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的确有一多半是纸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够屡败屡战,每一次失败之后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为在天灾人祸的综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陕西和河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灾民,这些灾民在遭受天灾之后,还要忍受着明朝官吏和皇族亲王的剥削,除了揭竿而起,断无其他生路可言。正是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灾民构成了李自成军队的绝大部分。 这些农民军往往是拖家带口跟着李自成,也就是说,这百万军队中,包括一部分的妇女和儿童,以及老人,可想而知,其战斗力有多么低下。当然,李自成肯定不能只靠着这些灾民打江山,他手下还是有一部分精锐部队的。这些精锐部队的成分是明朝的西北边军以及各次战役中投降的明军。这些“前明军”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尤其是明朝的西北边军,但由于明朝政府无力支付巨额的军饷,所以这些人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能够取得朱仙镇大捷等胜利,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人大的功劳。 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大概二十万左右,这些人后来几乎尽数被李自成带去攻打吴三桂,然后全军覆没了。 李自成部队的装备,以冷兵器为主,同时掺杂着少量从明军手中缴获的火门枪和轻型火炮弗朗机。这种火力配备尚不及明军。 作为李自成灭掉明朝之后的最大对手,清军的战斗力可谓是恐怖至极。清军的肉搏战能力毋庸置疑,这种优势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就一直存在。即使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关宁军,在近身作战方面也不是清军的对手。在努尔哈赤时期,女真尚处于半奴隶制半封建的社会之中,生产力水平并不高。虽然在军事方面可以稳压明朝,但是在国力方面则大为不如,尤其是火器制造方面。正因为如此,明朝凭借着火炮的优势,勉强应付清军。 皇太极继位之后,一改努尔哈赤歧视汉人的政策,他重用汉人知识分子,并且恢复汉族奴隶为自由之身,令其从事农业,在国家机器的构建上,仿照明朝制度。经过皇太极的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王朝”逐渐形成。在此时,由于明朝的孔有德等人的叛变,以及清政权与西方人的接触,他们已经掌握了火炮——包括红衣大炮的制作方法。且因为皇太极对于火炮制造的重视,因此后金的火器制造部门收到严格监督,故所制火炮的质量已经远高于明朝。 在1640年的松锦之战中,明清两军曾以火炮对轰,但清军的火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明军,故明军大败。 可想而知,清军无论是从近战肉搏,还是火器装备方面,都甩开李自成军队不少。因此,在一片石之战,李自成败退后,清军一路横扫北方。见大顺军占据的城池,清军直接以红衣大炮轰击数个时辰,城墙倒塌,清军几乎不需要耗费一兵一卒便能攻下一座城池。所以,李自成在北方的势力,很快便被清军肃清。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的确是纸老虎无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