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对了方法,你也可以变成脉诊高手

 温暖中医 2019-05-23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见到中医,都会习惯性地伸出手说:

“医生,给我号个脉吧!”

脉诊,几乎成了中医的标志。

一个连脉诊都不会的中医,是很难准确辨证,很难赢得患者信任的。

我自己脉诊水平一般,所以对脉诊高手总是心生崇敬之情。

刚开始学习脉诊的时候,学的是传统二十八脉,但是它的分类方法太复杂了,学习起来感觉很难,就算是听明白了,真到摸脉的时候,就又找不着北了。

古人说的“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后来跟随张玉林老师学习,才发现,脉诊其实一点也不难。

在他的眼里,无论多么复杂的脉象,都只分为阴脉和阳脉。

浮脉和沉脉是一对阴阳,滑脉和涩脉也是一对阴阳......

这种思路让我大开眼界,顿时觉得学习脉诊太简单了。

记得他是这么定义浮脉的:

浮脉只是表示脉体所在位置的浅表,只有位置这一个因素,没有别的因素。大小、力度、快慢等都不参与浮脉的定义。

一句简单的话就将浮脉的定义讲得很清楚了!

但是其他的著述是怎么描述浮脉的呢?

“如落榆荚”、“如风吹毛、如水漂木”......

榆荚是什么?风吹毛是什么感觉?水漂木是什么状态?

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很难去体会和理解它所描述的内容。

浮脉的定义是有了,但是它有什么特点呢?张玉林老师是这么说的:

下指就能感觉到浮象,稍微用力按的时候,力有减但不空。

不同的脉象会对应不同的病症,比如感冒,也就是《伤寒论》里的太阳病,病症是脉浮、头疼、项僵、恶寒。如果是浮而紧的脉,就是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如果是浮而缓的脉,就是太阳中风,用桂枝汤。

当你摸到一个脉,你不能确定是浮紧还是浮缓的,咋办?

那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告诉你摸的对不对。

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只要多摸脉,你就会逐渐找到手感,区分各种脉象的细微差别。

所以,我强烈推荐张玉林老师的《古脉法临床实战班》。

老师会亲自帮每个学员摸脉,然后同学们之间互相切磋,并填入老师特制的《脉诊表》,两天的时间,边理论边实操,让您真正进入古脉法的大门!

老师介绍

张玉林老师,资深中医师,全科中医专家,“生命维护体系”创始人,健康管理专家。30余年始终专注于临床诊疗与深入研究,治疗经验极为丰富,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广受学员好评。

开课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