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老年人外感病的治疗经过

 中医药方便 2020-01-12

一例老年人外感病的治疗经过

(作者:王家伟  2020.1.12)

患者女,62岁,感冒三日,其两日前发热,在他处就诊,退热后诸症无缓解。刻下症状:轻微鼻塞、流清涕,咳嗽,咽干咽痛,头晕口苦,余无异常,因电话问诊,无舌象、脉象记录。

(一)治疗经过

【一诊】2019年12月18日问诊,方用“小柴胡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

方子组成:柴胡25克、黄芩9克、半夏20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生姜5片、大枣5枚、麻黄12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石膏45克、杏仁20克、厚朴15克。

服药反馈:服药2剂后,诸症明显缓解。但出现易自汗、轻微流涕、呼吸热、口唇干燥、气喘短气胸闷等症状。

【二诊】2019年12月23日问诊,方用“桂枝去白芍加附子汤+麻杏石甘汤+橘枳姜汤+茯苓甘草杏仁汤”加减。

方子组成: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6片、大枣5枚、附子15克、麻黄10克、杏仁20克、生石膏40克、陈皮30克、枳实15克、茯苓30克。

服药反馈:服药2剂后,易自汗、口唇干燥、呼吸热等症明显缓解。气喘短气等症状缓解不明显,又出现鼻塞加重、流清涕量多等症。

【三诊】2019年12月28日问诊,处方“小青龙汤合真武汤”加减。

方子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20克、细辛10克、附子20克、半夏20克、生姜5片、白术20克、茯苓20克、杏仁15克、厚朴10克、生石膏30克。

服药反馈:服药2剂后,患者已无气喘短气,嘱咐患者上方减麻黄为3克继续服药2剂,后续改桂附地黄丸调养。

辩证要点:

(1)一诊以咽干、咽痛,头晕、口苦辨为少阳小柴胡汤证;鼻塞流清涕、无汗,与桂枝麻黄各半汤,咳嗽加杏仁、厚朴。

(2)二诊以自汗为目标,给与桂枝加附子汤收敛汗液,胸闷去白芍;口唇干、呼气热给与麻黄杏仁石膏汤;短气给与枳橘姜汤合茯苓甘草杏仁汤;

(3)三诊以鼻塞、流清涕量多、喘息给与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老年人,身体虚弱,合方真武汤。

(二)经验教训

(1)关于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应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被定义为太阳伤寒轻剂,什么是轻呢?我自己的理解是,患者太阳伤寒的症状轻。黄煌老师在《中医十大类方》里给麻黄剂配了一副图:患者怕冷,床上棉衣盖上被子还是冷。临床上见过,自己也经历过,知道这是标准的麻黄剂。病人确定为实证后,冷的程度越重,麻黄的剂量越大,选择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概率也越大;相反患者的怕冷的症状越轻,甚至没有,那么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概率就增高。

当没有了恶寒怕冷,且不会把脉,怎么确定太阳证呢?临床上常常碰到一些感冒患者,无明显寒热自汗,只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刚接触经方的时候,我也摸不着头脑,等临床经验增加了才知道,原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基本可以确定有表证:可以是单纯的太阳证,也可以是太阳太阴证,还可以是太阳太阴少阴证。太阳证,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处理;太阳太阴是小青龙汤证;太阳太阴少阴,就是小青龙汤加附子,或直接合用真武汤。本例患者我就使用了桂枝麻黄各半汤,需要注意的,应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和使用其他麻黄剂一样,一定要注意患者有无出汗,有无口干、口渴、口唇干等症状。毕竟使用麻黄剂的要求是口中和,不汗出。

(2)关于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头晕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目眩就是头晕,见头晕就一定是少阳证吗?头晕,是夹痰夹饮的临床表现。苓桂术甘汤可见、真武汤可见,吴茱萸汤等也可见。当一个人出现头晕,很难判断病人一定就是少阳证。经过长期临床观察,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外感人群中,出现头晕症状提示合并少阳证。我接触过一些以怕冷、头晕且再无其他表现的患者,单纯给与桂枝麻黄剂,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控制,会进一步加重。我便开始反思自己辩证的问题,后来意识到在上呼吸道疾病里,头晕可能标识少阳证。后续也调整了临床用药思路,上感病人只要患者出现头晕就给与小柴胡汤。这次流感中,该临床小窍门得到反复验证:流感患者,只表现为轻度的怕冷和头晕,给与小柴胡颗粒联合葛根汤、通宣理肺丸、荆防颗粒等太阳病用药,症状很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愈。

    (3)关于外感后的汗证治疗。在此次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在身体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出现自汗,可能是流感的自然病程,也可能是过用发汗药物。原因值得反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自汗可以是太阳桂枝证,可以是少阴附子证,也可以是阳明石膏证。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处理发汗,加生龙骨、生牡蛎增强止汗的作用;病人脉象虚弱,或者是老年人可以合用附子剂;病人有轻微的口渴,口干可以加生石膏,当病人转为明显的口干,口渴想喝冷水,大便干燥,乏力自汗,就要考虑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还合并有少阳证,柴胡剂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4)教训也要好好总结。本例患者虽然最终痊愈,但是治疗过程,仍有瑕疵。第二诊存在随意堆砌处方的问题。患者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在前两诊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前面提及流清涕、鼻塞是表证。本质是表有寒,里有饮。表寒则可能是太阳能量不足,严重就是少阴能量不足,里饮的存在,则表明太阴不足。该患者一诊使用含有太阳病处方(桂枝麻黄剂),无法解决表寒,同时出现喘息、短气等问题;二诊使用太阳少阴处方(桂枝加附子剂),喘息气短的问题解决不了,表寒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三诊使用大合方:小青龙汤加真武汤,本质是太阳太阴少阴剂,与前两次就诊用药相比,增加了茯苓、白术、干姜等太阴用药,解决了里饮的问题。患者短气,喘息等症状也迎刃而解。第二诊处方失误的原因,是未及时判断出患者短气,喘息的原因为痰饮证,只是单纯的堆砌《金匮要略》胸痹篇的橘枳姜汤、茯苓甘草杏仁汤。直到三诊出现典型的小青龙汤证,才给与包含茯苓、甘草、白术等温阳化饮的药物的处方,恰好打中了病机,解决问题。二诊效果的不理想,一是跟自身学艺不精有关,对于气短喘息的认识不够深刻,二是电话问诊缺少脉象、舌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