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人物写得形象丰满,写得鲜活,就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必要时几个方面相结合,对人物做细致的描摹。 一、外貌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对象不同于别人之处。可以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的地方,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运用夸张手法也很好。《红楼梦》里这样写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这样描写女囚徒玛丝洛娃: 一小小的、胸脯丰满的年青女人,贴身穿一套白色的布衣布裙,外面套一件灰色的囚大衣,活泼地走出来,站在看守的身旁。她脚上穿着布袜和囚鞋。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绺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在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里储藏着的番薯所发的芽。她那短而宽的手,和大衣的宽松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脖子,也是那种颜色。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种惨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照。 二、语言描写: 由于人为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感情等等不同,人物语言也不会相同,要把握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避免众口同腔。鲁迅这样写孔乙己: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三、动作描写: 使用动词一定要推敲、揣摩,选择最恰当的,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如果是连续性的动作描写,一定要想好动作的先后顺序,要写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朱自清在《背影》里这样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③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四、神态描写: 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时间里的神情状态,写作之前也必须进行细致观察,看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神情状态变化。鲁迅这样写了孔乙己的神情变化: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上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 五、心理描写: (一)写自己的心理,比较容易,直接用:“我想”或“我心想”或“我在心里说”等等就可以。 (二)写别人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形式。 1.直接描写可以用“他想” “他自言自语地说”“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之类。 2.间接描写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周立波《暴风骤雨》中这样描写老孙头: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点评:用语言描写揭示老孙头的自私心理。)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点评:这个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老孙头急切得到玉石眼麻利和生怕别人牵走玉石眼的心情。) 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匹瞎马。” 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小马从来没有人骑过,在场子里乱跑,老孙头揪着它的剪得齐齐整整的鬃毛, 小猪馆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两半!” 老孙头说:“没啥,我老孙头赶了29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咱看见我老孙头摔过交呀?”(点评:通过语言、动作,表现老孙头洋洋自得。) 老孙头跑到柴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抡起木棒,棒子抡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点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透露着老孙头对玉石眼的疼爱的感情。) |
|
来自: 云祥hggmgj2zkm > 《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