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篆刻雅称“铁笔”,近代印坛上又有“江南五铁”之称,五铁中除人们较为熟知的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钱厓(瘦铁)、邓散木(钝铁)外,另一位就是“新虞山派”的优秀传人——汪大铁。锡山汪大铁为“新虞山派”的优秀传人,因其篆刻艺术风格与赵古泥、邓散木颇为相近,原石流传和印谱拓制出版也稀少,加上性情淡泊,宣传不力等因素,长期以来印坛对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作者张炜羽通过对汪大铁印谱、诗文集以及近代文献史料的爬梳剔抉,对其萍踪、交游与篆刻艺术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挖掘与阐述,重新确立了汪大铁在“新虞山派”中的地位。此外根据诸健秋、郑逸梅的题跋、文稿,对汪大铁原先不甚明朗的生卒年份进行了推断,并在其印箑题跋中得到了印证。汪大铁篆刻,以虞山为归,结体圆折厚实,用刀刚健雄劲,章法强调装饰形式感中的韵律变化,风格虽不逮邓散木恣肆夸张,豪放壮美,实得赵古泥淳朴古拙,刚柔相济,爽快遒劲,灵动变幻之妙秘。其刻苦并精熟,一夕能作五十钮,既工又速,邓散木视其为畏友,师友题赞也不胜枚举。如赵古泥曾赞曰:“大铁老弟喜篆刻,所作小印精劲,有古人法,大印力追秦汉。”褚德彝序其《芝兰草堂印存》云:“观其所作白文诸印,纵横奇倔,直逼西京。朱文放(仿)古小玺,尤精眇古秀,大铁于治印可谓力争上游矣。”(刊于《印学研究》(2011)) 《印学研究》(2011)书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