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告‖五月最后几天,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确保玉米丰收

 农林渔小助手 2019-05-23

草地贪夜蛾又称为秋黏虫,比玉米黏虫的危害性更凶猛,属于一种整体飞行迁移的害虫,玉米苗期受到危害,可以造成玉米减产10%-25%,严重危害玉米田块可能造成绝收,早在2017 年世界粮农组织就发出全球预警,该害虫具有适应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系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以采食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为主,这几天湖南天气冷暖适宜,很适合草地贪夜蛾害虫的生存,因此五月最后几天,玉米种植户要注意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确保玉米丰收。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入侵害虫,2019年1月由缅甸入境云南,在国内迁移速度快,对于这种入境害虫很多农民朋友不知道如何识别和防控,首先说一下草地贪夜蛾的形态与识别特征,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要想真正了解它,必需从这四个时期来认识,害虫卵显圆顶型,直径0.4毫米,高为0.3毫米,卵上鳞毛覆盖,通常100-200粒卵堆成块状,初产卵为浅绿色或白色,孵化前渐渐变成棕色,幼虫头部有Y形纹,第8腹节背面有显正方形排列的4个大黑斑,每节背中线两側有刚毛2根,蛹红棕色,显椭圆形,长14-18毫米,宽4.5毫米,老熟幼虫可以在玉米地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或在玉米雌穗上化蛹。

草地贪夜蛾的成虫,雌雄形态各不相同,雄虫,前翅深棕色,具有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显明显的灰色尾状突出,这是该成虫区别于其它种类最明显的特征,雌虫前翅灰色或灰棕色,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且透明。

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主要是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危害,在叶片的背面肯食叶肉,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力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最远可以一夜飞1600公里,4-6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后叶片形成不规则的长方形空洞,也可以将整株玉米的叶片食光,严重是可造成玉米顶部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雌穗的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的雄穗和果穗,可见草地贪夜蛾一生都可以危害不同生长期的玉米,足够引起重视。

防控草地贪夜蛾,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务必在草地贪夜蛾入境初期和零星发生时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虫的基数过大,危害范围急剧扩大,影响到其它田块的玉米。防控的方法有:1、成虫诱杀,在成虫发生初期,用性诱杀技术进行成虫诱杀,或用氟氯氰菊酯、多杀菌素等药剂喷杀。2、幼虫喷药扑杀:在卵孵化初期用白僵菌或阿维菌素等喷雾。

各位朋友如果你家玉米地出现草地贪叶蛾的话,请你立即联系农业部门,让技术人员帮助一起防治,预警‖五月最后几天,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确保玉米丰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