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保险价格参差不齐,从15块钱的意外险到5000块的重疾险不等, 想要配齐保障,更是要多个险种综合考量, 就算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想要搭配出一套衣服,也得费不少功夫~ 所以,我到底应该花多少钱买保险呢? 现在行业内流行着一种名为“双十原则”的配置方法, 就是说,用年收入的百分之十来购买保险,保额得是年收入的10倍,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家年收入30万,每年应该用3万块来为全家人买保险,买到的保额应该是300万。 但是这种原则是否科学呢? 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同, 全都套用一种公式,真的能帮我们买到合适的保险么? 保额是年收入的十倍,对于不同险种来说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其实这种说法, 最早来源于投保人购买寿险时,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要求, 设定被保险人的年收入不低于保额的十分之一, 渐渐地以讹传讹,形成了代理人口中所谓的“双十原则”。 双十原则的弊端:保费部分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 24岁女性,以每月工资5000块,年收入6万为例: 保额50万,2万意外医疗,15万猝死的意外险需要169块, 保额100万,保障至60岁的定期寿险,需要730块, 保额50万,保障至70岁的重疾险,需要2450块, 保额300万的百万医疗险,需要246块, 一共需要3595块,只用到了年收入的5%, 如果我们全部配置终身型,那么年缴保费会远大于10%年收入, 如果购买年金险或者分红险类型的产品,保费也往往会超过年收入的10%。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 一般重大疾病的风险都可自留,他们不仅仅是单纯需要保险的保障功能, 可能还要考虑财产的避债、传承等问题。这个原则也不适用。 保额部分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 以一个30岁的男性,年收入200万为例, 一般的疾病治疗完全可以自己负担, 他买到2000万的保额并没有切实的意义。 同时这个准则又是针对什么险种呢? 还是所有险种的保额之和? 并没有准确的说法。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 以一个30岁的男性,年收入6万为例, 保额是年收入的十倍, 如果只买到60万的定期寿险,可能就不能覆盖自己车贷房贷的部分, 买100万的终身寿险,可能又会超出自己的支出能力。 对于多人口家庭来说: 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爸爸妈妈的收入不同, 具体到每个家庭成员,每个人都购买百万保额显然是不现实的, 今年30岁的小A,年收入10万,在三线小城市有房贷, 一年的生活开支6万,孩子需要的费用2万左右,剩余2万, 按照双十原则,他每年应拿出1万给全家配置保险, 需购买到100万保额, 但1万元的保费是买不到100万保额的, 所以这个说法有点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很流行的风险保额的说法,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十步更倾向于把双十原则作为一个衡量标尺,并非必须遵照的准则。 买保险到底要掏多少钱?年收入,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可能有着不同的概念, 做生意的人和公务员相比,每年年收入的起伏波动肯定是不一样的, 更应该考虑的是在保证固定储蓄的情况下, 以每年净收入的部分预算去配置保险, 刻板的套用双十原则是不合理的~ 针对不同的险种,所需要考虑的保额也是不一样的: 寿险 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在购买寿险时, 定期寿险的保额=债务(房贷、车贷、欠款)+ 日常开支(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费用), 日常开支这部分以5-10年/足以支撑到孩子独立工作的费用为标准。 重疾险 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花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 尚不包括治疗期间的生活费用、后期的康复费用, 以重大疾病存续期五年为例,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部分, 我们建议重疾险的保额要考虑两部分, 覆盖疾病期间的治疗费和后续的生活康复费为宜。 十步建议这部分的保额最低标准是30万。 医疗险 百万医疗报销是(总费用-社保已报-免赔额)*100%, 这一部分不需要过于追求高保额,因为商业保险是花了多少报销多少。 意外险 意外险作为寿险的补充部分, 主要保障的是意外的、突发的、非疾病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 意外险所涉及到的意外伤残部分, 一旦出现伤残情况,会对今后的生活工作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意外险的赔付,并不是全部保额, 而是根据伤残情况划分等级,赔付部分保额。 意外险的保费很低,但保额很高,杠杆率极高, 所以保额可以尽量选高一点, 只有高保额才能对伤残情况有更好的保障, 况且意外险的选择,对我们总保费的影响是不大的。 最后我们往往建议预算有限的家庭选择以消费型、定期保险为主, 但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包括收入、负债、存款, 以及所追求的保障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 具体应该怎么配置呢? 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时, 不仅要考虑到保费,还有免责条款、保障内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能还是需要专业顾问的建议, 所以如果大家遇到了什么小问题, 或者需要量身定制的整套配置, 可以尽管来咨询十步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