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二记/中国文化报

 棋中王 2019-05-24

    宝鸡二记

高亚平

    大水川记

    一听名字,便无端地想,这一定是一个充满水意的地方。待沿着“之”字形的山路,乘车左摇右晃地到达山上,却原来是一片高山草甸。水也有,叫香泉河,但不大,沿了蜿蜒的河道,在林间静静地流着。水清冽,且有小鱼在浅潭中游着,淡极,树叶影子一般,不仔细看几乎不可识辨。

    正是初夏时节,山下已是万花谢尽、满眼葱茏了,而山上树木始荣,花事始盛。树为杉树、河柳、白桦、山李……或深绿,或浅绿,或嫩绿,从山间铺向山坡、山顶,堆翠积锦,色彩分明,让人目为之迷、心为之醉,惊讶于这满山满坡的鹅黄绿翠是如何忽然间涌出的。花则两三种而已,草地上是大的小的蒲公英、野草莓花,黄灿灿的,如星星缀满草甸上,草甸则是一个巨大的花毯了。有散放的牛马在草地上吃草,马儿不挑,一嘴一嘴悠然地吃去。牛则专挑花儿吃,让人讶异,猜想这些秦川牛都是美女托生的,不然,咋那么爱吃花呢。树上开的花则为山李子花,这儿一树,那儿一树,细碎,繁茂,如用粉堆出,杂在原始的绿色树间,是那么炫目。同游的朋友说:“这花也太没形了!”我说:“花是开给它们自己的,又不是开给人类看的,它才不会在意什么姿态不姿态呢。只要到了该开的时节就开了。”朋友颔首。

    沿林间小路随意走去,空气清新,连呼吸都舒畅了许多。林间多朽木,或仆倒于地,或和别的树木互相支撑,皆黑黢黢,上生木耳,木耳支棱着,似在侧耳倾听山间的秘密。而生机勃勃的树上,通体生满绿色褐色的苔藓,如斑驳的花。偶一抬头,见云如白絮,天碧如洗。听陪同的本地朋友作家胡宝林讲,大水川昔年曾为皇家的养马场,我特意留心了一下,如今依然有那么一些风致。又言,山下的南由驿,曾经是由宝鸡进入甘南的孔道,真耶?假耶?今已无迹可寻、无可稽考。游历了四个多小时,因大水川海拔高,有两千三百多米,尽管天气晴好、阳光照地,但仍风硬天凉,便裹紧了衣服乘车下山。心想,世间清福,不可一次享尽。大水川固美若仙境,也只好待下次游历了。又转念,留点念想也好,有个向往,日子便会更有滋味了。

    灵宝峡记

    灵宝峡在陕西宝鸡西山百多里处,藏于秦、陇山中,道路险峻,外人少有识者。五月,余偕二三友人,从古陈仓出发,冒雨游之。

    车穿六川河,沿蜿蜒山路,一路向西。沿途景致,颇有可观。溪水清碧,山峦叠翠,老屋青瓦,牛哞羊奔,兼之油菜花金黄,空气清新,人如画屏行,殊觉惬意。车行约两个时辰,至香泉河畔,雨霁,突见两巨峰兀立河畔,高可千仞,峰为乳状,又如麦秸垛,色赭红,光滑无寸草,同行孙君曰:此乃麦垛山,为西山名胜,此地因谷狭山峻,为南北咽喉地,昔年多有战事发生,系一古战场。路下河滩中,野石乱卧,浅草杂花,望之若绿缎锦毯;而溪水就在河道里清凌凌地流,河水清冽,声响如乐。奇的是溪对岸岩壁,沿河数百丈,光洁如砥,经千万年雨水冲刷,如泼墨画,墨痕斑斑,让人叹惋。

    复前行,又五六里地,见一村落临路而踞,问之,乃香泉村。向村人打听灵宝峡所在,以手遥指西南曰:燕翔处即是。遂驱车至灵音寺,舍车沿溪水前行,只数百步,即见两峰夹峙,壁立万仞,若一石门,仰望方可见天日,两峰最狭处,仅有百米。前望,又一峰如堵,有溪水自峰东脚下而出。迫近之,则见岩壁上大书曰:灵宝峡。峡间石壁光洁,上多燕窝及蜂巢状石窟,有燕子飞翔,锐声而叫。虽为五月,峡间风却颇阴冷。据乡人言,若夏秋丰水时节,壁上有二瀑高悬;冬日则有千百丈冰瀑,若银龙倒挂,蔚为壮观。可惜现在是初夏,水少瀑断,石壁间徒留下飞瀑的痕迹。峡中有一大石佛,想是乡人祈福之处。河道上有一石,形似卧虎,本为一景。惜乎有好事者,用水泥浇注一虎首,形态粗劣,颇类猫首,实无威武之仪,使人见之有狗尾续貂之憾。想败坏此景者,也属一妄人耳。峡长凡二里许,因日已向西,天光晦暗,未及全览。

    喜的是,山间多兰草,且正当其时,时见一簇簇兰花在岩根山坡上绽放,令人眼睛发亮。于力、张健二君均为画画之人,且所画皆为山水,也喜兰花。古语云: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想二君也是挚爱兰的这种品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