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军衔评定小组,3人请求降衔,为何只有徐立清获批准?

 兵说 2022-05-02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主席曾经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1955年授衔,由于军衔高低直接和利益、荣誉挂钩,“让衔”和“争衔”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关于“争一争”,坊间流传广的一些将领其实并无确凿实据。“让一让”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未在一线带兵打仗的叶剑英,抗战后期和解放时期长期养病的徐向前和徐海东,资历较浅的许光达、谭政等人,都曾主动要求降衔,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被组织批准。
以总干部部几位负责人为主组成的军衔评定小组,其成员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和徐立清四个人,竟然有三人提出降低军衔的请求,但是最终只有一个人的降衔请求得到组织许可。
【1955年授衔】
最有名的“政工元帅”罗荣桓,为什么主动请求降衔?
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本科生”,第一学历是青岛大学和武汉中山大学。红军时期,其资历和战功并不算特别显赫,他的职务仅是红4军政委和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但抗战时期,罗帅对整合山东根据地应记头功,解放时期又力压一些元老,出任四野政委。
罗荣桓之所以主动请求“降衔”,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罗荣桓资历较浅,年龄在十大元帅中仅次于林总,第二年轻;第二,罗荣桓长期从事政工,在有的人眼里缺少“战功”;第三,罗荣桓与彭总主持军衔评定工作,主动降衔有“瓜田李下”可以避嫌;第四,罗荣桓为人低调不计名利,为抗战和解放导致积劳成疾。
而主席没有批准罗帅的请求,坚持要让他当元帅,也有四个方面的考量:
罗荣桓身上有4大标签,一是“秋收起义参与者”,是主席手把手教导、提携的青年才俊之一;二是“大局观强”,林总天赋异禀和他搭档殊为不易;三是“军中好婆婆”,罗荣桓为人低调隐忍,做事公正善于团结同志;四是“能文能武”,既能当政委也能独立支撑大局。
【主席为罗帅授衔】
罗帅由于长期带病坚持工作,61岁就因病逝世。
抗战中期在山东根据地,罗荣桓就查出患有尿毒症,但山东局势复杂,张经武、朱瑞、陈光、黎玉等人尚难以主持全局。因此,主席只能让罗荣桓带病顶一阵子。
但抗战胜利以后,敌我双方为了抢占战略要地东北,罗荣桓带着山东八路军渡海北上,还是无法休息。可以说,罗帅一生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创立和建设新中国。
罗荣桓病逝后,主席含悲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在主席心中,罗帅不但是“能文能武”的全能型人才,还是可以在我军战略、国家大事上共同探讨的知己。
实际上,“政工元帅”罗荣桓不但被授予元帅军衔,而且位居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模范根据地”晋察冀创始人聂荣臻和被主席誉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之前,也很能说明问题:以“三湾改编”为起点,我军的政治工作,是和旧军队的根本区别。
我军优秀政工干部除了罗荣桓,还有开国大将黄克诚、谭震,开国上将宋任穷、萧华、赖传珠、苏振华、周纯全、李志民、王平等人,而著名“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都堪称“军政双优”。
【左起陈赓、赖传珠、叶剑英、邓华】
军衔评定小组第二个主动请求降衔的,是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
赖传珠是江西赣县人,1910年出生于普通农民之家。由于父母希望儿子能通过教育出人头地,就在赖传珠6岁的时候节衣缩食让他上了私塾,这也为他日后从事政工工作打下了基础。
1926年,江西南康人陈赞贤回到赣州宣传革命,16岁的赖传珠积极投身农民运动。陈赞贤被杀害后,赖传珠不惧白色恐怖参加追悼会,随后为躲避抓捕,回到家乡赣县,一边种田一边训练了70余名暴动骨干,并在1928年2月发动了2000多人的武装暴动。
暴动失败后,赖传珠父母、叔伯被捕遇害,二叔和堂兄战斗牺牲。18岁的赖传珠上了井冈山,任特务连的党代表,跟随朱毛转战赣南。后任第二纵队4支队政委,二纵队政委是罗荣桓。
长征时期,赖传珠担任红1师团政委,搭档李聚奎担任先锋。红一方面军缩编后,赖传珠重新担任红5团政委。全面抗战爆发后,赖传珠任新四军参谋处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参谋长、一纵政委。解放时期,任东野6纵政委、四野43军政委、15兵团和13兵团政委。
军衔评定时,赖传珠作为33名正兵团级干部,妥妥的上将级别,尽管主动提出评中将,还是没被组织批准。遗憾的是,赖传珠55岁英年早逝,主席闻讯,长叹“可惜了,当年的先锋官”。
【开国上将赖传珠】
军衔评定小组第三位主动请求“降衔”的,就是徐立清。
徐立清是安徽金寨人,来自战将云集的鄂豫皖四方面军,红军时期曾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西征河西走廊的战斗,后来历尽艰辛回到刘伯承的援西军。
全面抗战时期,徐立清在129师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后调任骑兵团政治部主任。
抗战后期,徐立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4旅政委,而旅长是后来的“二野朱可夫”、老战友王近山。解放时期,徐立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野政治部主任、一野6军政委、第二兵团副政委、第一兵团政委。评定军衔时,徐立清是正兵团级。
正兵团级干部王树声、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其余除了徐立清,都被评为开国上将。徐立清有上将的资历和战功,最终选择主动“降衔”,而且多次坚持,最终被组织批准,成为唯一的正兵团级中将。
【开国中将徐立清】
军衔评定小组的另外一位成员宋任穷,授衔时是排名在赖传珠之前的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宋任穷虽然没有主动“让衔”,但最初是15名大将候选人之一。从这一点来看,宋任穷也算是主动“降衔”。
正因为军衔评定小组身先士卒主动“降衔”,历时3年的军衔评定工作最终圆满完成。后来又有部分军职人员的军衔被补授或得到晋升,而军衔评定小组主动“降衔”的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