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将自己名字从上将名单中划去,是排名第一的开国中将!

 山地之仔 2019-05-24

众人皆醉我独醒,不为权利荣誉而动摇,他是先后三次让军衔,最终被准许,论职级等各方面因素,他都是是排名第一的开国中将!按照55年授衔规定,他可以授予上将军衔,他主动让贤。

1910出生的徐立清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8岁参与红军,23岁就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长是许世友),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跟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平级,是中将里面唯一一个低于上将的正兵团级干部。他先后有三次让衔,第一次是他申请将自己降为副兵团级,总干部部罗荣桓和赖传珠副部长认为徐立清应定正兵团级。

后来,彭德怀专门找到徐立清,明确提出不同意他定副兵团级,这是他第一次主动降军衔,没有得到批准。罗荣桓多次表扬将军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在革命中,徐立清进步比较快, 1936年的时候,25岁的徐立清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援西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委等职位。

因为作风过硬,新中国成立后,徐立清将军调任总干部管理部担任副部长,和罗荣桓部长、赖传珠上将一起参与授衔工作。然而,就在授衔的前一天,他看到授予上将军衔的名单中仍然有自己的名字,他亲自把自己的名字从上将名单中划去,在中将名单上加添了“徐立清”三个字。

当时罗荣桓用带有批评的口吻说:“正兵团职的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了呢?是够资格的嘛。”

于是,罗荣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了上将名单中。于是他才去找上级讲明实情况,最后得到批准,他就留在了中将位置,是唯一一位正兵团级中将。让人心疼的是,在当年的授衔工作完成后,徐立清就因为工作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为了不耽误工作,要求上级免去他总干部副部长的职务。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徐立清将军当时是干部部副部长,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自己带头是必须的。尽管完全可以有资格授较高的军衔,但是当时军衔很有限,如果自己评中将,其他人也就不会说什么。徐立清克己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徐立清1983年在北京逝世。他是安徽省金寨县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淡薄名利,为后辈做了好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