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店人必学:痛风的药物治疗

 gavin891 2019-05-24

痛风是继三高后的第四大富贵病,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越来越的中年人群(尤其是男性)患上痛风,前往药店购买相关药物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因此我们药店人对于痛风也需要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为顾客进行用药和健康指导。

痛风的发病原理

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或血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结晶体沉积并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痛风的发病示意图▼

痛风与高尿酸的关系:首先应明确一点,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痛风发生的前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皮下及其他部位最终形成痛风,而且血尿酸越高,发展为痛风的可能性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并不一定会引发痛风。

高尿酸的危害

1、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趋化白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继而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

2、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皮下形成的结节,多见于耳轮、第一趾关节、指关节、腕关节及膝关节处,可引起关节畸形。

3、肾脏危害:主要为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盐肾结石,可引起急慢性肾衰竭,发生尿毒症时危及生命。

4、心血管危害:血尿酸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因而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男性空腹血尿酸﹥420umol/L或女性空腹血尿酸﹥360umol/L)伴有心血管疾病时,即可开始降尿酸治疗。

5、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尿酸盐沉积于胰岛细胞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沉积于其他组织器官可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发胰岛素抵抗,继而引发糖尿病。

痛风的病程分期及治疗药物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此时仅为血尿酸升高,未见其他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降尿酸药物治疗,但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常规降尿酸治疗。

2、痛风急性发作期:起病急,多发生于午夜或清晨,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初次发病数日后可自行缓解。

  • 药物选择: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 注意事项:①目前来说,秋水仙碱依然是使用最多的痛风急性发作治疗药物,推荐用法为首服 1.0mg,1小时后单次附加 0.5mg,12小时后给预防剂量0.5mg,每日1-3次,直到症状缓解。②秋水仙碱副作用明显,一般仅痛风发作期使用,不建议长期服用。③糖皮质激素仅适合不适宜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使用。④不推荐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

3、间歇期:急性痛风发作后一段时间,无急性痛风症状,但血尿酸依然较高。一般在急性痛风缓解2周后开始进行降尿酸治疗。

  • 药物选择: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

  • 注意事项:①苯溴马隆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患者,且服用期间应多饮水,并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但痛风急性发作期间禁用苯溴马隆;②别嘌醇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同时监控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注意痛风急性发作期同样禁用别嘌醇;③非布司他适用于痛风症状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服用期间监测肝功能和心脏功能。

4、痛风石与慢性关节炎期:尿酸未能较好控制,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及皮下,形成痛风石,同时尿酸盐损害关节软骨,引起关节变形。此时期内有效的降尿酸治疗能促进痛风石的溶解。

5、肾病期:早期主要多出现肾结石、发生间质性肾炎,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痛风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调整

1、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进行适当活动,日常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痛风、痛风石发作部位及关节形变部位皮肤注意清洁、避免擦破,防止溃疡发生。

3、低嘌呤饮食,避免动物内脏、海鲜、豆类制品,忌烟酒。

4、多饮水,如白开水,避免浓茶、咖啡等饮品的饮用。

5、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但也应注意避免服用升高血尿酸的药物,如氢氯噻嗪、左氧氟沙星等。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图片来源:中国药店设计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