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态】成都市开展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 为困难群众提供了91475人次关爱援助服务

 健康慢走 2019-05-23

独子遭遇车祸去世,却找不到肇事者;丈夫重病,借钱手术后没能康复离不了人照顾;好不容易等到拆迁安置,房源却分完了,只能依旧住在四处漏雨的老房子里……一连串的不幸,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陆桂芝(化名)的头上。就在她快要被压垮的时候,街道关爱援助中心的社工及时介入,经评估需求后,为她家申请了医疗救助和改造住房专项资金,大大舒缓她的精神压力和照护压力,还链接了志愿者资源帮她料理家务、护理病人,在她丈夫去世后还提供了哀伤辅导……在一系列充满爱意的包围中,陆桂芝的内心伤痛逐渐平复,终于开始了正常生活。陆桂芝得到的一系列帮扶,得益于成都市2016年开始推行的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3年来,累计募集1500余万元资金、价值1400余万元的物资,聚合近2.35万人的工作队伍,实施27个个性化关爱援助项目,为陆桂芝这样的困难群众提供了91475人次关爱援助服务,有力地提升了高标准精准扶贫的实效。

聚焦精准扶贫
精心构建社会关爱援助体系

2016年4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城乡一体社会关爱援助体系提升精准扶贫实效的指导意见》,拉开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序幕。按照该意见要求,“三级中心,四级网络”的社会救助体系开始建立,即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三级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在村(社区)设立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站,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四级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中心1个,县(市、区)级中心22个,乡镇(街道)级中心292个,村(社区)服务站3363个,社会关爱援助服务实现全覆盖。

搭建了平台,还要有专业的人才能保证关爱援助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三级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很多由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工作机构承接运营,445名专业社工联动社区工作者、民政助理员、志愿者等,形成一支多学科、跨专业合作的专业队伍。成都市还建立救助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基地,对关爱援助工作者队伍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行业沙龙、实操训练等方式,提高队伍专业性。

随后,成都市又陆续出台《关于建立成都市社会关爱援助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成都市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成都市民政局关于做好规范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和《成都市民政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规范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和运行、建立社会关爱援助信息库、统一建设标准,推动社会关爱援助工作可持续发展。

中社网课祝你考试成功!↓点击学习↓

聚焦困难群众
精准开展社会关爱援助服务e

“三级中心,四级网络”建设,有助于精准识别关爱援助对象。救助对象为已给予社会救助帮扶但仍需关爱援助的困难群众,或者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但生活确实陷入困境的特殊困难群体。与一般的困难救助不同,除困难群众主动申请,关爱援助工作者的主动寻找发现机制发挥了更大作用。关爱援助中心(站)社工联动社区工作者、民政助理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等人员组成主动发现工作队伍,建立社会关爱援助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数据库,分类建档,实现对象识别精准。

困难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关爱援助工作建立精准需求评估机制,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化评估,形成由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家庭支持、社会交往等8类,临时援助资金、医疗资源、特需辅具、居家环境改善等60项指标组成的困难群众评估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掌握关爱援助对象个性化需求,并按需求精准对接援助资源,实现困难群众需求与政府救助资源、社会关爱援助资源高效且有针对性地对接。截至2018年12月,关爱援助为91475人次提供心理援助、医疗援助、社会适应、教育援助、就业援助、能力提升等关爱援助服务。

聚集多方资源
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关爱援助

关爱援助体系建设聚合了多个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民政、教育、卫健、司法、人社、总工会、残联、妇联、慈善会、红十字会均参与其中,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齐抓共推的生动局面。

关爱援助体系建设推动了社会力量和慈善资源参与社会救助和关爱援助工作。1038家爱心企业加入,成立教育联盟、医疗联盟等关爱援助公益联盟,累计募集资金1500余万元和价值1400余万元的物资;各级慈善会设立20支关爱援助专项基金,全市累计募集资金1500余万元。

关爱援助体系建设联动多家社会组织和大量志愿者参与。151家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提供助医、助学、助老等专业关爱援助服务;2万余名志愿者为困难群众提供常态化、多元化关爱援助服务。

三年间,关爱援助体系通过精准识别关爱援助对象、精准评估关爱援助需求、精准制订个性化关爱援助方案和精准提供关爱援助服务,实施长期病患医疗服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困难学生助学计划、困难家庭生活物资援助计划、困难老人居家改善计划等27个个性化关爱援助项目,探索出一条以社会救助为主导、社会关爱援助为补充,相互促进无缝衔接的具有成都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