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孩子共读英文绘本,不可以说中文?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读英文绘本完全不能用翻译,这个说法太极端了点。 对于3-4岁中文已经强势的孩子,家长很难让孩子有耐心地让用她完全听不懂的语言来听故事的,也许还没念完一句,孩子就跑开了。尤其当有些词没法指图或者用动作表达时,如果不说中文,孩子又无从理解,这时候就需要中文作为媒介帮助孩子理解。 但是我们不能一见到这个词就去说它的中文意思,强化孩子这个音与中文的对应。适当的做法是,我们可以在开始遇到这个词一次或两次时用中文解释,后面再遇到则不再说中文。 这也是我们选用廖单绘本的原因之一,因为廖单绘本的语句重复率高,前面听不懂,家长可稍加解释,有印象了后面出现时不解释孩子也能理解了。 2 亲子共读就是家长念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这样理解亲子阅读也是太狭隘了。亲子阅读其实主要是家长陪伴孩子欣赏绘本,带领他走入阅读的世界,注重的是亲情陪伴和孩子的心理安慰。 再者孩子不认字,不太可能读,如果跟读的话,对于陌生的语言,一开始就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我想孩子也没兴趣和家长继续阅读下去了。 3 真的不用刻意认单词吗?不用的,现阶段重要的是音与图、动作的对应。字形到自然拼读阶段再去学,那会儿就是听音写词,是真正的拼写,对记单词大有好处。 4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奢望宝贝在一瞬间爱上绘本。况且宝贝现在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不易受大人管控,家长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所以不妨先放低要求,平和心态。 然后从环境上去营造阅读氛围。把家里的书封面朝外摆放在宝贝的主要活动区域:客厅、床前等等,让孩子抬眼可见,触手可及。 其次,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宝贝在自己玩耍时,家长可以陪在身边,随手拿起宝贝的书,边读边想办法吸引宝贝,例:“哇,这只小鸭子好可爱哦,毛绒绒的,好想去摸一摸。这些小鸭的妈妈去哪儿了呢?”类似这样用夸张一点的语气去吸引宝贝的注意力。 宝贝都很有好奇心,也喜欢“逞能”,愿意帮妈妈解决难题。每天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哪怕一开始宝贝只被吸引了一分钟,家长也别气馁,坚持下去,宝贝被吸引住的时间会是越来越长的,对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家长需要先忘掉目的性,不对宝贝作任何要求,就这样先自己沉浸在书中,只有自己真心喜欢,才会把这份喜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那么我们的语气、我们的肢体动作也会将书展现得更加生动。 现在新班里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坐不住、不喜欢看绘本,基本上都是由于中、英文的阅读习惯都没有培养出来。家长们信心满满地买回了廖单绘本,却被孩子的表现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热情马上受到了打击。家长们的无奈和挫败,我深表理解。为人母,为了孩子都计深远。 孩子是不可能自动爱上书的,需要家长的引导。如果你家孩子的阅读习惯还未培养出来,请按我上面所说的去坚持好每一天,只要坚持,你必将得到一个爱书的宝贝。 5 孩子没有输出时,感到焦虑和迷茫,不确定目前的启蒙方式是否有效这是很多家长的共性问题,我自己也曾有过,如果光是一昧地输入,却不见孩子有任何输出的表现,家长是会怀疑这种输入的有效性。 我女儿在有段时间也是这样,一周甚至一个月都不见她有什么反应,也不像以前一样爱唱出来,所以我只能通过假装自己听不懂的样子,去问她这个音频讲的是哪本书呀,说到哪一页了来印证孩子确实在听,而且听懂了。 然后我反思了一下听力素材,发现听的那些书和动画片音频是不适合她去表达出来的。而孩子在输出时,有时会有到了一个阶段后却始终上不去的感觉,其实还是量的不够,孩子要达到另一个台阶,需要更多量的积累才能提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