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常有家族聚集现象,如果亲人患这7种癌,你一定要注意了! 1. 肝癌 父母得了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乙肝病毒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乙肝——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染,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小时候水平传播,造成乙肝家庭群发,这是肝癌家族聚集现象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查出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一定要多注意、早排查。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1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其后定期复查,尤其40岁以后乙肝患者,宜每半年做一次上腹部B超、甲胎蛋白(AFP)检查,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以便肝癌早发现、早治疗。 2. 胃癌 部分胃癌有遗传特质;幽门螺杆菌有家庭内的传播,也是胃癌呈家庭聚集现象。 很少有人注意到胃癌的遗传特质,但部分胃癌是有遗传倾向的。胃癌当中有5%~10%属于遗传性胃癌,遗传弥漫型胃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中,一代或两代人中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胃癌,就可考虑遗传性胃癌。如果处于这样家庭,那就千万要小心了,及时胃镜检查。 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癌变。 另外,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头号致癌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易诱发胃癌,尤其是家庭生活习惯不良的;而幽门螺杆菌经口传染,易使家庭成员共同感染,也使胃癌呈家庭聚集现象,因此,家有胃癌病人,其他成员都应去查查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若幽门螺杆菌阳性,35岁以上者宜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阴性,40岁以后也应定期胃镜检查。 3. 大肠癌 20%~30%大肠癌患者有家族史 很多大肠癌患者都是从肠道息肉开始的,最终演变成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大肠内发生少则几十个多则成千上万腺瘤性息肉,大约50%的患者在10~15岁开始大肠内长息肉,若不及时干预,100%会衍变为结直肠癌,是遗传性大肠癌的一种。 如果父母患有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因此要想避免“遗传”肠癌,先要查查家族中有没有亲人得了结肠息肉病。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 如果家里有一位直系亲属患结肠息肉病,那么家人就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一家人都喜欢吃肉和高蛋白等食物,家族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对普通人群,45岁后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为宜;如果有家族遗传倾向,应1~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经常便血、大便次数多、黏液便及腹痛,应及时肠镜检查以查明原因。 4. 乳腺癌 有5%~10%的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 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如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当一位患者具备这样的家族史并且发病年龄较轻,比如三十岁以前就患病,尤其是双乳癌,这种情况应高度怀疑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遗传倾向的乳腺癌,一个简易方法:如果您的母亲或姐妹在停经前得了两侧乳腺癌,那么您得乳腺癌几率较大。如果您母亲患乳腺癌时年龄较大,并且家族中只有她1人得乳腺癌,则不必过度担忧。 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般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结合B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 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乳房自检”,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自检”,如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触摸不疼痛时,要及早到医院就诊。另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应早生育(30岁前)并进行母乳喂养,更年期的女性别乱用含雌激素成分的药物,以尽量减少乳腺癌诱发因素,降低其发病率。 5. 肺癌 家人患肺癌+吸烟,风险高14倍! 肺癌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一个人的近亲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学者调查证明,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则高达58.3%。 因此,高危人群预防肺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每年一次肺部低剂量CT扫描检查。 6. 甲状腺癌 多于3例遗传概率超9成 临床中发现,如果家族中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甲状腺癌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因此,如果家中有2~3个患过甲状腺癌的亲属,建议及早进行预防和基因筛查。 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病人首选的检查,也是必选的项目。细针穿剌抽吸活检是目前甲状腺结节术前定性诊断的“金标准”。 7. 卵巢癌 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8. 胰腺癌 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该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且常在50岁之前发病。 9. 前列腺癌 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10. 鼻咽癌 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1)家族聚集现象 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 (2)种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白种人。 (3)地域集中性 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 (4)EB病毒感染 鼻咽癌是与EB病毒密切相关的一种恶性肿瘤。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容易传染EB病毒。 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如果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去五官科做详细的鼻咽部检查。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健康养生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健康养生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