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适合发呆的地方......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初春。捋着皇城根闲逛,走着走着,便来到一个胡同深处的角落。

三眼井胡同东口的把角儿,智珠寺静静地矗立在跨度数百年的各类建筑之间,默默见证着帝都的变迁……

智珠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嵩祝寺的西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为乾隆廿一年(1756年)所建。寺庙坐北朝南,从山门殿至后殿共五进殿宇。山门三间,硬山筒瓦大脊,门楣有石额“敕建智珠寺”。一看“敕建“二字,就知道这个庙的来头儿小不了!

据查,明永乐七年(1409年),随着紫禁城的修建,永乐皇帝选址在紫禁城东北角和景山东侧创建皇家御用印经厂,作为皇家印刻汉文和梵文经文典籍之所,最多时曾有几十位秀才和800多名僧人共同在印经厂内工作。这就是智珠寺古建筑群的前生。

“智珠寺”三字为乾隆皇帝御题,康乾盛世之时,智珠寺和相邻的嵩祝寺及法源寺,成为京城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

山门殿内已没有佛像供奉,而是用现代科技——一束束射线从券洞内映射出时光的变迁。屋顶都是原木,上面留着斑驳的彩绘,没有经过任何修饰。

  跨山门而入,院里藏着一家低调的TRB欧式西餐厅,落地玻璃窗正对着院子,院里的前殿也被改造成了餐厅的吧台。细细观望,食客多数是外国人。

绕过前殿准备进入第二进院落,在东侧有一组现代雕塑:黑色的八个光头大汉蹲在地上,双手抱拳托着下巴,身着对襟裤袄,光着双脚围成一圈。中间摆着一根石柱,石柱向南的一端雕着个龙头。他们在干什么?开会、发愁、祈祷,也许正在发呆!他们是谁?失去寺庙的和尚、香客?也许就是雕塑者随便塑出来的。不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遗存的文物确实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转到第二进院子,首先是一座红砖砌成的现代建筑,不知原来是干啥用的?也可能是解放后某个工厂的车间吧。

再往后就是智珠寺主要殿宇!一座壮观的重檐攒尖顶的大殿。这样的建筑规制与众不同,可以看出这座寺院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向内望去,里面已经改造成会议室或培训教室,当时会议正在进行中,不便拍照。

大殿门前两侧各摆放着一个鸱吻,不知是从哪座建筑上拆下来的旧物。

2007年,一位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比利时人温守诺在胡同里散步,无意中发现了这座古寺。此时的智珠寺已经破败不堪,只有山门、大殿等几个主要建筑的木结构保存完好,周围是由不同时代风格的房屋组成的一片建筑群。

于是,温守诺找到朋友,按照原有的图纸,本着“修旧如旧、尊重历史,只做修缮、不做翻新”的原则对寺庙进行修复。我觉得这种修复原则才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值得点赞!
维护工程自2008年开始,历经5年时间,对明清时期的老建筑进行完整保留、逐个修缮。他把修复后的智珠寺改造成了公共艺术空间,处处充溢着丰富浓郁的文化氛围。

大殿两侧的偏殿也没有闲置,开着几家卖艺术品的小店,零零散散有些客人在光顾选购商品。

檐下几名外国友人在闲叙。午后,浮光,院静,庭空,时光就这样凝固在小院儿的光影里……



褪色的油漆,

原木的裂纹,

破落的古寺,

庭院深深,

夕阳下的断壁残垣,

散发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绝望之美。




在座建拥有265年历史的古刹里思考,中式与西式,现代与古代,餐厅与庙宇,彼此碰撞,让人迸发出奇妙的感觉。


又是一个初春的午后,
阳光暖暖地透过窗棂。
天上的鸽哨忽远忽近,
风雨之后,
一切回归宁静!

静,这里是个适合发呆的好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