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里的芫花 别名老鼠花、头痛花、药鱼草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应用 ▼ 1、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液等证。 芫花泻水逐饮与甘遂、大戟相似而以泻胸胁水饮见长,并能祛痰止咳。如《补缺肘后方》以芫花与大枣同煮,食枣治卒得咳嗽。现代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属于寒湿型者。 2、用于头疮、白秃、顽癣。 芫花外用有杀虫疗疮之功。可单用研末,或与雄黄共研细末,猪脂调膏外涂。 用量用法1.5~3g。散剂每次服0.6g。外用适量。醋炒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禁用。反甘草。 附注芫花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黄芫花,亦称北芫花,为同科植物河朔荛花的干燥花蕾,主产于华北、西北及东北。可与芫花同等使用。 《神农本草经》中对芫花的认识: 芫花,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一名去水。生川谷。 翻译一下就是—— 芫花,味辛,性温。主治咳嗽气逆,喉咙中有喘鸣音,咽部肿痛,气息短促,能治疗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毒杀虫鱼。又叫去水。产于河流的谷地之处。 注意 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本草经集注》:''。 20、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21、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22、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23、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24、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25、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26、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27、芫花丸(《普济本事方》),治积聚停饮,痰水生虫,久则成反胃,及变为胃痈。 28、十枣汤(《伤寒论》),功能攻逐水饮,治太阳中风,下利呃逆,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肋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表解里未和者,乃悬饮咳唾,胸胁引痛。 29、取癖丸(《婴童百问》),治小儿痞块大痛。 30、姜黄散(《证治准绳·女科》),治妇人血脏久冷,腹胀疼痛,小便浓白如泔。 31、小消化丸(《圣济总录》),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 临床应用 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初步观察,黄芫花对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转氨酶值趋于正常和自觉症状改善的作用,特别对转氨晦持续不降的病例,用药一定时间后可获得改善。但对其它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并不突出。制剂与用法:㈠水浸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克),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㈡脱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成人每次2片,日服3次。㈢黄芫花酮片(每片含黄酮50毫克),每次2片,日服3次。 ②治疗精神病 取黄芫花花蕾及叶晒干研粉,过筛备用。成人每天2~4克,连服3~7天。治疗精神分裂症、躁抑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计153例,结果痊愈71例(46.5%),好转46例(30.1%)。一般连服3~7天即可见效。如不见效,休息几天,再服一疗程。其主要作用能使兴奋型病人安静,抑郁型病人情绪活跃,忧虑型病人有所缓解。又报道每日用黄芫花粉4~10克,饭前顿服,治疗精神病152倒,有效率达73%。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泻。体弱者偶有虚脱现象。凡发热、体弱、消化道疾患、孕妇均忌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