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还看今朝终须搏!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十三天的时间,相信小可爱们都在“摩拳擦掌”,做着最后的冲刺!最近,在评论区中出现了很多声音,有的小可爱在评论区中和纸条君说,纸条君,能不能帮助我们总结归纳高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呢?还有的小可爱说,纸条君呀,文言断句我好慌呀,文言文翻译,好难,我该怎么办呀!语言基础题中的病句、成语、语言表达总拿不了满分,呜呜~~(>_<)~~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纸条君怎么会袖手旁观呢?所以,纸条君特意准备了三期内容(法宝)给到大家,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 ◡ ≖✿) ![]() 今天我们将梳理、总结在高考中面对现代文阅读时,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角度、答题步骤、答题方法和答题格式。在高考的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不同类型的文本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逐个分析。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其实都是隶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范畴之内的,而且,从今年高考开始,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颠倒了一下顺序,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使得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紧紧挨在了一起,题型都比较相似;另一方面,以论文、新闻、调查报告、科普等文章为主的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下来更加连贯、更符合考生的阅读逻辑。这样的变化,基本消除了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思考逻辑从理性思维到发散思维再到理性思维这一现象。所以,小阔耐们要注意哦~考纲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查形式: 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题型是三道选择题。 实用类文本的考查题型是1道或者2道选择,加上2道简答题。 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信息,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这两部分内容考查的形式和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迅速地、更准确地拿到这部分的分数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选择题,论述类的3道选择,和实用类的2道选择,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苦不堪言,甚至有的小纸条说,自己明明看懂了文章,但是为什么最后发现全部都是错误的,简直是泪崩啊。好了,让纸条君给大家分析一下吧,在这两种文本中,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无外乎下面三点:(1)对文本内容的理解。(2)对文章论证手法、论证结构的分析。(3)对作者作出的推断进行辨析。 但是因为呈现的形式是选择题,所以在这样一个“找茬儿”的游戏中,我们一定要将错误的选项排除出来。综上所述,判断选项的错误类型显得极其重要,在此,纸条君给大家梳理下高考中比较常见的“非连选项”错误类型。这部分内容同中考中的一样,只不过是高考的文本无论是难度、深度、还是广度都是要大于中考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很认真滴! 1.无中生有:选项中出现的事物,或者分句间的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在文章材料中并不存在。 2.曲解文意:选项的意思与文章的意思并不相符。 3.范围混淆:选项中对原文中的事物现象的范围有所混淆(扩大、缩小或者转移)比如,原文中说这个现象发生在某市,而选项中说这个现象发生在全省。 4.偷换概念:出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章意思的时候,为了迷惑考生,选项会对原文句子当中的主语、宾语或者定于进行了偷换,从而改变了原意。比如原文中说“《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学的根基”,而选项中却说“《黄帝内经》中对医学的认知基础奠定了中国医学的根基”,那么这两句话是不一样的,因为主语不一样,是偷换概念的错误。 5.以偏概全:这个错误类型在考试中比较常见。出题人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普遍代特殊)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重点关注: ⑴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 ⑵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⑶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⑷表频率高低的词语(每天、每个月、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6.“已然”与“未然”: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转述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重点注意如下词语: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7.强加因果、因果倒置:这个错误类型,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比较难看出来的。出题人通过关联词,将文章中的部分信息加上了一种联系(比如因果联系,和条件联系),所以看似非常“正确”的选项,实际上是错误的,小可爱们一定要擦亮双眼哦~ 在此,纸条君要和大家分享一位小可爱做选择题的经验。 他说:“当我们排除两个选项,在两个选项中犹豫时,尤其是对作者的推断进行辨析时,错误的那个选项一定是能在原文中找到根据的,我们只需要将那个在文章中有对应的选项判断成错误的即可。”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黑科技”啦,小可爱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哦~ 在简答题中,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问题在文章中找到根据,归纳好,梳理好,分点总结,然后适当地结合生活实际就可以了。在此,纸条君建议小可爱们,要先读题,然后划出关键词,这样在阅读之中,就能做到定位以及及时查看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形式: 基本上是一道选择题,加上两道简答题。 应对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相较于非连续性文本而言,更具发散性,考生发挥额余地也比较大,在纸条君看来,答题的逻辑更加重要。从2009年以后,关于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从微观的趋向转向了宏观的趋向。微观指的是文章的一些细微的分析,比如分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标题和人物形象等;宏观指的是,在文章的总体上,对文章的结构技巧、语言特色,情节间关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查。接下来,纸条君将把一些关于阅读的基础知识、答题技巧、答题方法和答题格式,给到大家,东西有点多,希望小可爱们要多多学习,温故知新哦!(当然啦,这么好的总结,一定要收藏起来哦n(*≧▽≦*)n) 主题类型考查: 一、小说 小说基本都是围绕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是一个故事的片段来表现主旨,作者会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 1.表达出对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喜爱、赞美、崇敬、爱戴、批判、讽刺等)。 二、散文 1.叙事性散文: 叙事性散文与“小说”当中的部分知识有重叠,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散文注重的是情感的抒发和升华,而记叙文和小说通常情况下,关于情感的部分较之会少一些,所以对于散文的主旨探究,我们一定要侧重情感和感悟这一部分) (1)写人的叙事性散文,多见于人物传记、回忆录等,其主旨为作者对该人物的情感态度如喜爱、赞美、崇敬、爱戴、批判、讽刺等。 (2)写事的叙事性散文,其主旨主要是作者对这一“事件”中思考到的哲理、感悟等。(思考感悟较之于“写事类记叙文”,会显得更加深刻) 2.抒情性散文 (1)直抒胸臆的抒情性散文: (2)间接抒情的抒情性散文: ②借“景”抒情:这类散文,作者会将自己的情感交融在环境、景色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里大家要注意作者有没有运用“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的表现手法。 3.议理性散文 ![]() 字词赏析: 高考中,一些出题人会对文章中极具表现力、感染力的词进行考察,在鉴赏文章中的字词时,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格式进行回答: “______”这个词表面上指......,在文章中指......,运用了......手法(修辞中,重点查看是否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及动静、虚实的问题),生动形象/突出/强调/简明地表达了本体(被修饰的部分)的......特点/特征,从而表达了XX(文中的人物或者作者)对本体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划线句赏析: 修辞手法划线句的赏析,总共分为四个步骤 (1)说出该句的修辞手法。 (2)将该修辞手法的作用简单地描述一下。以比喻为例:把……比作了…… (3)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以比喻为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本体”……特征/特点。 (4)回答该句在情感或内容上的作用。 前三点,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但是呢,第(4)点这个情感义是小可爱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哦。 人物描写手法划线句赏析,分为三个步骤 (1)说出该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 (2)结合划线句一一指出哪里体现了……描写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3)指出该句的情感义。 环境描写划线句赏析,总共分为两个步骤 (1)判断该句是环境描写中的哪一个(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2)写下相应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②渲染了/营造了……的氛围。 ③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④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⑤为下文的……做铺垫/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⑦奠定……的感情基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身份。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揭示社会特征。 ④反映社会主题。 ⑤暗示人物命运。 ⑥为下文的……做铺垫/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中心主旨句的赏析,总共分为三个角度: (1)写出这句话所在段落的段落结构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很清楚,蕴含主题,富有哲理的中心主旨句通常都是位于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那么此时,这个句子所在段落的段落结构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比如,结尾段的主旨句赏析,我们一定也要考虑结尾段的段落结构作用,如:升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扣题、首尾呼应的作用。 (2)写出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 很多小纸条和纸条君反映说,不知道什么是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在纸条君看来,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深层含义实际上就是把中心主旨再说一遍而已。那么应该怎么说呢?怎么说能够拿到满分呢?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具体分析,比如这句话升华了/深化了……主题/中心思想。 (3)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小纸条们一定要注意,在小说中或者是叙事性散文、写人类回忆性散文,中心主旨句的作用,一定包含对人物形象的凸显作用的。(敲黑板.jpg) 标题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线索,自始而终,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人物形象的判定: 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在高考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小说中,比如2018年全国一卷《赵一曼女士》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在解答这类题时,要么从人物形象上反推文章中的情节体现,要么从文章中归纳出人物形象。这里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我们要根据题的分值来判断形象特点,像《赵一曼女士》这道题,给出了两个人物形象“文人气质”“职业军人的冷峻”,也就是说我们在文章中找出体现这两个形象特点的正侧面描写即可。 ![]() 文本的语言特色赏析: 对文本的语言特色赏析,基本上是散文的考查重点,我们主要从六个角度赏析文本的语言特色。 (1)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以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为主) 答题格式: 此时要注意文章当中有无叠音词、拟声词等,若有的话要指出。 答题格式: (2)句式的角度: 一、判断文段/文章当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长句、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题格式: 二、判断文章中有没有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那什么是“整句”,什么是“散句”呢?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做散句。 整句示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散句示例: 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答题格式: (3)修辞手法的角度: 分析文章中有无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 (4)表现手法的角度: 如果我们在文章中看到了明显的表现手法,一定要将其指出并做分析。 答题格式: (5)语言风格的角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文章也是如此,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说道“语言风格”,很多小可爱还是比较陌生的,它也是赏析文本语言特色的一个维度。那么可以用来形容语言风格的词语都用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呢? 答题格式:文段/文章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风格。 (6)人称的作用角度: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叙述人称,人称的不同,带来不一样的作用。纸条君在此给大家归纳一下。 第一人称: 1.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拉近与作者/文中人物的距离,可以把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自身的经历一样,便于表达作者情感。 3.使文章变得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1.第二人称“你/你们”,更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作者直接与读者沟通交流。 2.在写作对象是客观物体时,小可爱要记住哦,这里也起到了拟人的表达效果。 3.易于作者的情感宣泄。 第三人称: 1.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做客观的叙述,更加客观真实。 2.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答题格式: 好啦,小可爱们是不是都看累啦,O(∩_∩)O~,纸条君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才给大家整理出来的,小可爱们要收藏起来及时复习哦,就像纸条君说的,现在的高考题已经从微观的出题风格转向了宏观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的整体架构上去思考,去揣摩作者为何这样去构思全文。纸条君要再次强调一下,最简单,最实用的分析角度就是从结构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主题的凸显上去分析问题,希望小可爱们要记住纸条君的叮嘱哦~关于现代文阅读这一大块的知识,小可爱们还有什么想与大家分享的,欢迎你们在评论区中写下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