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猎头小芯 原文发布:易德猎头(yidelietou) “东山再起”是史玉柱的代名词,他既是让人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又是众人敬仰的创业天才。 但是,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他身边总有一支死心塌地的队伍,这批无比忠诚的员工,甚至在发不下工资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史玉柱到底是怎么笼络人才的? 创业初期,股权不能分散 民营企业,创业初期,股权一定不能分散。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股权分散,尤其上市之后,股权更应该要分散。但是,中国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早期的时候,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不能搞得像五个哥们儿,每个人五分之一的股份——这种公司十个有九个是要出事的。 只要情况一好转,内部会斗争。公司小的时候、没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如果一赚钱了,内部就很容易分裂。 老板首先对人要真诚 一个团队好不好,首先要看作为核心人物的老板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这个团队肯定会散掉。首先他们会观察你,第一,你是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就会离你而去。 第二,你对人真不真诚,你对你的部下真不真诚。如果你对你的部下内心不真诚,你会在你的言行上表现出来。 我自我感觉,我的缺点很多,但我对我的部下很真诚,这样彼此容易建立一种信任。 弄明白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作为我,就要琢磨员工,他为什么要跟着我干?感情有时候有不可替代性,除了感情因素之外,他跟着你干主要追求什么?要仔细罗列,能罗列出几十点,但我认为其中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收入,他个人生活是否改善,这个过去可能我们羞于启齿,包括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老是用事业心、企业文化想去淡化这个,事实上是不对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板心里要明白,是不是要大声、实事求是地说出来,他凭什么跟着我干?就是为了钱。 为了钱这是很正当的,我跟你干,我要获得一个好的收入,我要改善我的生活,我要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既然非常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说,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他作出多少贡献你就应该给他多少报酬,所以上级对下级一定不能抠。员工该拿的钱一定要让他拿,除了正常该拿的钱之外,如果他有贡献的话你还要给特殊的收益,这是第一点。 第二,追求,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跟之前我说的事业心相关,他总是想个人的价值实现得到上级、同事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条件,你要给他搭舞台。 对干部充分授权 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有决策权。像巨人不管是在高峰还是在低谷的时候,没有出现一个叛徒。发不出工资的时候都没出一个叛徒,我觉得与这条有关。 真正的巨人干部,没有出来说过对巨人不利的话,这与这些干部得到充分授权有相当关系。充分授权不光是为了这一点,另外一点,公司工作效率会提高,一个企业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作出的贡献更高。 过去我们管全国市场,月销售额在三四千万的时候,总部有300多人从事管理。现在一年有10多亿的销售额,我们总部真正实行管理的全部人员只有十几个,但是管得也非常好,但每个人他都有权力。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他又有权力,又拿两个人工资,所以他也开心,效率又高。 要允许下面的人犯错误 用人,他可能是70分,我可能是90分,我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个20分的差距。必须忍受,我也能忍受。比如我前面说的保健酒,我看到就不行。这个做是能做,但是我总觉得,最后这块的利润对公司的贡献,比脑白金会小很多。 虽然我觉得不行,但是决策权在他们。最后他们就做了,当然也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是也不能说是成功,所以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我当时的提示是对的。但交一次学费不就好了吗?下次就不这么干了。 多引进战术人才,少引进战略人才 企业制定战略的人不需要很多,如果一个企业制定战略的人太多,就会整天在一起夸夸其谈。制定战略的人是谁呢?就是公司董事长,他定的。然后他负责到处打听消息,开拓知识面;比如去读书,今天听听这个经济学家的,明天跟那个企业家去交流;然后身边再安排几个顾问或高层人员,进行培养。我曾经培养过很多战略人才,但后来都离开了。 往往水平不高的人自封为战略家,因为那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办法证实的。而战术问题是,你做得出来就是做得出,你做不出来就是不会做。 做不到不要说,说了一定要做到 这是我们中国不少人的陋习,喜欢拍胸脯,喜欢说大话,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说大话,也有上级对下级说大话。在这样的气氛下,这个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就没有信任,不信任,时间长了必然会是这样。这一条我是跟柳传志学的。 一旦你把这个文化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作为口号来提,每次下级跟上级拍胸脯的时候,报下个月我要完成多少销售任务的时候,他会慎重。我们情愿他少报一点,但是你报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所以这样,一个公司下对上,上对下,一旦这个氛围建立好之后,这个氛围也是很健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