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蘸墨 初学国画,一般都不大会调笔蘸墨,画得比较干枯,缺乏墨色变化,其原因就是不会用水。蘸墨之前,先将笔用水浸透,再在笔洗的边上掭一下笔中的水分,然后用笔尖蘸墨在调墨盘里调笔,并不断用废宣纸试笔,直到满意为止,使笔上的墨色尖浓根淡,过渡均匀。 蘸墨步骤: 1.先用清水将笔浸透。↓ 
2.在笔洗边上掭一掭水份。↓

3.用笔尖蘸墨。↓

4.在调墨盘里调好墨色。↓

5.在废宣纸上试笔。↓

用这种方法调笔蘸墨,侧锋作画一笔可分浓淡,中锋作画则越画越淡。但注意不能频繁蘸墨,这样会破坏墨色的“气口”,出现“一色墨”,即死墨,应在第一次蘸墨用完后,再蘸第二次,保持墨韵连贯,变化自然。 先蘸水后蘸墨的墨色效果↓

另外,也可以先在笔头上蘸墨,后在笔尖上蘸水,这样还会出现新的笔墨效果。不妨反复试画,便可掌握。 后续水的墨色效果↓

怎样用笔 国画的用笔方法很多,初学可先练中锋、侧锋和卧锋三种常用笔法,其他随着表现不同形体的需要,再逐步练习。 中锋:笔杆垂直纸面,笔尖始终保持在墨线的中央运行。这种用笔圆浑厚重 ,万毫齐力,是国画的主要用笔方法。 侧锋:笔杆倾斜纸面,笔尖倒在线的一侧,横向运行。笔杆倾斜程度视画面需要而定。这种用笔毛涩苍劲,墨色多变,在国画中应用得也很广泛。 卧锋:笔杆倾斜纸面,用力下按,使笔锋、笔肚同时着纸,笔根在前,笔尖在后,顺毫运行。这种用笔万毫齐铺,墨色俱到,适用于画较粗的线或面。 如用上述三种笔法,着纸后只向下按,笔不移动,便产生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点。中锋点为圆形,侧锋点为长形,卧锋点为较大的椭圆形。在国画里又把卧锋点称作厾。这三种点是常用的,应多加练习。

怎样用墨 在生宣纸上作画,“用墨之妙,全在用水”。由于笔上含水和墨多与少的不同,便产生了浓、淡、干、湿等一系列墨色变化。这些变化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步获得的。初学不易掌握,可粗略地概括为浓墨、中墨、淡墨三个层次。墨色变化要结合表现形体的需要灵活运用,为变化而变化会弄巧成拙。

除了注意墨色变化外,还要注意用墨方法和程序。 泼墨:顾名思义,即是用墨时要大胆挥洒,其势如泼。一般笔上水墨含量较大,一次性完成。画后水与墨在纸上继续渗化流动。在自然渗化的过程中,往往会生发出一种令人莫测的笔墨意趣来。

破墨:是指在纸上趁第一次用墨未干时,接着第二次重复用墨。可先画淡墨后用浓墨破之,称为浓破淡。反之,称为淡破浓。由于两种墨色相互溶解渗化,使原来单调的墨色丰富起来。

另外,在墨法中还有一种利用水痕的方法。在作画过程中,当水墨充足的笔触连接时,重叠相交的部分可产生出明显的水痕来。人们把这种微妙的笔墨变化,用在画虾身、鸟羽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