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 AUCTION 5527 明永乐 青花开光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 An Extremely Rare and Large Blue and White Barbed 'Grapes and Floral' Dish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D45cm RMB: 10,000,000-12,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 亚洲重要私人藏家旧藏; 2.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编号1259; 3. 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90,购自ESKENAZI 出版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 1986-2006》,中国艺术品精选,页62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 左:明宣德 青花葡萄纹花口盘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明宣德 青花葡萄纹花口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口沿平出,呈十二出菱花式口,此种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式样,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情。内外壁均饰十二朵折枝花卉,计有山茶、牡丹、栀子花、菊花等数种,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细须缠绕,枝叶翻卷,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青花料聚集处呈铁锈斑,有凹凸不平之感,在釉面映衬下产生清晰明丽之感,苏麻离青料深入胎骨,极具立体效果。 葡萄产自西域,中土少见,故较为罕见于中国艺术品。唐代因丝绸之路通达,中西往来频繁,中原遂见有葡萄纹饰,却如昙花一现。元代作为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与西域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纽带再连,至永宣时期中外往来愈发密切,瓷器在发达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葡萄图案甚是流行。此式葡萄纹大盘为重要而珍贵的永乐官窑瓷器,为君主用于促进贸易或外交之重器。
左:明永乐 青花葡萄唐草文轮花盘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右:明永乐 海水葡萄纹大盘 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藏 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本品所具之重要意义在于其本身既是中国青花瓷器的珍品,又是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见证。以本品为代表的永乐青花瓷器在中东地区深受欢迎,以致当地伊兹尼克陶器对此摹制成风,目前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作于16世纪初的伊兹尼克钴蓝料葡萄纹陶盘即为一典型实物,其主题纹饰显然摹自永乐此式青花大盘。两地文化交流的互动现象在此表现尤为突出,蒙元之世中国受中东地区的技术、原料而成青花佳器,再销至彼地又成陶器摹制对象,一器之微却遂成中外文明交流之见证,是为幸事。 明永乐 青花葡萄花卉纹菱口盘 阿勒萨尼收藏 购自纽约苏富比2015年3月17日, 成交价:5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3170 万元 5534 明嘉靖 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 「大明嘉靖年制」款 An Extremely Fine and Rare Blue and White 'Longivity' Double-goued Vase Jiajing Period, Ming Dynasty Jiajing Six-Character mark H56cm RMB: 16,000,000-20,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美国J.Piermont Morgan(1837-1913)旧藏,编号244; 2.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旧藏; 3.伦敦苏富比,1975.03.25,Lot248; 4.香港苏富比,2006.10.07,Lot0918; 5. 北京保利,2009.05.29,Lot1363 6.北京保利,2013.12.05,Lot7125,成交价:RMB 21,275,000 出版 1. Stephen W. Bushell and William M, Laffan, Catalogue of The Morgan Collections of Chinese Porcelains, New York, 1907, pl.XIV, no.243; 2. Nuno Alvares Pereira de Castro, Civilzacao a Ceramica e a Porcelana Chinesas, Porto, 1992, pl.48 与明代其它帝皇相比,明世宗嘉靖皇帝继承大统出乎其人生意料,一夜之间由藩王脱胎贵为天子,因此他比谁都深知荣华富贵得来之不易,对帝皇生活的痴心眷恋成为他祈求神灵、信仰道教方士的主要动因。正如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所言「世宗起自藩服,入缵大统,累叶升平,兵革衰息,毋亦富贵吾所已极,所不知者寿耳。以故因寿考而慕长生,缘长生而冀翀举。惟备幅于箕畴,乃希心于方外也。」嘉靖二十一年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当时宫殿所饰之物均为道教仙人众神、灵符祥瑞之类,其中瓷器一项也不例外。 据嘉靖本《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一章载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里烧造御瓷的名目,当中不乏道教色彩浓厚的器皿,例如「二十一年 青花白地八仙过海罐一百(件)」、「二十三年 青花白地外海水苍龙捧八卦寿比南山久福如东海深里三仙炼丹花碗二千六百(件)」、「二十七年 青花白地龙凤群仙捧寿字花盆五千(件)」、「三十年 青花白地外四画神仙里云鹤花盘一百(件)」「三十一年 白地青花里八仙捧寿外云龙花盘二百五十(件)」等,而且检阅其全部名目记载,发现嘉靖二十年前后道教色彩浓重的器皿开始大肆出现,应该与嘉靖皇帝二十一年移居西苑潜心修道密切攸关。御器当中有葫芦瓶一式,颇为嘉靖皇帝所爱,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大小各异,为道教题材的造器与纹饰结合的佳例,富具时代气息。 尤求《寒山拾得图》(局部) 明嘉万时期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藏 而本品为嘉靖御瓷葫芦式瓶当中非常珍罕的一类,其上下腹均丰硕圆润,口部细直,圈足高深外撇,颇见豪迈古拙之气。其口沿与束腰均绘缠枝灵芝纹,上腹上下饰变形莲瓣纹和蕉叶纹,中间主题图案则是五仙行乐图,见有寒山凌波戏水而行,刘海骑金蟾腾飞,拾得携帚而坐,似与执杖佩葫芦仙人对语,后面松下仙人则执笔书卷,神态悠然。下腹主题为群仙贺寿图,场面热闹非凡,共有十三位仙人为寿星祝寿。见寿星端坐石上,泰然自得,观刘海为之戏蟾,众仙献寿,见有捧灵芝托蟠桃者,持宝瓶敲鱼鼓者,吹紫箫鸣玉板者,络绎不绝,气氛喜庆祥和。圈足外侧锦地四开光绘折枝瑞果纹。其青花一色浓妍泛紫,为回青典型之特征,绘画繁缛细致,众仙仪态不一,生动逼真,各见精彩,尤以寒山拾得为佳,拙朴木讷,又不失活泼、诙谐,与嘉万时期画家尤求所作《寒山拾得图》极为相似,由此可见画手技法不凡。底款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字体稚拙古朴。 大英博物馆藏品 检视目前收藏典籍可知,与之相同者仅有二例,一是大英博物馆藏品,见《东洋陶瓷》第五卷·大英博物馆图198,高为55.4厘米,圈足有一长冲,另一件为著名藏家H.M.Knight旧藏,后见于1982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 本品装饰造型独见嘉靖一朝出现,后来万历时期继承嘉靖御瓷葫芦式瓶的众多式样,唯独缺失此类。结合其绘画风格、青花发色和款字等诸种特征,佐证以前述文献记载,估计其制作时间应是嘉靖中期,流行时间极短,故制作数量罕少,除本品贺寿图以外,相同造型尚见其它纹饰如见香港苏富比198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第53号「明嘉靖 青花松鹤寿字葫芦瓶」,主题纹饰绘福寿云鹤仙鹤图,高为45.5厘米,和香港佳士得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第620号「明嘉靖 青花云鹤纹葫芦瓶」,主题纹饰为上书「风调雨顺」下书「国泰民安」云鹤海水图,高47.2厘米,均不及本品尺幅之高。与本品构图相近的其它造型葫芦式瓶尚可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明嘉靖 青花八仙云鹤纹葫芦瓶」,高58厘米,亦为嘉靖御瓷之佳品。 本品堪称近年国内拍卖市场出现的嘉靖官窑少有之重器,足以傲视同群。其传承有序,最早出现在伦敦苏富比1975年拍卖会,2006年再度现身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第0918号拍品)深获藏家追捧,高价成交。与本件拍品品级相若的嘉靖青花官窑重器,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多有高价成交,如香港佳士得2007秋Lot1738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以30,567,500港币售出;2007香港苏富比Lot1559明嘉靖青花「三羊开泰」图仰钟式碗一对以22,167,500港币售出;北京保利2008秋「菊采东篱 日本珍藏重要明清陶瓷」专场上一件明嘉靖青花龙纹双耳瓶以3,472,000人民币成交。 J.P Morgan(J.P. 摩根) J.P.摩根(J. Pierpont Morgan)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1900年代美国最重要的实业家和金融寡头。他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联邦钢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并涉足包括铁路、钢铁、电话、电力、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在强手如林的金融界他一一击败对手,最终成为纽约华尔街第一号人物,荣登美国经济霸主的宝座。J.P.摩根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摩根家族当时总资产达34亿美元。当他于1913年3月31日在意大利罗马逝世后,华尔街降半旗以示敬意。 摩根收藏展,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14 年 摩根不仅是金融帝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自1890年起,这位53岁的金融大亨开始大量购买各种门类的艺术品,埃及和希腊雕塑、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绘画、欧洲金银器和象牙雕刻、远东艺术品等等。琼.斯特劳斯的《华尔街之子摩根》一书描述了摩根营造的庞大的艺术收藏品王国。她写道:「他操纵着20世纪初帝国的天秤,好像要占有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从古登堡圣经、弗美尔和庚斯博罗的绘画、中国的瓷器、中世纪的地毯到英国l9世纪初期样式的家具。「摩根从不在乎为购买艺术品花费巨资」,截至到1912年止,他已经花费了60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亿美元。他的藏品已充塞屋宇、难以尽览。1914年,当来自伦敦和纽约的大约4100件摩根收藏品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展览时,公众震惊了,参观者趋之若鹜,美国还从未见识过如此丰富的艺术财富。 摩根家族收藏签 由于有着强大的财力支持,摩根可以得到任何他想要的艺术品。在摩根去世后,他的部分西方艺术收藏品被陈列在纽约的摩根图书馆(The Pierpont Morgan Library)中。另外一些被捐给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中大约1/6的器物源自摩根的捐赠)。他的中国艺术品数量众多且珍品云集,在他去世后的1915年,他的儿子Morgan.Jr将老摩根的中国瓷器收藏以三百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著名的古董商Duveen Brothers(杜维恩兄弟公司成立于1879年,专营名画、古董、中国瓷器、挂毯、古式家具、东方地毯等,并在伦敦、巴黎、纽约设有子公司,有艺术品鉴定家、古董鉴赏家、瓷器大王的称号)。近几年,曾有几件摩根的中国艺术收藏品出现在拍卖场上,几乎每次都能引起藏家们的关注。 5524 元 青花高士赏花图玉壶春瓶 A Blue and White 'Literati' Bottle Vase, Yuhuchun Ping Yuan Dynasty H26.3cm RMB: 1,500,000-2,000,000 备注 香港徐展堂先生旧藏。 展览及出版 《文物精粹》,徐氏艺术基金,新加坡文物馆出版,1992年,编号75 出版物及内页 元 青花人物瓶 故宫博物院藏 元青花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穆斯林王公贵族之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往往器型巨硕,布局繁密,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而充满异域色彩。另外亦有部分造型承袭前朝传统,主要满足国内之需用,在蒙汉诸族日常生活当中充当重要角色,玉壶春瓶正是其中之一。 元 青花高士赏花图玉壶春瓶 局部 本品为元青花瓷器当中纹饰罕见之作,布局疏朗,每一重纹饰之间以留空带为分隔,层次清晰,颈部装饰粗硕的卷草纹颇为注目。腹部主题纹饰为东坡赏竹图。画中修竹数竿,意境萧疏,苏子凝立,一手执扇,一手甩袖,神情愉悦,陶醉自得,似正处于诗兴正浓之际。其头巾与腰间飘带迎风扬逸,营造出仙气飘飘的景象,使得人物刻画具有灵动飘逸的禅画特色,与同时代绘画中吕洞宾的形象、气质相似,可鉴元青花瓷画装饰与文人绘画彼此关系之密切。苏子身后有一童仆拱手做拜会之状,头上另见云气翻卷,益增画面仙气之感。 5521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菱口盏托 A Rare Copper-Red 'Floral' and Floral Shaped Cup Stand Hongwu Period, Ming Dynasty D19.5cm RMB: 1,500,000-2,000,000 备注 1.John Stirling收藏,爱丁堡(1906年代任职于中国海关并购藏);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52,购自ESKENAZI 左:明洪武 釉里红松竹梅纹罐 天津博物馆藏 右:明洪武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现南京市博物院藏 1957 年3 月出土于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宋琥和安成公主合葬墓中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的景德镇窑,发展于明洪武朝,这个时期的釉里红装饰以描拓纹样为主,画面布局层次丰富,纹样处理满密。此拍品敞口,呈菱花花瓣形,弧壁,浅底,浅圈足,器形周正内敛,沉稳中不失灵动,显清雅之风。盘足底无釉露出胎底,其余各处施白釉作地,并于其上施展开精湛的釉里红制作工艺:盘口环绕连绵卷草,内壁满布缠枝番莲,外壁整列仰莲,盘底菊瓣连枝的中心又有如意头组成的仙花纹样,仅以红与白两色就将全器点缀得精巧细致,清明舒朗,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釉里红制品的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 元蒙时期,短足杯托渐取缔前朝高足茶器,其盘心有凸棱一圈作托。洪武年间,多见器形独特的茶托,以双模制胎,绘青花或釉里红。故时相配之杯,至今已难确考。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相类青花茶托,并见青花瓷杯残片,惜器型偏小、比例不乎,不似与本品(详可参阅《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编号17及18)。这类瓷质杯托或配以珍贵金属器皿使用,可能因此不复见。 左:明洪武 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盏托 David Lin&Co.《元明青花》,图版三 台北大卫古董 右:明洪武 青花折枝花卉纹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5522 明永乐 处州龙泉官窑菱口折沿大盘 A Large Longquan Celdon Foliated Floral Shaped Dish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D63cm RMB: 1,600,000-2,000,000 备注 1.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编号650(成对之一);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74,购自ESKENAZI 左:元 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中:元末- 明初 青磁镐文轮花皿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右:明十五至十六世纪 龙泉窑印花折沿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为明代龙泉窑的典范之作。大盘,敞口,弧形壁,口沿平折出,沿边起细唇棱高起,作菱形式口,沿面再刻画双线纹随形勾边,白筋外出,圈足。花盘通体施青釉,釉质厚重坚致,色泽细腻温润,淡雅匀净,质感甚佳,内外器壁作凹凸直条折棱。裹足满釉,底部有环形无釉垫烧涩圈,呈朱红色。驻足观赏,心境顿觉澄明。《大明会典》中的相关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大明会典》还提到,「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计各坛陈设:太羹碗一,和羹碗二,毛血盘三,着尊一,牺尊一,山一,代簋笾豆瓷盘二十八,饮福瓷爵一,酒盅四十,附余各一。」当时皇家祭祀要求法天象地,以强化自己的「天子」身份,因青色与昊天对应,祭天是用青瓷的。此文将饶州府景德镇窑与龙泉窑并提,两处在明朝均同为官窑性质,负责为朝廷烧造贡器。瓷器的造型或纹饰必须是由宫廷统一「定夺制样」因此两处窑厂在会出现相同的器型或者纹样。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所定制度里,将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并称,其在明初时地位甚至可能高于景德镇,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明初被认为是明代龙泉窑质地精致、造型工谨、纹饰丰富的时代。本拍品器型规整秀美,釉色青翠润泽,工艺精湛,应为明代皇室宫廷御制的龙泉窑上乘精品。此式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参见《幽蓝神彩-元代青花瓷器特集》第134页)的青地白花莲池水禽纹菱口盘,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属仿依斯兰铜盘所制。 5523 明永乐 翠青釉花口盘 A Celdon Glazed Floral Shape Dish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D18.6cm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日本关东重要私人收藏 左:明永乐 青花折枝灵芝纹托盘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 乐从堂藏 左:明宣德 青釉葵花口盘 上海博物馆藏 右:明宣德 青釉刻花盘 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时期,朝廷管理监烧御瓷,力求陶艺埏埴之臻善臻美,促使中国瓷业发展兴盛,创新纷呈,无论器形、风格、釉色、纹饰皆新品层出,大放异彩,技术巧思,一日千里,几近极限,以致后世数百年间未见重要创新,出不少空前绝后之工艺佳器,千古传颂。纵观中国历史,应唯有三百年后雍正一朝的瓷艺发展,可与之媲美。本品所施之翠青釉可谓明永乐年间研发的单色釉中最罕见之品,除本器外,尚见有施此釉之高足碗及盖罐两种,皆存世珍罕,寥若晨星。 本品造型周正,呈六出花口,花瓣相交处内外壁各有六条弧线自葵瓣口向内延伸至盘底,线条柔媚,样式精致,如静放之梅花。圈足向内斜收,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细腻坚质,微泛火石红。全器罩施翠青釉,釉色肥润,如脂若腴。观之若青玉,抚之胜雪肌。素雅的釉色与简约的造型搭配,可谓相得益彰。盘底满釉,中心处可见三枚支烧痕迹,支烧工艺常用于防止底部塌陷多见于宋代,明代官窑中十分少见,其目的值得进一步探究。 5525 明永乐 青花牡丹纹折沿大盘 A Large Blue and White 'Peony' Dish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D40.5cm RMB: 1,000,000-1,500,000 备注 1.Ralph M. Chait Galleries,纽约,美国; 2.Bluett & Sons,伦敦,英国 左: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口盘 日本茧山龙泉堂旧藏 香港佳士得,2010.05.31,Lot1852 中: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花口盘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折沿盘 北京保利2010 年秋季拍卖会,Lot5274 成交价:RMB 3,024,000 5526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葡萄纹折沿大盘 A Rare and Large Blue and White 'Floral and Grapes' Dish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D38.3cm RMB: 3,000,000-5,000,000 备注 英国藏家收藏 左:明永乐 海水葡萄纹大盘 英国牛津Ashmolean 博物馆藏 中:明永乐 海水葡萄纹大盘 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藏 右:明永乐 慈禧御赐青花葡萄纹折沿盘 香港佳士得2008.12.03,Lot2245 成交价:HKD7,220,000 5528 明宣德 青花缠枝如意花卉卧足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A Blue and White 'Lucky and Floral' Bowl Xuande Period, Ming Dynasty Xuande Six -Character Mark D13.5cm RMB: 1,200,000-1,500,000 备注 日本名古屋重要茶道家族收藏 左:明永乐 青花波斯纹卧足碗 《天民楼藏瓷》 右: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卧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永宣青花幽菁瑰丽,冠绝古今,所制御窑名品无数,因其时与西亚贸易往来频繁,御窑瓷器之造型、纹饰吸收了许多西亚元素,其中尤以小器物最为精美,此碗正是一例。其造型规整,敞口,浅腹,卧足,碗心凸起。通体施釉平滑润泽,釉面微微泛青。纹饰分层描绘,条理清晰,外壁绘缠枝莲纹和变形如意云头纹各一周,内壁绘一周变形桃纹,碗心绘有缠枝花卉纹和变形桃纹,其间以弦纹相隔。青花自然晕散,笔触加深处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着纯洁和高尚,花卉有规律地展开,柔美曲线的叶蔓藤枝有序地蔓延伸展,其多角形等几何图案以点线组合排列搭配,构成流畅的韵律美,促成青花瓷中新颖有趣的异国风貌。底部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结字工整,骨肉匀称。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宣德款青花卧足碗,原为清宫旧藏,纹饰与本品十分接近,可资参考。 5531 明成化 青花折枝花卉纹小罐 「大明成化年制」款 A Rare Blue and White 'Floral' Jar Chenghua Period, Ming Dynasty Chenghua Six -Character Mark W5.5cm RMB: 3,500,000-5,500,000 备注 1.日本藏家旧藏; 2.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明成化 青花波涛花卉纹小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窑御瓷,质精秀雅,世无伦匹,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最精彩的传奇,铸就一个不可取代的美学典范,上承永宣雄健精萃,下启嘉万彩绘风尚,影响深远,为后世百般推崇,历代藏家皆视之为拱璧,如万历时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盞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则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其中成窑御瓷青花呈色浅淡柔和,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而以玲珑秀奇、端巧工细独步一时,为世所珍,引得后世追仿无数。 左:清康熙 斗彩花蝶图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中:清成化 五彩缠枝茶花图罐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成化 斗彩寿石花蝶图罐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器形精巧,腹部浑圆,曲线柔美,甚是可爱。足底内挖形成卧足,修足圆润,足沿露胎处可见胎体洁白细腻。外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字体隽秀。通体施釉清透明润,釉色微微闪青。口沿及足胫绘莲瓣纹一周,腹部绘折枝花卉纹六组,笔触细腻纤巧,典雅宜人。其中莲瓣纹饰采取双线勾勒填色绘制技法,以青花勾勒轮廓,再加以平填,花卉之花朵部分则以重笔点染为主,所绘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整体青花发色柔和,典雅丽质,为典型国产「平等青」之色泽,惟花卉部分着力点染,故色泽浓郁,仍有永宣御窑「苏麻离青」之铁斑遗韵。民国刘子芬《竹园陶说》评曰:「成窑画笔古今独步,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用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也。」以本品以证刘氏所评,可知前贤所言不虚。 5532 明成化 青花童子拜观音图插屏 A Blue and White 'Guanyin Bodhisattva' Table Screen Chenghua Period, Ming Dynasty 屏D20.5cm,H71cm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上海敬修堂旧藏 左:明成化 青花高士人物图圆形瓷板 纽约佳士得 2011.09.16,Lot1477 右:青花观音像圆瓷板 陈玉阶先生旧藏 香港淳浩拍卖,2013.04.05,Lot0645 5533 明弘治 黄地青花栀子花卉纹盘 A Rare Yellow-Ground Blue and White 'Gardenia' Dish Hongzhi Period, Ming Dynasty D26.8cm RMB: 2,000,000-2,500,000 备注 1.日本藏家旧藏;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96,购自ESKENAZI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左:明成化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明宣德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赵从衍旧藏 香港苏富比11986.11.18 Lot56,成交价:HKD3,300,000 右:明宣德 黄地青花盘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此盘青花发色亮丽,黄地莹亮娇嫩,绘工细腻流畅。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通体黄地青花纹饰。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饰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莲花。外壁饰缠枝芙蓉七朵。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 黄地青花栀子花纹盘初见于宣德窑,至嘉靖窑仍有烧造,弘治及正德朝最为盛行。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成化堆积层出土一件宣德款原型,载于1998年台北出版《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89页,图88。另一宣德例子先后为吴赉熙、Francis Howard Paget 收藏,现为大英博物馆藏品。 5535 明万历 青花五彩菊花湖石图碗 「大明万历年制」款 A Wucai 'Chrysanthemum and Stone' Bowl Wanli Period, Ming Dynasty Wanli Six-Character Mark D17.8cm RMB: 200,000-300,000 备注 1.日本大谷光瑞旧藏; 2.京都东本愿寺旧藏 大谷光瑞 京都东本愿寺 5536 明万历 青花五彩镂空龙纹五峰笔山 「大明万历年制」款 An Important Wucai 'Dragon' Brush-Rest Wanli Period, Ming Dynasty Wanli Six -Character Mark L22cm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1.美国西海岸藏家旧藏; 2.佳作书局,纽约(PARAGON BOOK GALLERY) 左:明万历 五彩海水五龙纹笔山 故宫博物院藏 中:明万历 青花镂空五龙笔山 苏富比香港2008.4.11 Lot2939 右:明万历 青花镂空五龙笔山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藏 纽约佳士得2016.09.15 Lot833 笔山乃文房之必备,又称笔架,笔格或笔床,是为放置毛笔专用。现知南北朝时期,南梁吴筠题有《笔格赋》,述其将桂树枝做笔架,描写惟肖。唐代诗人杜甫题有「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熏」诗句。宋代更有米芾《珊瑚帖》墨迹传世(故宫博物院藏),帖中画有珊瑚笔架,做三叉形,左书「金坐」二字,并即兴所书:「三株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可见「文房四宝」以毛笔为首,由笔而至笔架,多受世人所爱。 此笔架造型古拙大气,底座的设计别致新颖,上部凸起一道弦纹,下以青花双线勾勒壶门牙口纹样,内填饰矾红彩,下填绿彩,一如同时期的明式家俱一般,散发着独有的文人气质。 5537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凤纹盘 「大明万历年制」款 A Wucai 'Dragon and Phoenix' Dish Wanli Period, Ming Dynasty Wanli Six -Character Mark D17.5cm RMB: 1,200,000-1,600,000 备注 1.纽约佳士得,2009年3月19日,编号720; 2.亚洲藏家旧藏; 3.M.C.王先生旧藏; 4.仇焱之先生旧藏; 5.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358,购自ESKENAZI 出版 《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编号109 《饮流斋说瓷》写到:「瓷之绘一龙一凤者,大抵皆历代君主大婚时所制,以志纪念者也。」本件拍品青花浓艳发紫,所用回青料,为万历早期器。可见此碗应为万历大婚用器。万历六年,朱翊钧年仅十三岁,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张居正时任首辅,史称「万历新政」,晚明中兴之势已初成。 此时万历一窑,名品迭出,尤其五彩一项,热烈奔放,引人称道。万历青花五彩龙凤器,可见花觚、瓶、盘、盒等器,样式众多,皆胎釉精良、造型规整,款识硬朗,本品可为其中代表。盘心绘一龙一凤相对,内壁绘缠枝花卉八朵,外壁绘宝物八种。所绘龙纹神采飞扬,凤舞率性洒脱,明代瓷器的古拙硬朗,可见一斑。此盘堂皇富丽而稚拙可掬,佳器诚属。 5529 元 张成铭剔红双鹤纹大盘 「张成造」款 A Red Lacquered Carved Double 'Crane' Plate Yuan Dynasty 'Zhang Cheng Zao' Mark D32cm RMB: 2,200,000-3,200,000 备注 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 左:元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中:元 “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右:元- 明早 剔红花鸟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本品通体髹朱漆,雕饰花卉双鹤纹,漆层肥厚,刀口断面可见黑线,线条优美与盘面纹饰交相呼应,光泽蕴亮,雕工精细,刀锋犀利,刀口深峻,委婉流畅。因年代久远而有干燥细纹,但却更加凸显其历史价值。盘底髹黑漆,光可鉴人,近足处一隅落「张成造」针划细款,张成作品通常髹厚漆,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存世「张成造」作品较少,又多有流失海外者,故极其珍贵。 雕漆始于唐,兴于宋元。元代雕漆在宋代的基础上,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步,日臻完善,「制作精巧,咸胜往昔」。《长物志》载称:「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张、杨为浙江嘉兴府西塘人,以剔红搏名,亦善戗金、戗银等技术。他们代表着元代雕漆技艺的最高水准,其剔红作品多以花卉、山水、人物为饰,负誉海内外,「日本国、琉球国极爱此物」。 左:元 剔红牡丹绶带图圆盒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中:元 剔红茶花绶带图圆盒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元 “张成造”观瀑图剔红盒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左:元 “张成造”剔红双绶牡丹纹圆盘 上海博物馆藏 中:元 剔红荷塘鹭鸶图圆盒 上海博物馆藏 右:元 剔黑寿带山茶纹圆盘 上海博物馆藏 国内馆藏中能确认为张成制剔红的器物实例不多,却都同样精致。其中最为珍贵就得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为清宫传世旧藏,这是文物界公认的一件「张成造」剔红作品,至今保存完好,「无论在雕漆史还是在漆艺史上都具有标的性意义。」王世襄先生1987年初版的《中国古代漆器》一书,即以此件剔红器作为封面图。故宫博物院另于1954年购入一件「张成造」观瀑图盒(王世襄先生《<髹饰录>解说》中称为「张成造款曳杖观瀑布图剔红圆盒」)。浙江省博物馆现也收藏着一件张成造剔红器——直径18厘米,高2.6厘米的剔红婴戏图盘,为一级文物。此外,上海博物馆还藏有一件 「元 剔红双绶牡丹纹圆盘」,黑漆盘底针刻有「张成造」款,亦是精美。 5530 元-明初 剔红锦鸡牡丹人物楼阁大箱 A Red Lacquered Carved 'Literati and Peony' Big Cabinet Yuan-Early Qing Dynasty 46.5×26.5×43cm RMB: 2,600,000-3,000,000 备注 1.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 2.日本蟹仙洞美术馆旧藏 出版 1.荒川浩和,《美术撰集第八卷·雕漆》,编号66,昭和四十九年五月一日发行; 2.德川美术馆、根津美术馆编《雕漆うるしのレリーフ》,编号149,昭和五十九年十月九日发行 旧签 出版物封面及内页 箱为立式,正面对开门似小柜,箱内分三层六屉,屉面雕荔枝、菊花、牡丹等各式花卉纹,边框以回纹装饰。箱之两侧面亦剔红满雕牡丹绶带鸟图,正中铜嵌把手,便于提携。箱门与箱身以合页相连。箱门上剔红人物楼阁图景,以万字锦纹为边饰,菱格纹分别表示天和空和地面。画面上松树、人物、楼阁、山石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寓意美好。箱顶部与背面,亦剔红满饰花卉绶带鸟图,与两侧面相呼应;底座为壸门式,雕饰缠枝花叶,整器线条流畅,雕工精湛。 左:元 剔红楼阁人物图圆盘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元末明初 剔红杜甫诗意图三叠盒 上海博物馆藏 本品流传有序,为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所藏,并曾贮藏于日本蟹仙洞美术馆,多次展览出版,甚是希珍。 5538 明万历 雕填漆龙纹长方盘 「大明万历丁未年制」款 A Rare Red Lacquered Carved 'Double Dragon' Rectangular Dish Wanli Period, Ming Dynasty Wanli Eight -Character Mark L35.2cm,W21cm RMB: 350,000-400,000 备注 日本藏家旧藏 5539 明万历 戗金彩漆龙凤纹盘 「大明万历戊戌年制」款 A Rare Red Lacquered Carved 'Phoenix and Dragon' Dish Wanli Period, Ming Dynasty Wanli Eight -Character Mark D25.9cm RMB: 550,000-850,000 备注 日本藏家旧藏 出版 名古屋美术具乐部,《天野家所藏品入札并卖立目录》,编号二五八,大正十五年一月 ![]() - The End -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31日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拍卖 6月3日-6月6日 北京四季酒店 春拍精品展 上海 5月23日-24日 上海大剧院八层望星空宴会厅 (上海市人民大道300号) 厦门 5月26日-5月27日 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厦门市思明区白鹭洲东路86-3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