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邓超越梦想 2019-05-23

编者按:说到“凉州李姓”,自然“西夏李姓”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二者之间无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且不难断定:迄今“凉州李姓”中仍不乏“西夏李姓”之后裔.....

西夏(1038—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朝代。其统治地区“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公元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

凉州是西夏王朝在西部的统治中心,有“陪都”之称。《西夏书事》称“得凉州后,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一给军需,调民食,其天府之国也。”《天佑民安碑》中也说:“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称凉州为护国之辅郡。李元昊在建国当年,曾“祀神西凉府”,举行登基典礼,祭拜天地之神,即充分说明凉州在西夏王朝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

说到“凉州李姓”,自然“西夏李姓”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二者之间无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且不难断定:迄今“凉州李姓”中仍不乏“西夏李姓”之后裔.....

唐代贞观初年,李继迁的祖先拓跋赤辞归唐,被唐太宗赐姓为李氏。《宋史》记载,李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说:“臣的先祖本是帝胄之后,在东晋衰亡之时,创立北魏基业。”《辽史》:“西夏,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裔。”《金史》:“西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住松州因以旧姓为拓跋氏。”这些都说明李继迁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

鉴于“西夏李姓”具有特殊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当然还包括文化瑰宝“西夏文”)。难怪清儒张澍将《西夏姓氏录》列入“姓氏五书”之一,可见“西夏姓氏”在众多姓氏中被赋予极高地位。故余亦仿先师之法,对“西夏李姓”另纸附后,权且作为《凉州李姓述略》之姊妹篇。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西夏疆域图

一、西夏王朝兴衰史与李姓起源

据张澍《西夏姓氏録》云:西夏之先拓拔氏,名思恭。唐僖宗时,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与李克用等破黄巢復京师,赐姓李氏。唐末,天下大乱,藩镇连兵,惟夏州未尝为唐患。历五代至宋,李继迁坿宋封为王,赐姓赵。以辽圣宗统和四年叛宋坿辽,復姓李。至元昊始称帝时,坿辽坿宋,亦坿金。其时,臣下姓氏亦有与中国同者,其异者皆蕃语,不得其受氏之原也。今撮録之,坿於辽金元之后,以備考览。

於弥氏:《元史》西夏国主李恒,其先姓於弥氏,唐末赐姓李。

李氏:《金史交聘表》天辅六年,六月夏,遣李良辅率兵三万救辽,斡鲁娄室败之于野谷。

大定六年戊申,夏御史中丞李克勤、翰林学士焦景颜奏乞免索正隆末年所虏人口。

大定十五年正月,夏武功大夫李嗣卿、宣德郎白庆嗣贺正旦。

明昌二年三月丁已,夏左金吾卫正将军李元膺、御史中丞高俊英为陈慰使。

明昌四年九月,人孝薨,子纯佑立。十一月壬申,御史大夫李元吉、翰林学士李国安来訃告。三月丙申,御史大夫李彦崇、知中兴府事郝庭俊谢赐生日。

承安二年十二月丁酉,夏殿前太尉李嗣卿、知中兴府事高德崇谢復搉场。

泰和二年八月,殿前太尉李建德、知中兴府事杨绍直谢横赐。

泰和六年乙丑,夏李安全废其主纯佑自立,令纯佑母罗氏为表奏求册封。六月,诏问罗氏所废立之故。安全復以罗氏表来。

泰和八年三月甲申,夏枢密使李元吉,观文殿学士罗世昌奏告。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论起西夏王朝之兴衰史,也可以说是西夏李姓家族的兴衰史。

据史料记载: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张掖)、凉(今武威)、瓜、沙、肃数州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1044年,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完全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大败宋辽之后,元昊不可一世,日益暴横淫纵,甚至将儿子宁令哥的妻子纳为妃子,1048年元宵节,因夺妻之恨,元昊之子宁令哥挥刀,将其父元昊的鼻头全部削掉,元昊痛极血尽而死,时年46岁。元昊子谅祚继承大位,其死后又由子秉常即位,此时西夏政局内部动荡,宋神宗以为有机可趁,派兵五路攻夏,准备收复灵武。但败多胜少,特别是灵州、永乐城两战,损失士兵民夫达60余万人,耗费军费无计。西夏方面国力也大亏。后女真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边军(今陕西吴起),并向金国称臣。金朝皇帝在高兴之余把此前占领的西夏故地乐州(青海乐都)、积石州(今青海贵德)等河外诸州都赏赐给了西夏王乾顺,西夏领土达到鼎峰。蒙古崛起后,一直视西夏为眼中钉(一来西夏占据了北方蛮族入侵中原的通道——黑水城;二来西夏控制着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的财富),将其作为练兵场,不断派兵袭扰突击,演练部队。1227年西夏终于全部沦陷,蒙古兵还在西夏王陵附近挖地三尺,尽皆破坏,以至于从明朝开始历朝均未在西夏王陵附近获得过多少有价值的物品。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去世后,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西夏灭亡。

如果说李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的形象;那么,西夏李姓在与宋夏战争和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科教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天盛年间(1149—1169年)亦曾出现过20年短暂的盛世,尤其发明创制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西夏文字(按: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公认,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乃至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西夏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传承价值。),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亦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金史》称西夏“立国二百余年,抗衡辽、金、宋三国,偭乡无常,视三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焉。”

(按):据《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夏国传上》记载:李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说:“臣的先祖本是帝胄之后,在东晋衰亡之时,创立北魏基业。”《辽史·卷一百十五·二国外纪第四十五》:“西夏,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裔。”《金史·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七十二》:“西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住松州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夏太祖李继迁(963-1004)

二、西夏李姓世系录

——以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家族为例

祖父:李继迁,夏太祖。

(按):李继迁(963—1004年),银州(今陕西榆林米脂县)人,党项族平夏部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李继捧族弟,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其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以“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继迁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982年,得知族兄李继捧迫于族内压力入朝,并交出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后,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党项各部叛宋。后来继迁派张浦带着重币到辽,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辽的支持。河西素来为北宋重地,辽圣宗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力,授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依辽的支持,继迁实力日强,不仅收复了故地,还夺取了西北重镇灵州。1004年时中吐蕃潘罗支之计,伤重而死,年仅42岁。葬于裕陵(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5里处)。其孙李元昊称帝后,被追尊为太祖。

父亲: 李德明:即夏太宗,母罔氏。

李德昭:一说他就是李德明,“昭”字是“明”字的误抄;一说他是李德明的弟弟,后来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一世:李元昊,李德明长子。西夏王朝开国皇帝。

李成遇,李德明次子。

李成嵬,李德明三子

(按):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党项族,曾改姓嵬名,又名曩霄,字嵬理,生于灵州 (今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祖籍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 西夏王朝开国皇帝。自称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赐为李姓,封西平王。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放弃李姓,自称嵬名曩霄。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追封祖宗,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字,颁布秃发令,派兵攻取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建国称帝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经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西夏歼灭宋军西北数万精锐。 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恢复李姓。十一年(1048年),为次子宁令哥所弑,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由幼子李谅祚即位。

二世:李谅祚,李元昊幼子。

(按):夏毅宗李谅祚(1047—1067年), 又名拓跋谅祚、嵬名谅祚,党项族。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生母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西夏第二位皇帝,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至拱化五年(1067年)在位。李谅祚即位时才一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毅宗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引用汉族士人景询等任职。他废行蕃礼,改从汉仪。他调整监军司,加强军备,并控制军权,使文武互相制约。又增设汉、蕃官职,充实行政机构。不断发兵侵扰宋边。拱化五年(1067年),诱杀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宋将。又企图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厮罗与辽朝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先后收降了吐蕃首领禹臧花麻及木征等,巩固了西夏的南疆。他亲附辽朝,向辽进贡回鹘僧、金佛和《梵觉经》。拱化五年(1067年)李谅祚驾崩,时年21岁。 庙号毅宗,谥号昭英皇帝,葬于安陵。 由其子李秉常继位。

三世:李秉常,李谅祚子。

(按):李秉常(1061—1086年),即西夏惠宗,西夏第三位皇帝。西夏毅宗李谅祚之子,母亲大梁太后为汉族。拱化五年(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李秉常继位,年7岁,由其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大安二年(1076年),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大安六年(1080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李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木寨里。大安九年(1083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后来因长期不能亲政,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死,时年26岁。 庙号惠宗,谥号康靖皇帝,葬献陵(贺兰山西北)。

四世:李乾顺(崇宗),李秉常长子。

李察哥(晋王),李秉常次子。

(按):李乾顺(1083—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1139年在位),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后梁氏都为汉族。 西夏杰出的君主、政治家。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母党专政。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这一点,于永安二年(1099年)16岁时灭梁氏而亲政。他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颁布等级制的官阶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分为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备。并且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爱好汉族文化,在国内传授汉学,培养官员。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撰《灵芝歌》,歌词刻石置于学校。另外,李乾顺的外交政策也非常巧妙。当时,辽、宋都日益衰落,李乾顺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大德五年农历六月四日(1139年7月1日)去世,在位54年,享年五十六岁。庙号崇宗,谥号圣文皇帝,葬于显陵, 由其子李仁孝即位。

五世:李仁孝,李乾顺次子。

李仁爱(1108—1125年),太子,生母耶律南仙,因辽国灭亡忧愤而卒。

李仁友(?—1190年),越王,西夏襄宗李安全生父,生母不详。

李仁忠,濮王。

李仁礼,舒王。

(按):李仁孝(1124—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乾佑元年(1170年),得金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其分国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晚夏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乾佑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附:补充说明

《宋史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记载:“仁孝,崇宗长子也。”其实李仁孝绝对不是崇宗的长子。李仁孝生于元德六年(1124年),而早在17年以前,崇宗的第一任皇后(辽国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就已经于1108年生下儿子李仁爱,立为世子(就是皇太子,因当时西夏对辽称臣,所以西夏皇帝的继承人在辽国看来,只能称世子)。《辽史卷一百十五 二国外纪第四十五》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大安八年,乾顺以成安公主生子,遣使来告。”元德七年(1125年)九月,李仁爱因为辽国灭亡而忧愤早逝,年17岁。皇后耶律南仙也在当月绝食而死。《西夏书事》卷33记载:“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此处传抄有误,应为元德七年)......九月,世子仁爱卒......辽成安公主伤辽亡,又痛世子,不食卒。”可见李仁孝绝对不是长子。《宋史》之所以记载他是长子有以下两个可能:1.《宋史》本来的记载无误,只是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出现了传抄的错误;2.西夏在被元朝灭亡后,史籍散失,有些甚至流落民间。李仁孝恰好出生于李仁爱死去的前一年,在哥哥死后,年仅1岁的他被立为太子。而李仁孝是西夏在位最长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执政54年,活了70岁,他早逝的太子哥哥李仁爱遂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不被人所注意了。

六世:李纯祐,李仁孝子。

(按):李纯佑(1177—1206年),西夏第六代皇帝。仁宗长子。母亲罗皇后为汉人。1193—1206年在位。年号天庆。纯佑即位后,竭力奉行仁宗时期政治方针和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和金附宋。此时蒙古已突起于漠北,严重威胁西夏国的安全。但由于西夏内部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不断,加速了西夏由盛转衰的过程。纯佑的叔父越王仁友去世,其子安全上表请袭爵位,纯佑不允,降封安全为郡王。安全愤恨,遂萌篡夺帝位之心。天庆十三年(1206年)正月,安全在罗太后支持下,反动政变,废掉了纯佑的帝位,自立为帝。 纯佑被幽禁起来,三个月后暴死,年三十岁。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宗。陵号庄陵。

七世:李安全,崇宗李乾顺之孙,西夏仁宗李仁孝之侄,越王李仁友之子。

(按):李安全(1170年—1211年9月13日),西夏第七位皇帝,西夏崇宗李乾顺之孙,西夏仁宗李仁孝之侄,越王李仁友之子,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桓宗不许,安全被降封为镇夷郡王,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1206年3月1日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在位时昏庸无能,破坏金国与西夏长期的友好关系,发兵侵金,为后来一场场令夏金耗尽精兵的战役掀起序幕,改附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但这一切都没有为西夏带来利益和跟蒙古之友好,蒙古也以西夏作为侵略目标,西夏不断衰弱。1211年8月12日,宗室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被废,并于一个月后不明不白地死去,去世于1211年9月13日,终年四十二。谥敬慕皇帝,庙号襄宗。

(注):据《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夏国下》载:嘉定四年八月五日,安全殂,年四十二。在位六年,改元应天四年,皇建二年。谥曰敬穆皇帝,庙号襄宗,陵号康陵。有子曰承祯。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大都督府主遵顼立。

八世:李遵顼,忠武王李彦宗之子。

(按):李遵顼(1163—1226年),西夏神宗,西夏第八位皇帝,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史书记载:“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1203年,廷试进士第一名。1211年8月12日废襄宗自立,改元光定,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状元皇帝。任内全盘承袭襄宗自取灭亡的政策,依附蒙古帝国,继续破坏金国与西夏关系,发兵侵金;金宣宗也不遑多让,决定痛击西夏。更不幸的是,夏军军力早已废弛,因此不断战败,反而没有令遵顼知难而退,更激起他的野心和战欲,继续发动战争,令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经济严重破坏,国力直线下降。在位期间根本没有想过与金国议和,虽不断有忠良之士直言进谏,但一一被他痛骂,包括其子李德任。李德任以放弃太子位、出家为僧为筹码,进行力谏,却被神宗囚禁在幽州。1223年,传位于子李德旺,为西夏仅有的一位太上皇。1226年病卒,年64,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九世:李德旺,夏神宗李遵顼之次子。

(按):西夏献宗李德旺(1181—1226年),夏神宗之次子。力挽面临灭亡的西夏,但西夏经过襄宗、神宗两朝的亡国政策,人民早已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困境中,经济疲弊,他根本没有回天之力。他一改前朝政策,决心与金国修好,于1225年正式和好;然而金都也被蒙古包围,金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改国策附蒙为抗蒙,但西夏精兵早于夏金战役中消耗殆尽,无力抵抗蒙古军,而且经襄神两宗的统治下国力病入膏肓走进穷途末路了。终于1226年惊忧而死,年46岁,庙号献宗,谥号孝哀皇帝。

十世:李睍,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后一位皇帝。

(按):夏末帝李睍(?—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进围都城中兴府,李睍坚守半年后,因城中粮食用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请降,要求宽限1个月再献城。李睍向蒙古请降后不久,农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 西夏灭亡。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