李时珍传》在“明史”中就有,唯独没有看到王叔和的传记文学作品出版,《王叔和传》的出版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王叔和传》的作者韩进林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勤奋的精神,高昂的工作热情,还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这是近60万字的巨著《王叔和传》能得以完成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韩进林让我感动的原因。他实地考察了与王叔和相关的许多地方,到过山东邹城,山西高平,河南南阳,新野,湖北襄阳、随州等地。尤其对王叔和晚年寓居地麻城,进行全方位多次考察。在写作过程中,韩进林参考了百余本书籍和其他大量的资料,并虚心接受了多方面的建设性的思想。自2013年策划到2018年《王叔和传》出版,韩进林不辞辛劳,探究不止,创作旺盛期每日写作6000字以上,严寒酷暑都没有阻挡他工作的进程。

《王叔和传》所含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军事、文学、诗歌、地理、医药、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光医学、医药、防病治病的内容就有百余处。叙述事件有详有略。书中反映了王叔和搜集整理《伤寒杂病论》的过程,描述了王叔和与张仲景之间的师徒传承关系,较为详细地描写了《脉经》的创作,也较好地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基本思想。

中医有两大基本思想: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内经》所体现的是整体观念,《伤寒杂病论》则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后者标志着中医学体系的形成,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即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疾病的病理、病机,再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最后遣方用药,开出处方,进行治疗。如第40章中,就写了王叔和一天中看了三位腹痛的病人,所开的处方却不一样。分别是瓜蒂散、黄连汤、理中汤。根据中医辨证:第一位是痰浊阻于中上焦,故以瓜蒂散吐之。第二位是寒热错杂,中阳不足之症,故用黄连汤治疗。第三位是脾胃阳虚,寒湿内停,故用理中汤。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

全书中还列举了很多防治疾病的方药。第10章写到桑树的桑白皮、桑叶、桑枝。桑白皮能有效治疗肺热咳嗽。桑叶能疏风散热,治疗风热感冒,并能清肝明目。桑枝能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第9章写半边莲是治蛇咬伤的有效药物。在麻城仍有很多医生用它治疗蝮蛇咬伤。第33章中写“生姜萝卜汤”防治腹胀,现在仍是生活中防治腹胀的有效方法。如此等等,对于我们防治疾病多有启示。

阅读《王叔和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王叔和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学习王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习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虚心好学的风格,学习他济世救人、一心为民的无私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敢于担当、敢于传承文化精粹的勇气,学习他独具慧眼的智慧,学习他认真仔细、医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总之,王叔和的精神会激励我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病理念,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诊治疾病的水平与技术,做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好医生。

(编辑:张小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