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大家分享一个病案,这是一个去年看过的病家,女,65岁,这个病人一个典型的证状,就是特别怕冷,特别特别的怕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夏天她穿着秋衣,毛衣,外面加上羊毛衫,再穿上外套,大夏天的还是怕冷。这个病家入院的时间,我记得很清楚,是2018年的8月21日。我们都知道,去年夏天是非常热的一年,而且是热的时间非常长的一个夏天,这个病家是恶风寒,自觉反复发热,反反复复发作十八天,十八天前,因天热吹空调恶的风寒,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有空调是好事,但是空调吹出来的空调病很多,却成了坏事。这个病家恶寒恶到什么程度呢,上身穿的厚不说,下身穿着毛裤,在病房里,还盖着被子也不出汗,你问她冷不,她说冷。8月21日天那么热的时候,她冷到这种程度,病房内有空调,她不让开,别的病人热的不行,她穿那么多盖着被子还说冷。除了怕冷,病家还有这么几个症状:一是胃部痞满,叩诊呢,鼓音明显。二是大便干,六天未行。三是口干口苦,口干欲饮,渴欲饮水,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个病家呀,寒,是明摆着哩,这个谁都知道,病家她自己就明白,但是,她又有一派热象的症状。住院后,门诊大夫开了一个柴胡桂枝汤,但效果不明显。我查房的时候,发现病家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手心热,一摸她的手,手心还潮湿,有汗哩,潮乎乎的。结合着舌、脉表现呢,我考虑是湿热郁阻在里。这时候呢,考虑既有少阳胆火内瘀,也有阳明证。大便六天未解,口干,郁表现在哪里呢?口苦,是吧?郁表现在口苦。这时候我给她开了一个大柴胡汤,没多开,只开了二副,因为她冷得厉害,开了二副药。病人吃了第一副药后,大便就通了,当天就解了三次,但是呢,出现了一个什么症状呢?恶寒乏力,特别明显!冷的又厉害啦,特别怕冷!穿那么多衣服,还盖着被子,寒冷,没劲,起来去洗手间,也觉得乏力,这时病人就觉得,啊!是不是喝了这个药泻的太很了!大便一日三次,但是,她腹胀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我们也考虑,是不是泻下伤了她的正气?不是开了二副药喝了一副吗?剩下的那一副颗粒,又给她加了三十克黄芪,加了以后呢?服后她就好了那么一点,乏力的情况有所改善。大柴胡汤是不行了,回过头来,病房的大夫又给她服了柴胡桂枝汤,她是8月21日住的院,9月5日查房的时候,喝了柴胡桂枝汤后,大便又五天未动了,进食照样进食,而且还是怕冷。但是呢,原来心烦、胸闷、胃脘胀满的证状没有了,口也不苦了,原来手心烦热呢,也不烦热了。在服大柴胡汤前,有一个证状,一摸她的手,潮湿出汗。 谷万里主任正在查房 这次查房时,我特意问她,你的手还热吗?“不热了”。手心潮湿呢,这需要我们大夫去触诊,有时病家她不知道。这个病家的手潮湿,很特殊的一点,正是为什么我把这个病案整理出来的原因:该病家唯独手掌上只有劳宫穴处有铜钱那么大一块面积潮湿!其余部分服药后都干了!只有这么一小块大小的是潮湿的!且两个手都是这样。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思考研究一下,虽然治疗效果不很明显,部分改善了病家的证状。我与年轻的大夫交流时常说,当大夫的要向病人学习,患者是我们的老师,大夫向病人学习什么呢?学的是大夫为病人开药服后的效果如何,药后反应是否对证,人体的阴阳气血变化,到底改善的如何。了解这些变化,来判断我们辨证正确与否,及药量的大小对病情的作用情况。刚才不是说开了二副大柴胡汤嘛,一副服后大便即解了三次,畏寒乏力特别明显,又加了黄芪,吃了半副,现在还剩了半副大柴胡,故又让她吃了。这里要说明一下,不是熬的大柴胡汤剂,是颗粒,那种成盒包装的颗粒剂。吃了以后呢,大便不通的证状就消失啦。为什么这么怕冷呢,我又让她查了一下甲功,昨天我让住院大夫把结果发了过来,一看甲功三项呢,甲功有点低,但低的不很,我们知道,甲功减退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特别畏寒怕冷的症状,住院后检查的时候,没查这一项。我反复在考虑,冷到这种程度是什么原因呢?以后,这个病家出院了,出院时还冷!我让大夫随访追踪这个病家的情况,虽然大便症状改善了,但怕冷的症状并未明显改善。所以这个病例并不是一个治疗很成功的病案,虽然大便不通的症状改善啦,但是,通过这个病例的治疗呢,说明人体呀,是一个复杂的肌体,并不是说我们大夫用经方或时方呀能很快解决病人的所有症状,你说用大柴胡汤对不对?用柴胡桂枝汤对不?在病的某个发展阶段,这两个方子都有应用证状依据,但这两个方子,却都没有解决病家畏寒怕冷的症状,没有解决病家的主诉——怕冷!病家的主诉就是冷!那么她的内热是很明确的,口干、口苦、大便硬、胃脘胀满,少阳阳明证全部都有了,脉弦、滑,又不是很滑,身上那么怕冷,手心却又是热的,且有潮汗。在这里拿出这个治疗不大成功的病案与大家交流,是说临床上我们辨证用药的时候,除了中医,我们该用西医检查的时候,也要进一步检查,以便利于弄个明白,要考虑到病家怕冷的其它病因,这就是我介绍的这个病例治疗的过程及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最近随访呢,病家还是怕冷、畏寒没有改善,这说明治病并不是象书本上说的那样简单,一个方子,“啪”的用上,病就好了,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我们现在阅读报道的病案,要辩证分析地去看待,有的确确实实是客观记录,还有的是通过修饰以后记录下来的。 聊城成无己研究会在祭典宋金时期的”聊摄国医亚圣”成无己 从右到左依次为 袁恒勇主任 谷万里主任 史载祥教授 钱超尘教授 谷越涛教授 我现在让我的学生整理病案时,就要求他们要原汁原味地记录整理,不做修饰,这样才有意义,为了从理论上讲的通,删删减减,修饰过的病案,那就不是原貌了,会贻误后人。读古人的医案有这种情况,近现代的那更不用说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辨清是非,(谷主任讲到这里,参加研讨会的中医刘吉刚硕士说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下面是刘大夫偏于黄煌老师的体质辨证的发言:)谷主任,我想对您刚才的病案谈点自己的想法,就是这个方子用的是大柴胡汤,病家没有取得彻底的治愈效果,这方面,我有这么二点思考,一是关于大柴胡汤的问题,当时我们看到了大便不通,大柴胡汤中用了大黄,当然,《金匮要略》中大柴胡汤是有大黄的,而宋本《伤寒论》及其它一些版本中,大柴胡汤中没有大黄,当然您开免煎颗粒,大黄的用量是更容易操作的,根据病情,可加多加少,她大便通畅了,可以少用。第二次辨证的时候,其实在宋本《伤寒论》中,大柴胡是不用大黄的,这也是大柴胡汤的一种用法,二是咱们反过头来再看这个病案复诊,这个人的体征、体貌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偏胖一点’,谷主任说),复诊时在大柴胡汤和四逆散证的体质上,腹诊它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胸胁苦满,可能都有,这个人是否能摸到腹直肌的拘挛,大柴胡汤证可以有腹直肌的拘挛,也可以没有这个证状。腹直肌拘挛,四逆散证也可有可无。大柴胡汤证也许可以见到四肢怕冷或全身怕冷的现象,但是,碰到这种怕冷的现象是不是可以更先考虑使用四逆散,因为在《伤寒论》第318条关于四逆散的条文里‘少阴病’下面紧跟着的就是‘四逆’,若不去做腹诊的话,往往不是很明确,但我们可以去问病家是否有腹中拘挛性的腹疼或头痛等其他证状,这在问诊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证据。反过来,我们若在碰到这样的病家时,出现这种四逆发热的情况,我们用四逆散,也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大柴胡和四逆散,对于这个病家都有先后使用的机会,你像第一诊大柴胡下去以后,可以有那种体虚的情况,那么,然后我们后续再怎么用方?在她虚弱的情况下,病家还可能有那种口干、口苦、便干、尿黄的热象,在这种体虚、内热的情况下,我们用去掉大黄的大柴胡汤也可以。另外四逆散这个方子也可以使用的。我就碰到这么一个女孩子,她就是反复的发热,到各家医院都没治好,她的发热特点,就是手脚凉,是一个外地的女孩儿,转了两省的大医院,都没给她治好,最后来到(我)这里,问她是不是有腹痛的情况,又做一下腹诊,发现有腹直肌拘挛的腹痛证状,大便也不是很畅通,最后呢,给她用上四逆散就好了!四逆散,它也是治感冒的一个方子,我们理解《伤寒论》条文的时候,并不是说麻黄汤、桂枝汤才是治感冒的方子,带有发热的,四逆散也可以治感冒。”(刘大夫说到这里,谷主任接着说:)这个病例特殊,特殊到哪里呢,《伤寒论》中讲四逆散呀,少阴病,四逆,四逆即是四肢厥冷。咱们上面那个病家呢,是四肢烦热而且手心出汗,手心是热的而不是凉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没有使用这个方子。(听到这里,作者接着说道:)”这样,我说几句话,咱们既然是经方研讨会,那我就不客气啦,顺着谷老师讲的这二个病案往下说几句。先说那位女病家用附子后,出现类似中毒的现象,其实,确实有这种病案报道,她是往外排寒哩!你看反应过去以后,她的畏寒怕冷的证状就好了!(谷主任这时说:唉!对,打哆嗦过去后,她怕冷就好了!刘大夫等接着说:这是一个‘涌泉’【音】反应。)这是一个好反应,咱们碰到这种情况时,有时不要过于紧张,这要进一步观察,有了这方面的经验,要是对病家多嘱咐几句,也许那就更好啦,这不是吗,谷老师和她一交流这个事,她及家属就明白啦。第二,谷老师讲的第二个病案,四肢潮热最后劳宫穴有一片铜钱那样大小的一块面积潮湿,大家可以回去查一查,若非要经络辨证的话,劳宫穴在哪一条经线上(这时学员任友军、段玉珲等回答说是心经),四肢潮热,这是阳明经的证状,阳明经才主四肢潮热,但是主四肢的还有一经,那就是太阴脾经。二经都主四肢,且还都可以主温,二者主要区别,就是阳明经所主既潮且热,太阴脾经所主只温不潮!她现在有寒像啦,说明已经阳虚、但是谷老师说她舌红、苔还黄白,说明里也有热了,如果叫咱们这些学员对谷老师讲的这个病案处方立药的话,你们应该首先想到哪一个方子呀?(这时有人回答说用真武汤、白虎汤)里面还有热、外面还有寒,大家说用什么方子呀?(这时学员私下低声议论了一会,又有说用白虎加参汤的),不是!用附子泻心汤!别忘了这个方子!“(这时谷主任接着说:)这个方子我们没用到,但是呢,以后有可能用上,也许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里有热、外有寒。这个客观的病案呢,今天拿出来供大家讨论,这并不是一个治疗成功的医案,虽然改善了部分证状,但相对来说,确实属于一个治疗不成功的病例。学无止境,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临证学习。(作者接着说:)“还有一点,刚才刘老师说到四逆散,四逆散到底偏走哪里?现在各种学说都有、像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梅国强教授,他的观点认为四逆散出现在少阴病中,它就是来与四逆汤作比较哩,四逆散它还是偏走肝的,偏走肝经,它治阳郁,阳不达四肢,唉,对不,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谷主任接着说:)是,刚才郭老师讲的这些是很有道理的,包括四逆散的用法,我们在临床上,四逆散这个方子是用得非常多的一个经方,这个方子很简练,就这么几味药,往往在组方的时候,就把这个小方意包含了进去,单用这个方子的时候,相对来说较少,合方的时候,往往用到的机会更多一些。 病案分析 研讨会开到这里,虽近中午,大家热情澎湃,群情激昂,会议空隙期间,热火朝天的讨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演讲的老师一旦提出问题,参会的学员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人提出再请谷老师讲一个病案,话音未落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好!我就再汇报一个汤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从手机上临时拍的病案上找了二个案例,一个是初诊于2019年1月28日的一个病家,口水多,好几个月了,他口水多的原因呢,是有脑梗引起的,三个月啦。我们知道,脑梗的病人,很容易流口水,“哈喇子”不止,由高血压、糖尿病史,小便晚上三、四次,大便干,口水说着话就往外流。我估计这个病家口水多与他的脑梗密切相关,舌红苔薄白,脉弦滑,口水多。结合病史,大家说用什么方子呀(这时下面响起了大家的议论声),我用了一个小经方,五苓散,来调他的口水多。水也是津液,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猪苓,因为病家有糖尿病,血糖高,我就没有用甘草,因为脑梗,又加了一个补阳还五汤在里面,地龙、赤芍、川芎、当归、黄芪、红花、桃仁,基本上用了这二个方子:补阳还五汤和五苓散。吃了十四剂药,二月十一日来看的时候,口水明显减少!原来晚上小便三、四次,现在药后小便二次,原来大便干,几天一次不好解,现在每天大便可以很轻松地排出来,其它去的症状虽然不明显,口水多,这个方子真管用!这个方子呢,我觉得主要作用是五苓散为他调好了津液,这个小病例,只看了二次,第一次是1月28日,第二次是2月14日,也就是今天,他的舌质偏红,舌苔是薄白的。今天上午又看了一个复诊的病例,女,47岁,脸胀。47岁的女性,月经六个月未至,脸面部及眼睑上有点胀。这个年龄已接近更年期了,月经若回去的早,可以出现更年期的证状。这位女性已闭经六个月,她一个是闭经,再就是脸胀,就这二个证状,舌质偏嫩,舌根偏腻,舌前苔是薄白的,脉关尺大些,但寸是偏弱的。给她开了个什么方子呢,还是用了个五苓散,只不过给她加了二味活血利水的泽兰、益母草。今天是来复诊,喝了十四剂药,1月3日初诊,第二次来复诊是1月22日,据病家说“上次回去,吃了七副药,月经来潮,现在身上已干净了。”来复诊是因为胃胀、睡眠不好来看病的,我给她又调了一个方,用酸枣仁汤。今天是2月14日第三次来复诊,胃还有点胀,但是睡眠已经好啦,这次又加了一味陈皮。这二个病例都用了五苓散,这个五苓散呢,一个是脑梗病家的口水多,再一个就是治疗了那位女病家的闭经及脸胀。当然我并不是只用了五苓散这一个方子,而是在五苓散的基础上,根据证状的不同,都加了一些活血祛瘀或利水的药物,从这二个病例身上,说明什么呢,我个人体会,这个五苓散呀,对调节水液代谢及功能紊乱有很好的作用。这两个病例虽然毫不相关,但从水液代谢上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广义上说,月经也是水,血不利,则为水嘛,是不?还有治疗了脸及眼睑胀。这是我的一点小体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说到这里,不展开说啦······ 随着谷主任的话音落下,上午的研讨会,在广大学员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附上文中提到的各位老师简介: 谷万里、男,49岁,聊城市阳谷县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山东省名中医。 朱树宽、男,55岁,聊城市阳谷县人,教授,主任医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刘吉刚、男,29岁,聊城市茌平县人,中医硕士,聊城上医堂中医执业医师。 郭子龙、男,53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中医执业医师,北京同仁堂(聊城店)注册执业医师。 ——根据谷主任在2019年2月14日山东聊城(上医堂) 第一届经方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 郭子龙整理于聊城伤寒论研究 2019年4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