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带教老师的重要性——从颅底陷入症说起

 369蓝田书院 2019-05-24

(颅底陷入症需与单纯的扁平颅底相鉴别。图中虚线为Chamberlain线,用于诊断颅底陷入症;折现为Booggaard线,用于评估扁平颅底。PS:本病详细信息可阅读《外科学》相关部分。)

要介绍的这个病例是颅底陷入症。本身这个病例并不多见,今天学习《外科学》正好看到颅脑的先天畸形部分,最后一个病就是颅底陷入症。看到这个名字有点生疏了,读了第一段后,瞬间想起了什么,正是读研的时候,一位老师正给我讲过该病!

那是我出了中医科去的第一个西医科室:影像科。在一位老师的推荐下,我跟了放射科的老主任,并进行了相对长时间的DR学习。在CTMRI高速发展的今天,平片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但老主任告诉我,平片是学习影像学的基础,如果否认平片的价值,那么以前又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呢?在老主任的眼中,平片、透视、胃肠造影,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手段,都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在老一辈的影像诊断大夫中,很多都是出身临床,在临床知识背景下,影像诊断才能更具有临床价值。而现如今,影像诊断往往只能参考或不参考临床大夫的主诉、体征、现病史,甚至什么都没有,而报告也只能是描述、请结合临床。

颅底陷入症并不多见,在影像科实习的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主要是学习心肺的平片诊断,困难很大,看不明白哪是哪,也买了不少书籍学习。之前曾在省中医药研究院影像科学习过颈椎的平片诊断,了解一些,所以当老主任从他珍藏的病例资料中,调出颅底陷入症时,我还是相对轻松的学习了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所以,时至今日,再看到这个病,才能想到那么远。这就引出了今天的感慨,临床带教老师是多么的重要!

医学本身就是经验的传承,不论中医西医,因为临床中,往往不是车间流水线,而需要我们考虑课本之外的东西并不少;需要我们结合所学内容,普遍联系,整体评估的内容很多。因而,在书本内容之外,个人的经验更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很多经验,往往不能及时出现在书本上。我读了很多书籍,中国的书籍几乎就是抄来抄去,很少有经验性的内容,显得过于专业。而国外的书籍,却往往不乏经验性的内容。曾阅读翻译本《肌肉链》一书,书中提到了在手法治疗中,病人配合呼吸和想象可感受到气到病所,这着实让我一惊,这不就是中医的气功吗?连老外都这么写了,虽然他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只要有治疗作用。在写书的时候细致到如此,都是经验之谈。在学医的过程中,根本不能否认医学的经验部分。

在临床学习中,带教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经验传承。而在现如今的临床见习、实习、甚至工作中,遇见一位明师,或好的领导,似乎不再那么容易。想到现在的规陪,更是看不到前途。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就不再多说了。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医进入医疗行业,只不过是份工作。而对于少数人来说,医疗并不仅仅只是工作。

如果你在临床中,遇到一位好老师,请珍惜;如果你看到了一本医书,读起来好像作者在给你倾诉经验,请珍惜。医学的路途渐行渐远,可我们背负的行囊却并非那么熟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