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振新作品赏析

 石岩里人_牛歌 2019-05-23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翁振新作品赏析 

2018-06-20 14:44

翁振新 简介

翁振新,福建莆田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第九、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七、八次全国美代会代表。曾被聘为第九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画展评委,被授予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翁振新长期致力于高等美术教育和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其作品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地域特色,写实和象征浑然一体,显示了自然雄浑的新写实风格,把海峡两岸的世代沧桑凝铸成一幅幅史诗性的画图。以表现惠安女闽海意韵为主的作品连续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国家级展览。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览最高奖银奖等国家级奖项。出版有《翁振新画集》、《当代中国画名家翁振新优秀作品集》、《当代著名画家技法经典——翁振新写意人物》、《中国美术家大系—翁振新卷》、《名家讲坛-翁振新讲速写》、《惠女情愫》等学术专著。

翁振新 《慈母手中线》 136x68cm 2012年

翁振新 《渔家》 180x98cm 2017年

翁振新 《清晓》 136x68cm 2017年

翁振新 《渔市清晨》 178x96cm 2016年

翁振新 《渔汛时节》 180x98cm 2013年

翁振新 《晨曲》 136 x 68cm 2017年

翁振新 《赶海》 180x97cm 2015年

翁振新 《贵州苗族阿婆写生》 136x68cm 2015年

翁振新 《波罗奔尼萨半岛途中所见》 68x46cm 2017年

翁振新 《冬雪》 136x68cm 2014年

翁振新 《旅行者—意大利纪行》 68x68cm 2009年

翁振新 《穿越》178x192cm 2009年

翁振新 《磐石无语》 170x190cm 1996年

从风情美的诗意述说到悲剧美的精神咏叹

——翁振新人物画探微

文/曹玉林

作为一个特定的画种,人物画主要致力于表现人类自身的形象: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喜怒哀乐、人的精神诉求,故而从绘画所指系统的内容蕴含上,可大致分为以叙事性为主和以抒情性为主两大类型。前者侧重于“情节”和“故事”,后者侧重于“情绪”和“心事”。侧重于“情节”和“故事”者,多着眼于图像;侧重于“情绪”和“心事”者,多着眼于精神。当然,这只是一种不尽严谨的较为简单化的说法,实际上的情形要远比这复杂得多,因为一则叙事性与抒情性无法全然分开,两者是一种既非此即彼又亦此亦彼的二元关系;另一则也确实有少数优秀画家能够做到叙事和抒情相得益彰,图像与精神二者兼备,这其中现为福建省美协主席,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的翁振新便是颇有代表性的一位。

翁振新出生于妈祖故里莆田湄洲湾畔的兴化平原,青少年时代命运多舛,历经磨难,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于艺术的追求,源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热爱。翁振新的作品多以表现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有着较强的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这其中又尤以表现惠安女的作品最为出色,也最具学术价值和艺术品格。他所创作的《磐石无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嫁给大海的女人》、《无声的辉煌》等作品曾在各种国家级的大型展事创出佳绩,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我们知道,表现闽南地区风土人情,尤其是表现惠安女的人物画作品并非翁振新一人独擅,除了翁振新之外,有不少其他画家也深谙此道,而翁振新何以能够在此类画家中独树高标,堪称翘楚呢?关于这一点,笔者以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虽然同样是描绘惠安女,但翁振新不是象一般画家那样仅仅满足于外在的或曰浅层次风情、形象,而是着力挖掘惠安女的内在的或曰深层次的精神、品格,描绘惠安女那美丽、坚毅然而却又不乏抗争精神,充满悲剧意味的活的灵魂。

翁振新 《崇武渔市》 180 97cm 2013年

我们知道,绘画是一种诉诸于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由于惠安女那特殊的服饰、妆扮、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意味和别样的视觉美感,便于入画,容易产生艺术效果,故而有不少画家都爱选择惠安女来作为自己的描绘对象。然而,他们大多仅仅着眼或满足于惠安女的外在形象的描绘,很少能深入到惠安女的内心,或多或少地与惠安女的精神世界有所隔膜。所以在他们的笔下大多只有惠安女的“情节”和“故事”,很少有惠安女的“情绪”和“心事”。这样的作品即使画得再好,也难免轻飘、直露、浮浅和媚俗,无法具有洞穿生活表层,直抵现实内核的深刻思考和人格力量,更无法使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得到情感上的升华。而翁振新笔下的惠安女却不同于此。当然,翁振新最初选择惠安女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也是被惠安女那“超常的外形”和“富有地域文化意味的风情美”所吸引,也是主要着眼于“惠安女的外在形象”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贴近和体验的深入,渐渐地,翁振新不仅对惠安女那富有风情美的服饰、形态和生活、劳动状况越来越了解,越来越熟悉,而且对惠安女那特殊的生态环境、历史背景和心路历程也越来越感同身受,认识越来越独到和深刻。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翁振新开始超越了对生活表层和外在形象的描绘,触摸到了惠安女那“超常外形”之下的活的灵魂,发现了惠安女那“富有文化意味的风情美”之下的更为动人的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悲剧美”。

从表现惠安女那“富有文化意味的风情美”,到表现惠安女那“超常外形”之下的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悲剧美”,这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感情逐渐升华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是一次带有根本性质的重大飞跃。仅仅表现“富有文化意味的风情美”,主要着眼于外在的形态,虽然悦目,但却很难做到耐读,缺乏精神含量,即使画得再美,也只能是浅层次的,而翁振新由于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惠安女的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悲剧美”,不仅着眼于外在的形态,而且更多和更深入地着眼于内在的精神,故而不仅悦目,而且十分耐读,具有丰富的精神含量,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使人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所以翁振新作品中的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或曰是一种形态与精神兼而有之,“情节”与“情绪”相互映发,且后者远远超越了前者的大美。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翁振新作品中的精神之美,并非是所谓的“高台教化”,并非是浮浅地表现所谓的“主流意识形态”,演绎概念,服务于政治功利,而是以个人的真情实感直面现实中的真实人生,通过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价值发现,以绘画的形式,体现出一种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或曰生活在特殊环境之中的惠安女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表现出对人类苦难和光明的诗意咏叹。从某种意义上说,翁振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大量同类题材中不同凡响,独标一格,获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此。

翁振新 《让理想放飞》 180 97cm 2017年

第二、虽然同样是描绘惠安女,但翁振新不是象一般画家那样仅仅满足于展示自己的形而下之“艺”,而是既展示自己的形而下之“艺”,更致力于自己的形而上之“思”,出色地实现了创作实绩与理论思考齐头并进。因此,翁振新笔下的惠安女较之其他一些画家笔下的惠安女,更富于学术性、探索性和艺术自觉追求。

我们知道,“道”与“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般说来,对于“道”的通晓,靠的是悟;对于“器”的把握,靠的是修。悟者,思也;修者,习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思和悟离不开习和修,习和修也包含着思和悟,但二者在致力重点和实现方式上毕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前者侧重于理性,后者侧重于感性。由于理性思考与感性直觉是人的两叉神经,故而能做到双善兼美者历来鲜见,这在传统中国画中是如此,在现代中国画中更是如此,而翁振新却似乎是一个少数的例外。翁振新长期从事高校的美术教育,由于工作的性质和需要,翁振新对于理论的兴趣十分浓厚,不但稔熟中国传统的画史、画论和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艺术观点,而且尤其善于对创作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在翁振新所撰写的《放情人生》、《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借题发挥》、《关于写意人物画即兴创作的思考》等文章中,包含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不论学术的含量、思考的深度、见解的独到和立论的精辟,都不在一般专业美术理论家的水准之下。翁振新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其最大的好处或曰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在创作中有一种艺术上的自觉追求,不是象一般画家那样单纯地为画而画,而是有意识地“把惠安女作为载体,试图表现一种隐喻性、象征性、寓意性”,“借助惠安女作为吐露心灵的渠道,发掘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识”(《放情人生》)。为了达此目的,翁振新成功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是苦涩而不甜腻,凝重而不浮滑,大气而不琐屑,质实而不雕凿,亦刚亦柔,亦润亦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既筑基于惠安女那风情万种的原生态,又挖掘出原生态背后那令人感慨系之的闪光点,使得其笔下的惠安女与大量一般性的平庸之作拉开了距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学术层面。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翁振新的作品虽然较为理性,但却同样不乏感性;虽然较多艺术上的自觉追求,但却同样不乏艺术上的自由精神;虽然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但却又是“即兴创作,放笔直取”。这是因为翁振新能够将理论上的认识浑化无迹地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之中,使之成为一种奇妙的潜意识,达到了理性观念与感性直觉二者既各不相妨,又互为表里,相互映发的理想境界,而这,对于一般画家而言,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从风情美的诗意述说,到悲剧美的精神咏叹,翁振新是成功的。对于当下正傍徨于歧路的人物画创作来说,翁振新的成功之路,有着不容小觑的启示意义。如今翁振新正当虎虎盛年,正处于艺术上的喷发期,我们期待他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2009年5月

主编:袁学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