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张三丰遇到王羲之,凌空痛书《丧乱帖》,让人感叹读书当如金庸

 昵称413468 2019-05-23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古代的文化人儿就讲究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江湖中人也有玩笔杆子的,“判官笔”,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一枝笔横涂竖抹软硬兼施,耍得头头是道,不但煞是好看,而且威力无穷。

来看看《倚天屠龙记》中的一段,张翠山的师父,老道张三丰痛书王羲之《丧乱帖》:

王羲之,有文化的爱称之为“王右军”,这是他的官名,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咱们中国有些货就这爱好,一面大叫着淡泊名利,一面“王处”“李局”满纸。一般老百姓只知道他是“书圣”,不知道他是高官,不管王羲之叫“王右军”,就叫“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写字,后来学钟繇楷书、张芝草书,再后来谁也不学了,自成一家,大家都学他。

王羲之的书法在唐时尚有三千余幅,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书,将搜集到的都做了殉葬品,据说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此后经过一千多年,如今存世的王羲之作品仅有20多幅,并且几乎都被证明是后人的摹写本和临本。

传为王羲之的作品有小楷《黄庭经》(俗称《换鹅帖》,王羲之爱鹅成癖,传说他用此书换了山阴道士一笼鹅),行书《兰亭序》、《丧乱帖》、《奉桔帖》、《孔侍中帖》、《快雪时晴帖》、《七月都下帖》,草书《远宦帖》、《十七帖》等。

专家们大都认为,如果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迹存世,那就非《丧乱帖》莫属。

《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写给友人的手札,内容是乱世中祖坟一再被毁的悲痛之情。书写时先是行书,然后越写越草,到最后完全已是草书,显示了情感从沉痛压抑到痛不可当的变化过程。

《丧乱帖》长约25厘米,宽约21厘米,共八行,62字,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就在几个月前,今年的2月10日到4月8日,日本福冈县的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王羲之与日本书法”的重磅展览,把日本历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书法作品和日本早期书法家的代表性作品作了一次系统展示。

此次展览最重磅的作品是王羲之的《丧乱帖》,此帖与《二谢帖》、《得示帖》装裱在一张纸上,均为王羲之信牍。

2006年,《丧乱帖》曾在上海展出过一次。事情说起来挺遗憾,据专家考证,唐朝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一些珍贵的名人书画,其中就包括《丧乱帖》,这件绝世珍品如今被日本人尊为“国宝”。

了解了《丧乱帖》的大致情况,再回到《倚天屠龙记》中来。

张三丰九十寿诞之时,三徒弟俞岱岩惨遭暗算,四肢骨节尽数被折断,原本纵横江湖的汉子转眼成了废人,而凶手却不知是谁。

张三丰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却无用武之地,晚间心痛得无法入睡,一个人伸指在空中一遍遍书写着《丧乱帖》,一笔一划中充满了拂郁悲愤之气,正合了王羲之当年的意思。

“铁钩银划”张翠山对书法颇有研究,但翩翩年少,此前一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对《丧乱帖》感触不深,此时身经师兄存亡莫测的大祸,再看师傅空中临此帖,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丧乱”,什么是“荼毒”,什么是“追惟酷甚”。

临完《丧乱帖》,张三丰意犹未足,再书“屠龙倚天”。

想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秘密极可能与俞岱岩的受伤有关,他随手写出了在江湖中流传的那段歌谣,没想到情之所致,最终即兴创作出了一套绝妙的书法武功

张翠山又惊又喜,连忙潜心记忆。他深得师傅这套书法武功之真谛,没多久居然就用上了,挥笔折服了“金毛狮王”谢逊:

金庸文中提到的诗句出自李白的《草书歌行》,本是盛赞草书大师怀素的狂草艺术,真是绝合了张翠山的此番举动,也让人由衷的佩服金庸学识深厚而且运用巧妙,不但发明创造了一路路绝世武功,还经常能这样“有诗为证”。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在李白笔下,怀素作书时钩连盘线,笔走龙蛇,有如闪电惊雷,变幻莫测,这种大气磅礴、狂放不羁的写法,哪里仅仅是书法艺术?岂不活脱脱就是张三丰传授给张翠山的书法武功!

陆游有一首《草书歌》也很有江湖味道:“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的句子也极有气势:“倾家醉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神农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此时驱尽胸中愁,捶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

能把大俗的东西写到雅,或者把大雅的东西写得通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都要有厚实的文化做底蕴。金庸的传统文化功底极为深厚,在他的作品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佛学医道不是简单的引用、堆砌,而是巧妙的融入在故事中,淡无痕迹而却又随处可见。

金庸的小说,看看古老的诗谜、对联、书法、医卜等等,和文中人物结合得是多么的天衣无缝、相辅相成而又新意迭出,我们不得不佩服金庸的知识与才华。这些东西肯定早已被他融会于心、共治一炉,才能如探囊取物般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这世上读过的人多了去了,天下才子多了去了,有几个能像金庸这样把它幻化为自己的东西?

读书当如金庸!

江湖并不只是打打杀杀,气贯江湖,情满江湖!爱恨情仇西风白马,江湖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大起大落,永远未知的神秘。

金庸小说中曾经无数次打动我心的故事和传奇、真情与豪气、诗意与哲理,相信一定也有你曾经流连其中……

成了名成了“家”的多喜欢谈思想、玩深刻,我的观点,任何东西,做到极致就是艺术。所谓的“深刻”,跟体裁、形式都无关,唯一的标准是要能深深刻在人的心里,只在脸上显现的,无论思想拔得再高,那叫“肤浅”。

走近金庸,看英雄本色,品侠骨柔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