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轮由12种基本色彩组成,其中「红」「黄」「蓝」是色轮中的三原色。这里大家不要将它和光的三原色混淆,光的三原色是RGB,也就是「红」「绿」「蓝」。色轮的发明早在牛顿分解光的色彩之前,那时候的三原色都是以颜料三原色也就是常说的美术三原色为准。 色轮三原色是色轮中主要12个颜色里面,不会被其他颜色混合所成的颜色。但是他们可以混合彼此,来产生其他的颜色。如果等量的红色和黄色,会混合成橙色。等量的红色和蓝色会混合成紫色,等量的蓝色和黄色会混合成绿色。那么这三个颜色我们可以称为色轮中的「三间色」。 色轮中还剩下其他的颜色,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之间互相混合可以得到的颜色,我们称它们为色轮中的「三级颜色」。 当然,色轮并不是这么简单的12个颜色的排列而已。如果大家打开某一个配色网页,你会看到色轮中有非常多不同渐变的色彩,只不过我们为了理解方便,将它们整合成为了12个基本的色彩而已。 在我们大概理解了「色轮」这个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去更好的理解色彩之间的搭配法则了。 「对比色」 「对比色」配色法则是摄影中非常常见的配色,在色轮上来看,任何一个点的位置的颜色,搭配它在色轮中180度方向的颜色(也就是色轮上它的对面),那么这两个颜色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对比色」的配色。比如下面示例图中的红色和绿色,他们在一起就形成了标准的「对比色」的配色。 「对比色」配色法则的一大特点就是对比强烈,可以说是最有视觉冲击力的配色。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这张图片,主要分成了两大块色彩区域:前景主体人物的橙色和背景天空的青蓝色,形成了非常典型的「对比色」配色,这样的图片相信大家看到都会觉得很有视觉冲击力。 或者我们可以看这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也是一张典型的「对比色」配色的图片。人物的肤色和背景色形成了很好看的色彩对比。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留意过,在很多欧美的电影中,尤其好莱坞的电影,他们在做电影后期的时候,很喜欢使用「对比色」的配色。往往很多电影中,画面的暗部偏冷色,而亮部以及人物偏暖色。那么你想去做一张电影色调的图片的时候,可以用这个作为线索,在软件中给暗部以及亮部添加不同的偏色。 「相似色」 跟「对比色」配色不同,「相似色」配色法则,是在色轮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的颜色,搭配它左右相似距离的色彩。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就形成了「相似色」的配色法则,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类比色」。 「相似色」配色的一大特点是,整体画面气氛比较平静和谐,不会有剧烈的对比感。比如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我用吸管分别吸取了画面中主要的三个色彩区域,从上往下分别是头发的颜色,人物皮肤的颜色以及背景中天空的颜色。如果你将他们放到色轮上,这三个颜色基本都是靠的很近的。如果你将这张图片和我们之前「对比色」法则演示的图片对比一下,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视觉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下面还有一张「相似色」配色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中背景的黄色,人物头发的棕色,以及肤色和毛衣的红色,搭配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相似色配色法则的图片。 「三角色」 还有一种常见的配色法则,我们称它为「三角色」配色。在色轮上,如果三个色彩的位置之间相连,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那么它们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三角色」的配色。「三角色」的配色在摄影当中,使用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三角色」配色属于比较中立的一种色彩搭配,它们之间有对比,可是没有「对比色」那么强烈,他们之间也比较和谐,但是又没有「相似色」那么和谐。它的一大特点就是色彩比较丰富,虽然一般只有三种主要的色彩,可是它们却可以覆盖整个360度的色轮区域。比如我们可以看这个例子: 画面中雾气的黄色,地面树叶的棕红色以及前景中树干的绿色,基本形成了一个「三角色」的配色。 或者我们可以看这张图片: 背景的红色,模特大衣的青蓝色以及模特肤色的黄橙色,在一起也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三角色」配色的图片。 包括这一张:主体人物的黄色,醒目文字的红色以及背景大楼的青绿色,在一起也基本形成了一个「三角色」配色的图片。 「单色」 这个配色法则不太常见,但是有些时候也能做出一些特别的味道。「单色」的配色,从字面理解来看,就是单一的颜色,但是也不完全对。它指的是同一个色相之下的不同饱和度以及不同明度的色彩的搭配。它的特点是色彩非常统一,但是弊端就是缺乏变化。所以很多时候你需要依据不同的创作目的来做出相应的色彩搭配和设计。 比如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这张图片主要的一些色彩经过取样,放到一起发现基本是在同一个色相里面,只不过它们之间的饱和度以及明度有区别。其实黑白图片,也是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单色」的配色。 「分离对比色」 在我们之前讲到的「对比色」配色以及「三角色」配色的基础上,衍生出另外一种配色法则,叫做「分离对比色」。 什么叫「分离对比色」呢?我们看,明明三个颜色之间连线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可是你仔细看,它却并不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其实你可以把它整体看成是一个对比色,只不过,主色彩所对应的并不是某一个颜色,而是应该在对面那个颜色附近相同距离的两个颜色。 总结 了解了这么多的配色法则,希望你以后在看到一张色彩惊艳的图片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惊叹的阶段,而要学会去分析:它在色彩上,到底精彩在哪里?慢慢通过这些分析和积累,你会逐渐形成更好的「色感」。要知道,拥有好的色感,会让你在视觉创作中脱颖而出。 不过要注意,学习了这些配色法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百分百的去遵从它们。比如你拍了一张绿色背景的人像,那么想要一个「对比色」的配色,就一定要将人物调成它所对应的标准红色吗?了解这些配色法则,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大概的调色方向,就好比一艘海上航行的船,在没有方向的时候,你需要一个指南针或者远处的某个灯塔。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大概的调色思路和方向,可以指引我们去调整出一张色彩关系更加和谐丰富的照片。 在后面接下来的调色系列文章中,我们会去寻找一些典型的图片案例,来具体演示如何在配色法则的指引下,将图片的色彩关系变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