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初叶以来,内陆小国瑞士的许多工业部门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那么,瑞士企业如何在纺织、机械、化工和其他行业成为全球性的领军者?这种始终延续、不断扩大的成就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国家价值、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历史渊源?(图为达沃斯) 瑞士的语言、文化、政治和宗教派别一直呈现多元化特征,这种异质性特征随着早期多种异族文化移民的到来而得到巩固,好在瑞士人找到了和睦相处的秘诀。两个多世纪以来,瑞士都设法在国际冲突中保持中立,这既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又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图为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 瑞士企业家精神的建立和工业成就的取得,是在政治结构和多元文化土壤中兴旺起来的。瑞士企业家有很多勇敢探索、寻求技术突破、开发全新产品的典型,例如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安定,雀巢公司的速溶咖啡。有些企业虽然生产的是旧产品,但却以全新的、更好的形式出现,例如瑞士微电子和制表公司的斯沃琪表。还有些企业家冒险去寻找新货源或者新销售渠道,例如豪瑞水泥集团。(图为罗氏制药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最杰出的瑞士企业家并非地道的瑞士人,这个国家最了不起的成就是那些移民取得的。爱德华·山德士(制药公司山德士创始人)是法国逃往瑞士的胡格诺派教徒,亨利·内斯特莱(雀巢创始人)是来自德国的避难者,斯沃琪公司的尼古拉·海耶克是黎巴嫩裔,安定的发明者、罗氏公司的救世主利奥·施特恩巴赫是波兰难民。(图为雀巢商标) 此外,相当数量的瑞士企业家和商人是在国外获得成功的。路易斯·雪佛兰与人合资共建了雪佛兰汽车公司。彼得·沃瑟是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总裁,约瑟夫·阿克曼在无政府支持和未举借外部资金的情况下,带领德意志银行度过了21世纪初的金融危机。豪尔赫·保罗·雷曼在巴西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成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最大股东。(图为雪佛兰汽车) 瑞士人往往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从业人员展现了极高的职业水准。瑞士在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学徒制)。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哪怕从事毫不起眼的职业,也会获得尊重,因此也会对自己职业和身份感到自豪。一个量大、受教育程度高而且稳定的中产阶层队伍的出现,有助于缓和自由市场社会“赢者通吃”的势头。(图为瑞士工人) 由于瑞士国内市场甚小,许多企业早期的国际化促使企业熟练地与外国劳工及文化打交道,尤其是避免了殖民式资源集合的陷阱。努力学习外语,像客人一样谨慎行事,默默融入外国社会,都成了瑞士企业家和商人的长项。瑞士企业特别擅长将自己的企业文化输入并购过来的外资企业中,其并购的数量、种类和规模都是令人吃惊的。例如雀巢大多数品牌是并购企业生产的。(图为雀巢旗下三花品牌) 在瑞士,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与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瑞士企业表现出一定的帝国主义性质和对外扩张的野心,而政府部门则倾向于低调。瑞士政府的治理结构具备三个原则性特点:较少管制(“少即是好”),联邦制度(行政管理和税收降到最低水平),以及尊重公民权利。瑞士的政治制度“就像一个不倒翁,无论倒向哪一边都会恢复原有的平衡”。(图为现任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 尽管当今瑞士的中立政策没有100年前那么重要了,但它仍然对该国的发展起着稳固的作用。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的军事冲突为瑞士的商业和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给瑞士送来了大批被迫害的人才,尤其是胡格诺派和犹太教徒。中立政策最大的好处是瑞士经济一次又一次躲过了战争的创伤。战争的后果往往是通胀,瑞士从中发挥了一个“储钱罐”作用,为许多寻求资产保护的国家保住了财富。(图为日内瓦WTO总部) 尽管瑞士从未陷入任何战争的泥潭,但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民兵武装,军队仍在该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军队是国家的熔炉,是网络资源的建设者,也是公司高管的预备学校。由于瑞士实行义务兵役制,大约1/3的男性公民有机会了解该国其他语言区和社会阶层的情况,这有助于形成瑞士内部凝聚力。直到最近,军官的任职经历事实上对于每个想要从事管理工作的普通市民来说都是“必修课”。(图为瑞士空军飞机)//资料来源:《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瑞士】R·詹姆斯·布雷丁著,徐国柱、龚贻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