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27岁。 一月来感冒,咽痛、咽痒、鼻塞、流涕、头晕等反复出现,前医曾诊为'秋燥'治疗无效,症不减反重。 65年9月24日来诊,刻诊:头晕,头痛,背痛,恶寒,咽痒而咳,咯痰难出,夜间尤甚,口苦咽干,舌 苔薄白,脉弦细数。 处方:___汤,三剂。(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药后,头晕、头痛、口苦皆愈,背痛、咳嗽减而未已,仍微恶寒,脉已不数,与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 汤,服六剂痊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黄连阿胶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张某,男,26岁。 素体壮鲜病,近苦于婚姻大事诸多不顺,百忧汇集,万绪纷来,致心烦失眠。 初,翻转时许尚可入梦。后,通宵达旦难以成寐。头疼脑涨,耳内蝉鸣。服安定等镇静药,量小无济于 事,量大亦仅寐两三小时。 寐后多梦,梦中遗精,久久不愈,心烦益甚。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视其神态萎靡,白睛贯有赤丝,舌 红少津,边尖尤甚,苔薄黄燥。诊其脉,弦细而数。 观其脉症,此心肾不交证也。先贤谓五志过极,皆可化火。盖忧思气结日久,心火亢盛,如赤日炎炎, 致真阴内耗,肾水亏虚,水火不济,故而不寐,寐则遗泄。 张景岳谓:“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故当清心火,滋肾水,务求水火相济,主明神安。 拟黄连阿胶汤原方: 黄连6g,黄芩10g,阿胶10g,白芍15g,鸡子黄2枚,三剂。 二诊:一剂即可入睡,三剂尽,每晚可睡五六小时,心烦耳鸣亦明显减轻。嘱守方续进。 三诊:共服12剂,睡眠恢复如前,遂停药。。 按语 胡希恕:久利或下利腹痛、便脓血、血便、咯血以及吐血等诸失血证,凡心中烦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 验。本方治心中烦不得卧,颇似栀子豉汤证,但本方偏于治虚烦不眠兼有以上诸血证者,栀子豉汤则无 此功效。 成无己: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连、黄芩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子黄、阿胶之甘以补血; 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也。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