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说,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花源,中国诗意生活的最高追求。人生的富有在于精神的富足。 这般闲情雅致,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心心念念着。 周末到了,不妨携二三好书,去探访心灵的桃源,重拾精神生长的力量吧。 我们《穿越丝路》,重走1500年中西交融史 世界变得太快,“与时俱进的知识,是稀缺商品。” 或许我们不需要高大长远的学习目标,但总需要历史武装自己,逸趣丰富生活。 李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与他的团队,花了一年时间,跨越2万里丝绸之路,实地取材,写出了“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关于丝路上的一切,在这本书里都可以了解到。
没有广阔的阅历,何来深度思考。这部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壮大我们的世界观。48万字将丝路这条“经济命脉”全面透析,让我们在这知识社会里走得更远。 “碎片化”的历史,开卷更有益。《穿越丝路》这样的“史书”让人愿意读下去:故事性与可读性兼具,有趣又有料,画面感极强。一本真正的好书,能把知识变成常识。 忙碌生活的对岸,是《闲人闲事》 人一旦有了闲情,就开始了生活美学的追求。 《闲人闲事》集结了一群把闲意玩出乐趣的人。写文赋诗,谈案头茶席,品名师名画,赏折扇香炉,观山水园林,呈现“闲人闲事”最真的一面。 为匹配你的书库,世代流传,书本从策划到排版,再到各种艺术主题的空间搭配和诗意组合,都诠释了文雅气度。文字的恬淡风雅,影像的精妙古朴,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意趣。 像红楼梦的妙玉一样梅花雪煮茶,清雅人生,像明朝藏书家俞牟一样焚香看画,一目千里…… 在充满忙碌的生活里留着一隅静处,春茶一盏,闲书一本,读诗给自己,聆听周遭万物的声响,生命本该如此厚待。 中国文艺百人的私人《珍物》清单 散见于日常小事小物的珍惜和坚守,便是幸福。 谭盾、林怀民、阮义忠、贾樟柯、王澍、杨丽萍……100位中国文艺界精英,与你分享,他们牵肠挂肚的珍物,唤醒人们与物相处的记忆的力量。 这诸多珍物里,竟没有一件世俗所认为的高价物件。原来,他们的生活体悟与我们是这般亲近。原来,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东西,全是为人处世的涵养。 每个惜物惜情的人,更懂得自己生命中最珍贵、最应该把握的是什么,也因此早早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生活要义。 《珍物》,物道君今年最期待的珍物,由《生活》编辑自2014年起开始采访、撰稿,到如今集结出版。有心的做书人,才能做成如此用心的好书。 |文 字 为 物 道 原 创| |产 品 为 物 道 严 选| 物道×生活月刊 《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 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