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wodedoc910 2019-05-24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老北京的故事(五〇四)智珠寺·再续

我写智珠寺的时候只知道这是欧洲人修的,不知道是谁修的。这两天看了一篇《老外花年在故宫边修复了一座寺庙,不收门票,免费开放》的微信,特地转发这里,作为再续篇,并做了必要的修改。

据报道,在距离故宫仅400米的胡同深处,藏着一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建筑群,其中还有一座3000平米的清代寺庙智珠寺。这是不对的,应该是距离北长街大约400米,距离故宫除了隔着北长街,还隔着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外八庙中的福佑寺

比利时人Juan van Wassenhove,中文名字是温守诺。第一次来中国是1988年,那时候才20多岁。当时从美国花旗银行辞职,在中国做了半年的背包客,先到香港、再到内陆工作。2018年已经56岁了,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

2007年,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Juan van Wassenhove 无意中在胡同里发现了智珠寺。虽然那里已经破败不堪,但是山门、大殿等几个主要建筑的木结构仍然保存完好。温守诺找到了林凡等朋友,按照原有的图纸,一起进行寺庙的修复工程。

修复寺庙五个寒暑,明清时期的老建筑被完整保留、逐个修缮,施工队手工擦拭了万多片瓦,抢救了八十多幅壁画,换掉了七十根梁柱……寺庙修好后,温守诺又花了年,把这个地方改造成了公共艺术空间,全年不收门票,对外开放,并且晚间也可以进去

2012年这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是同年度中国内陆唯一的获奖项目。法国总理、丹麦女王等名人都来过,胡同里的居民也把这里当成后花园。

2007年的时候,温守诺住在西城,经常在胡同里散步、骑车,无意间路过这里。当时这里情况很糟糕,大门紧闭,只能看到大殿的屋顶,其他的地方都被六十年代的建筑所覆盖,基本上就是一个垃圾回收站。

温守诺喜欢老建筑,在欧洲住的也是老房子。北京的四合院是很向往的生活,就像在自己的一个小花园里,有一种安全和舒适感。

这么漂亮的建筑藏在这里,感到很可惜。当有人告诉他,北京佛教协会在找人维修这个寺庙,就决定想办法把这里救下来。

智珠寺位于故宫东北角,从故宫步行过来首先要跨过紫禁城外八庙中的福佑寺,再迈步经过北长街,还有400多米弯曲的胡同才能到达。明代这里曾作为皇家印制佛经和文书的御用印经厂。原来的建筑由三座寺庙组成,法渊寺、嵩祝寺和智珠寺。智珠寺建造于清乾隆二十一年,是北京第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地位仅次于雍和宫。

六十年代,智珠寺的大殿成了东风电视机厂的厂房和办公室,隔壁嵩祝寺的天王殿和钟鼓楼也被改造为生产车间。

这座寺庙有六百年的历史,温守诺好朋友林凡一起计划修庙。2008年,另一个朋友周理贤也加入进来。林凡给这个地起了一个新名,叫东景缘。

整个智珠寺的面积三千米左右。一进来是山门,前殿,一个六十年代的建筑,然后才是大殿。

们承接时,院子里只有一个特别破的旅馆、一家小餐馆一个很小的印刷厂,格局混乱。们希望找一个非常精细的施工方,找到第四家的时候,才认识了现在的施工方。

修复这个寺庙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们做的是修缮,不是翻新,必须尊重历史。

寺庙里有很多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痕迹,们花了个月清理出四百多卡车的垃圾把所有不想保留的建筑拆掉、运走。

开始觉得,修复这个寺庙一两年足够了,实际上花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时间。2008年开始修复,到了2013年才基本结束,足足花了年时间。们把它做成所有人都能看到、免费对外开放的文化空间。

大殿最重要的是最完整的保存,而这就进行了一年左右。六十年代这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大殿的屋顶全部被烧焦,很多大梁变得很细,最细只有几厘米,非常危险。再不及时修复肯定会塌下来。们买来新木料做旧,替换掉了七十根几乎要倒塌的梁柱。们想尽量保留原来的老材料,大殿屋顶的瓦片,请工人一片片取下来,擦干净再放上去,一共擦拭了万多片瓦。

六十年代建厂的时候,为了扩大面积,大殿门口全部被填平。为了恢复原貌,们把四周填高的部分挖,重新修复了大殿的石阶,在地下埋好了新的水电、管道。

修屋顶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大殿天花板上有很多当年的壁画,当时团队里有不少人觉得没什么价值,可以把画拆掉直接做新的。但温守诺觉得,肯定修复。

找到二十多年的好友画家汤国。汤国带着助手把天花板上的三百多块壁画拿下来,一个一个去复原,然后再放回原位,最终有八十多块壁画被保留了下来。

大殿墙上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被完全保留下来了。他说:紧张、严肃,是指我们认真的态度,团结、活泼,是说我们关系很要好,这个修复的过程也很好玩。

六十年代加建的一些小楼,以前是厂房和冷库。现在把这些建筑全部重修,用一些老的材料改建了一个画廊,用来展出当代艺术作品。原来的电视机厂房,把它变成一个法餐厅。因为做法餐不需要明火,不会给老建筑造成安全隐患。水池是特意保留的,过去这里是烧锅炉的地方,有了水之后,夜晚的建筑可以倒映到水池上,非常漂亮。

温守诺喜欢中国的茶文化,所以在院子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茶空间。寺庙修建完毕之后,温守诺还策划了许多文化内容,希望大家能经常到这里来。这里只是一个不售门票公共文化艺术空间。把很多收藏都放在这个老院子里。

温守诺请来灯光大师Ingo Maurer设计了整套灯光系统,他用的都是极简、环保的材料,而且很现代。晚上打开灯,彩色的光从老建筑的内部透出来,有一种特别的生机。

让温守诺最得意的收藏,是James Turrell的作品,叫做Gathered Sky,它是一个在日落时分观赏的装置艺术。从日落时分到天黑,通过灯光的变化,让肉眼看到天空不一样的颜色,但实际上这些颜色是不存在的,都是脑子里发生的一些幻象。

Gathered Sky在全球六十多个地方都有,但都是在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起来的,老百姓没有办法看。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市中心、对外开放的Gathered Sky,而且是永久性装置。

TeamLab是现在非常火爆的日本艺术团体,他们的作品从没有跟老建筑做过结合,对我们的院子很感兴趣。

Enzo是他们规模比较小的一个作品,用水墨书法画一个圈,再做成三维动态,到了夜间投影到水池边的白墙上,很有灵气。

东景缘每个月还会在大殿里举办一些音乐演出,邀请一些国外的艺术家来表演,因为全部是木头的结构,非常空旷,音效听起来非常好。

五年的时间,温守诺经历了北京上海两地奔波、辞掉上海工作、卖掉公司股权等,坚守在工地,检查漏水,维护设施等很多困难和艰辛。

2012年,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是同年度中国内陆唯一获奖项目。拿到这个奖,对温守诺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欣慰的事情。

来这里参观的既有名人也有周边的邻居。苹果公司CEO,Tim Cook、法国总理Edouard Philippe、丹麦女王、比利时王后都来过这里。胡同里的大妈也经常带着她的小孙子来玩,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公园。

去年们做了个统计,共有16万人路过这个场地,大部分是年轻的中国人。所以这里不是一个老外目的地,是中国人也很喜欢的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