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吃出来的健康?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19-05-23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吃永远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提到“吃”,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吃什么?往往大多数人都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也就是说,在吃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投其所好。喜欢什么就多吃,不喜欢什么就少吃甚至不吃,这变为了我们选择食物的标准。然而,吃什么?怎么吃?

我们的老祖先在《黄帝内经》中讲的很清楚,叫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字,但足以让我们保持健康,远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十六字究竟讲了什么?

“五谷为养”是指将黍、粟、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人体摄入的主食。“养”字体现了五谷地位的非同寻常。记得去年12月因病做了手术,出院后奶奶就对我说:“吃五谷,克百病”。当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们老一辈口中常说的这些道理与内经中所述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了2500年间中华大地虽经过历代王朝的变迁和时间的洗礼,但这至圣的道理却从未失传,内经中所述之词也经受住了考验。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健身之功效。

“五畜为益”是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的营养不足。“益”字,定位了“五畜”的补养作用,尽管有补养的作用,但仍不是主要成分。

“五菜为充”是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充”,即补充。尽管对人体健康起到补充作用,但其作用不容小视。

对照现实生活,尽量不要吃反季节的蔬果。这里面有很深的“门路”。常言道“饭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讲”,然而并非这样,现实是“话不能乱讲,要分场合,饭也不能乱吃,吃饭吃菜也要合乎时宜”。在中医学看来,食物是由“气”和“味”组成的,但“气”和“味”又从何而来呢?应时而生,择时而采。因为只有应天地之节令而生的蔬果才具有其原本的味道。所以,大家在买蔬菜水果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了解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周期,以避免违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导致食品的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尽量买应季的蔬果。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大家买到许多“不应季”的蔬果,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饮食爱好,但细细品来,已然少了那种口福之乐的滋味。孔子也曾说过“不时,不食”。

所谓“病从口入”,有时并不是指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而是所吃的食物在“性”上的冲突和不相宜。从味与脏器的对应来看,中医学认为,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内经中写道“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即人体在春夏秋冬五脏是否会生病,就在于脏器与五味是否相宜,过量则会伤及脏腑。可见,饮食维持生命,若不当,也可损害生命,所以养生需有理可循,需要遵循一些养生的大道理。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健壮,延年益寿。相反,则会病从口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学问也在不断地更新。现代人不再单单以吃好、吃饱、维持生存为目的,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长寿,也就是利用饮食达到养生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相关的养生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