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的土匪问题原因非常复杂在近现代历史上,河南经历了一系列的伤害。在近代,河南地区遭受了蝗灾、旱灾和黄河决口等问题,农业产量严重下降。早在清朝统治的末期,河南境内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土匪武装。到了军阀混战阶段,河南境内没有势力特别强的军阀,因此,出现了各地小军阀混战的情况。军阀战败以后,一些散兵游勇组建了各种土匪武装。从20年代后期开始,河南省各地几乎都会面临土匪的问题,尤其是河南西部。根据记载,土匪武装攻入了南阳镇平县,掳走了县城1万多人为人质,县长等当地官员被杀。认真的说,按照古代王朝的标准,这样的行为已经属于杀官造反的范畴。1932年,土匪武装第二次攻入镇平县城,掳走了4000多人。经过两次战火的摧残,镇平县城几乎成了废墟。由于土匪武装的力量太大,连当地的治安部队都没有能力围剿。在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之下,各路军阀都没有精力顾及河南的匪患问题。 严重的匪患并不仅仅出现在南阳地区,在信阳也出现了类型的情况。按照信阳当地文献的记载,在清朝统治时期,为了抵御土匪侵扰,各地修建了70多座堡垒。但是在二三十年代,信阳地区修建了400多座堡垒。由于土匪的问题过于严重,造成了“民众有地不能耕,有工不能作,损失之广,骇人听闻,啼饥号寒,声振天地”的惨状。为了躲避土匪,百姓们只能“每到天晚,人民扶老携幼,出村觅僻静处,露宿野餐,轮替哨探,防匪之突至。”在河南西部的宝丰县、陕县、洛宁县等地,经常面临土匪的威胁。为了保住县城,一旦发生大股人群靠近县城,城门会立刻关闭。确定城下人群的身份以后,再决定是否开城。在30年代初期,曾经有机构统计了河南和山东两个省的土匪问题。山东省总计有土匪18000多人,其中千人以上的大匪群有3个。河南省境内有土匪5万多人,其中千人以上的大匪群多达23个。 二、在40年代后期,开始了一系列平定匪患行动对于上述的数字,河南当地人表示不准确。经过推测,河南全境的土匪数量最少也有10万以上,甚至更高。其中比较大的匪群,有60多个。由此可见,在30年代前期,河南人民的日子非常艰难,一方面需要面对干旱、蝗虫和水涝等灾害,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土匪的威胁。在中原大战结束以后,政局开始出现平稳的迹象。当时的官军开始腾出手来,平定一部分土匪武装。当然,并没有彻底平定,仅仅是打击那些非常过分的土匪武装。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随着战局的发展,河南的部分地区被日本军队占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日本军队开始招抚各地的土匪武装,很多土匪武装加入了伪军体系,成为了伪华北委员会下辖的部队。当然,这些部队没有太强的战斗力,主要还是以欺负老百姓为主。如果遇到抗战部队,基本上都是秒怂的状态。还有一些土匪武装,没有接受日本的招抚,但继续侵扰周围地区的百姓。 在整个近代历史上,经历各级官员的努力,虽然河南省境内的土匪数量有所下降,但始终没有被肃清。随着局势的变化,甚至还出现了反弹的情况。由于国内整体局势并不稳定,所以各个政权都没有精力平定河南省的匪患问题。1949年夏天,河南省全境已经基本解放。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肃清河南境内的匪患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中原大地的百姓需要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河南各地的经济需要恢复。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1949年7月,国家开始集结部队,其中从各个野战军抽调了部分部队,开始了平定河南匪患的行动。经过半年的努力,总计消灭各地各地匪群70多个,将近2万人。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罪行较轻的土匪,开始了劝降和安抚政策,只要愿意下山坦白罪行、上缴武器,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没有任何罪行,甚至能够回家,并且得到属于自己的耕地。经历这次努力,河南境内的匪患终于被彻底肃清,各地开始进入恢复生产的阶段。例如洛阳,还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