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因为媒体上某些明星的自杀以及某些不良医疗医疗广告的渲染而让人觉得很可怕,似乎患上了抑郁症便只有死路一条。其实,抑郁症本质上就是一种不良习惯,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抑郁的情绪状态当中,逐渐进入一种自我激发自我加强的抑郁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至于越陷越深,令当事人痛苦不堪;而每当这个时候,当事人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坚持认为是外界的不可抗因素所导致;然而外界的不可抗因素当然是不可改变的,于是当事人便进入了死胡同,陷入了绝望当中,认为只有死才能摆脱这种痛苦了。可以看出,抑郁症表现者有五个本质特征: 1、对情绪缺乏认知,不了解抑郁情绪本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从而加剧了对抑郁症的恐惧和惊慌无助; 2、习惯于外归因,即习惯于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原因,非常抗拒从自身找原因,而这则是一种扭曲的经验造成的,有这样的习惯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很不幸; 3、缺乏自我觉察力,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4、缺乏自我控制力,缺乏意识力,因而无力自拔; 5、过于自信,即比较自负,只相信自己的扭曲的经验而拒绝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议; 这其中,2、5是最致命的缺点。因为习惯于外归因,而外部原因则大多是无法要求无法改变的,这就自然产生了一种认为自己很不幸的想法;而又因为自负不相信他人的合理化建议,于是就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而这种不幸又不可能彻底解决,于是死就成了唯一的摆脱痛苦的途径。正所谓“听人劝吃饱饭”,只要在自己觉得没有办法、走投无路的时候听人劝一回,自负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而觉得自己最不幸,则是一个比较难以克服的坏习惯,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借助于抗抑郁类的药物。 用药物控制抑郁症当然有效。不过,要彻底治愈抑郁症,真正起决定作用的通常却不是药物。药物,只是手段,就像《水浒传》里那些想不费力就打败强者的人要想达到目的就只有使用蒙汗药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偷懒、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在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不得已而采取的行动。实际上,战胜抑郁症,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像《恒先》中所说的:没有人能施舍给你,没有人能给予你,只能自己去作为!换句话说,要治愈抑郁症,首先需要学会承担责任——自己需要学会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不幸,那么,你就需要注意了,赶紧自我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具有上述5个特征。 当中你有没有因为没有一个有钱、有权的爸爸而觉得自己很不幸? 你会不会因为没有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而觉得自己很不幸? 你是否曾因为遇到了不喜欢的同事或上司而觉得自己很不幸? 你是否因为自己想换个工作或工作环境而领导不予批准而觉得自己很不幸? 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工作不称心而觉得自己很不幸? 你是否曾因为遇到了某种困难而觉得自己很不幸? …… 看起来,不幸的事情似乎很多。自我感觉很不幸,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一旦我们陷入了这个痛苦的漩涡,往往很难自拔。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人生有八大喜、三大不幸。八大喜是指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升官又晋爵、财源纷纷至、家和体魄健、尽享天伦乐;而人生三大不幸则是指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子女。从数字上看起来,人生之大喜总还是比大不幸多得多了,为什么我们却还是总觉得自己很不幸? 有这么个人,三岁父亲去世了。因为生母不是明媒正娶的,所以父亲一死,母亲就被迫带着他离开了曾经的家,他也就从此失去了合法身份,被人视作野孩子。十七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后来到了六十七岁时,妻子去世了。六十九岁时,唯一的儿子去世了。人生三大不幸他可全摊上了。既然你觉得自己很不幸,那就来比一比,你是不是比这个人幸运多了?至少你还有个合法的身份吧?至少你虽然已经超过十八岁了仍然还有父母吧?父母还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吧?你是不是比这个人幸福得多?是不是应该比这个人做事情要容易得多?是不是应该比这个人更容易成功?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被后世尊为圣人,称其为“至圣先师”,他就是影响了中国二千五百多年并必将影响全世界的孔子。 现在,你还会觉得自己不幸吗? 放下心中的不愤,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吧! 抑郁症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你学会要靠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一种健康的好习惯! 战胜抑郁症真的并不难,只要你在无助、无望的时候,懂得向专业人员求助。求助,不是无能而是智慧。 (注:作者系心理健康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