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分享|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三)

 体育课那些事儿 2019-05-24

你好,五月

教育本身就是具有浓烈的传奇色彩的,能够让“浪子回头”,能够让“理想照进现实”。

—黄老师

对待或看待教育,认清自己的定位和角色,“三剑客”的故事真的给与了反思,同时让我也学会了面对不好或者不利的因素,要“以礼相待”、“以礼问候”,因为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道理吧!

读《第七章∙我的偶像》有感

对于老师来说,可能最大的就是“人事问题”,我经常问自己:“如果不做老师,我还能做什么呢?”我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吧!常说“尽人事,知天命”,谁可知“人事”的不易,正如书中所述“解决人事的方式,可能是换位思考”。作为老师,难免有情绪上的波动,但需要为学生思考,别让情绪主导了自我的行为。

作为老师,可能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孩子们功成名就的时刻,而是高飞的孩子们依旧记得体育/某某学科是你教的。

若干年后回母校时,依旧问候一句“黄老师,您好!”

读《第八章∙对抗人事纷扰》有感

能够遇到一名卓越的教师是学校的福气,更是孩子们的福气。一名优秀的教师难寻,对于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新学校,难道也不面临同样的问题,良师难寻的尴尬局面。当然,良好/卓越的教师并不是天生的,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对于教师来说,择良木而息,无可厚非;对于学校来说,重用优秀的教师。这样,学校才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读《第九章∙资深好教师难寻》有感

治班策略

读《第十章∙教学生理财》有感

“特长生”对于我来说,可能偏重艺体生,而对于作者来说指“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可能在当下依然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教育圈内。:特长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有的只是拔苗助长,有的只是昙花一现,让天赋的孩子在学业的重压下变得平庸。可能正如书中所说“当下教育体制,不适合“特长生”的发展。

思考:特长生只发展特长项目吗?答案应该是NO,全面教育,个性发展。今天阅读一直忧心忡忡,对于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为啥在本是最为纯真的地方一直暴露出社会中最真实的面孔。难道孩子们不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都保护不了,何以谈中国之崛起?社会为何是这样的模样?

读《第十一章∙我心目中的特长生》有感

“边缘教师”,难道教师还存在的阶级斗争?难道是以“领导的关系”、“做事圆滑”来评价教师的优秀程度吗?教师作答的职责在于教学,在于教书育人。以育人程度来评价无可厚非,期望老师们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校。、

读《第十二章∙家长们,盯紧学校》有感

户外教学,见题目我以为是户外运动活动,其实不然,折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研学课程”、“前置课程”就是让孩子们了解的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研学旅程中是为了了解“知识”吗?更应该让孩子们作为一名社会人,公众去体验生活,可能目的不在于“观赏”,而在于耳濡目染。我也认为应该常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有的旅程太着急,应该留下的,不应该留下的,最后都没有留下。在研学路上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到“不愿意打扰别人”。

这可能才是研学的终极目的。

读《第十三章∙户外教学马虎不得》有感

对于真假英雄,目前我虽然未遇见,但总能感受到在当今社会中十分常见。真正关心、关注教育、老师的人很少,就像“部分父母对于孩子们在校的表现,漠不关心一样”。

也正如对于老师的待遇,一直在说,却从未落实。也正如书中最后一句话所表述的一样。希望英雄处处有。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是可以造就英雄的老师。

读《第十四章∙真英雄与假英雄》有感

《我依然在路上》,我和作者一样,依然在教育的路上、发光发热,虽然我感觉雷夫是一名愤青,但他为学生的付出、为了学生的一切是真情实意的。虽有抱怨,却一直在路上。打工、做兼职、旅程、看电影,真是将自己完全融入于学生中、教育之中。以身作则,虽有错误,但一直在路上完善自己的接人待物、教育教学。在本书中未曾聊过关于“雷夫”的家庭,难道生活也是工作的全部吗?似乎雷夫是这样认为和实践的。

“我的教书生涯会像倒吃甘蔗渐入佳境”,希望是雷夫老师对于未来的期望吧!也希望自己也如雷夫一样,渐入佳境。

读《尾声∙我依然在路上》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阅读所思所想已告一段落,我将继续和大家分享着我的所见所闻,下一本书《安静做真实的教育》姚跃林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