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呼吸机

 369蓝田书院 2019-05-24
机械通气目的及指征
目的
1.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通过改善肺泡通气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得以改善。通常应使PaCO2和Ph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慢性呼衰急性加重者(COPD)应达到缓解期水平;对存在气压伤较高风险的患者,应适当控制气道压水平。
2.纠正低氧血症:通过改善肺泡通气,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增加肺容积和减少呼吸功消耗等手段以纠正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基本目标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O2%>90%。
3.降低呼吸功消耗,缓解呼吸肌疲劳: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出现,呼吸功消耗显著增加,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疲劳。对这类患者适时地使用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肌做功,达到缓解呼吸肌疲劳的目的。
4.防止肺不张:对于可能出现肺膨胀不全的患者,如术后胸腹活动受限、神经肌肉疾病等,机械通气可通过增加肺容积而预防和治疗肺不张。
5.为安全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对于需要抑制或完全消除自主呼吸的患者,如接受手术或某些特殊操作者,呼吸机可为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
6.稳定胸壁: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叶切除、连枷胸等,由于胸壁完整性受到破坏,通气功能严重受损,此时机械通气可通过机械性扩张使胸壁稳定,以保证充分的通气。
 
使用指征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
意识障碍;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下述情况行机械通气时可能使病情加重,但在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如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积极补充血容量等,同时不失时机地应用机械通气。
  • 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

  • 肺大疱和肺囊肿;

  •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

  • 严重肺出血;

  • 气管食管瘘等。


PS:机械通气宜早实施。因为延迟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因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降低。
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
上人工气道:口咽气道;鼻咽气道。
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1.经口气管插管
优点:操作简单,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
缺点:影响会厌的功能,患者耐受性较差;关键在于暴露声门,声门无法暴露容易失败或出现并发症。
适应证
  • 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 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

  • 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反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

  • 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清除能力较差;

  • 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

  •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
  • 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K,无法经口插管;

  • 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

 
2.经鼻气管插管:
优点:较易固定,舒适度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易耐受。
缺点:管径较小,导致呼吸功增加,不利于气道及鼻窦分泌物的引流。
适应证:除紧急抢救外,余适应证同经口气管插管。
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
  • 紧急抢救,特别是院前急救;

  • 严重鼻或颌面骨折;

  • 凝血功能障碍;

  • 鼻或鼻咽部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息肉、囊肿、脓肿、水肿、异物、血肿等;

  • 颅底骨折。

PS:经口气管插管减少了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若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若经鼻气管插管操作熟练,或者患者不适应于经口气管插管时,仍可考虑先行经鼻气管插管。
 
3.逆行气管插管:指先行环甲膜穿刺,送入引导钢丝(导丝),将导丝经喉至口咽部K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将气管导管沿导丝插入气管。适用于:因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在病理条件下,无法看到声带甚至会厌,无法完成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禁忌症略。
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为气管切开
优点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缺点:气管切开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
最佳时机: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无需到21d后,2周内可考虑气管切开
适应证
  • 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

  • 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

  • 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气道清除能力差;

  • 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

  • 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无法气管插管;

  • 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 高位颈椎损伤。

以下情况行气管切开应慎重
  • 切开部位感染或化脓;

  • 切开部位肿物,如巨大甲状腺肿,气管肿瘤等;

  •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