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分类 指数基金最常见的一种分类,就是分为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 这两者是如何区分的呢? 有的指数基金在挑选股票的时候,并不限制非得是投资哪些行业;但有的指数基金在挑选股票的时候,会要求只投资哪些行业的股票。 例如消费行业指数基金,就要求主要投资消费行业的公司,这种指数基金就是行业指数基金。 而像沪深300指数基金,它挑选股票的时候,并不限制行业,这种就是宽基指数基金。 为何要做这样的区分呢?因为行业指数基金受行业特性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当油价大幅下跌的时候,石油开采行业的盈利就会大幅下滑,因为开采出来的石油卖不出好价格。但油价下跌对沪深300这种宽基指数的影响就比较小。 在介绍指数基金的时候,我会先按照宽基和行业指数基金分成两类。又因为指数基金受对应指数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会先介绍指数和它的特点,再来介绍对应的指数基金产品。 常见的宽基指数 1.上证50指数 指数简介 上证50指数是从上交所挑选沪市规模最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沪市最具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上证50指数简称为上证50,代码是000016。指数代码是一个指数的“身份证号”,我们在网上或者财经股票软件上,搜索000016,就可以找到上证50的对应信息了。 上证50指数是从2003年12月31日,从1000点开始起步的,在此之前没有上证50这个指数可供追溯。 上图为上证50月线图 ·总体走势是上涨的。 ·从2003年年底以来,国内股市发生过三轮比较明显的牛市,分别发生在2006~2007年、2009年和2015年。其余时间里股市大多波澜不惊,走平或者阴跌。 ·A股经常暴涨或暴跌,所以指数基金也带有这个特征。这个特征是我们投资指数基金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指数的特点 特点之一:以大盘股为主。 编制上证50指数的目的是反映上交所的大盘股走势,所以上证50挑选的都是以大盘股为主的股票。 虽然说上证50是上交易所挑选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但实际上指数挑选股票的时候,还有一些“潜规则”。 例如:上市不满一个季度的股票不选;暂停上市的股票不选;财务上有问题的股票不选;多年亏损的股票不选。 这些规则基本国内的指数都会默认遵循,可以一定限度地保护指数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上证50里,规模最小的都有350多亿,规模最大的有万亿级别的公司。 这些股票基本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公司,一般是国家控股或在对应的行业里是数一数二的龙头公司。如果我们投资上证50,就持有了这些规模最大的50家企业的股票了。 这种大公司也被称为蓝筹股。 什么是蓝筹股?蓝筹这个词来自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里,一般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后来就用蓝筹股,代表规模较大、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司。 上证50并不是一个投资市场整体的指数,它更多的是投资大盘股。 特点之二:只有上交所的股票,没有深交所的股票。 上证50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只有上交所的股票,没有深交所的股票,所以没有办法反映国内股市整体的走势。毕竟深交所也是国内非常重要的一个股票交易所。后面介绍的沪深300弥补了上证50的这一欠缺。 场内和场外基金是什么鬼? 指数基金从交易渠道上可以分为场内指数基金和场外指数基金。这个场指的是证券交易所。 我们如果想获得指数基金,可以跟基金公司申购。我们把钱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给我们对应的基金份额,这就是基金的申购。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个基金,我们可以把基金份额还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按照基金净值给我们对应的现金,这就是基金的赎回。 不过,对于场内基金而言,除了可以走申购赎回的方式来跟基金公司交易,也可以把基金份额放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交易。 例如,我持有10000股场内基金,可以选择赎回,卖给基金公司,也可以把这些基金卖给其他的个人投资者,后者就是场内基金的买卖。 简单地说,场内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以有“申购赎回”和“买入卖出”两套交易体系,其中买入卖出方式需要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是通过股票交易软件来操作的。如果基金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那就是场外基金,它只有“申购赎回”一种交易方式。 很多指数都会有场内和场外的不同版本,它们的表现也非常雷同,而有的指数只有场内基金或者只有场外基金。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追踪同一个指数的不同指数基金,它们的单价可能会差很多,有的基金单价是0.9元,有的基金单价却是3元。这主要是由于基金成立时间的不同而导致的,对我们的投资并没有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一只上证50指数基金A,基金净值1元;另一只上证50指数基金B,基金净值2元。如果上证50指数上涨50%,那A基金净值会涨到1.5元,B基金会涨到3元,它们上涨的百分比是大致相同的。当然,前提是指数基金追踪指数的效果是正常的。 提示:为何要避开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 如果一个指数基金规模较小,它清盘的概率就比较大。基金清盘并不是说我们的投资血本无归了,而是按照某一个基金净值强制赎回,导致我们的投资中断。如果基金规模太小,那么基金公司运作这个基金可能就是亏本的,基金公司就有可能停止这个基金的运作。所以一般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会避开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最好规模在1亿以上再考虑。 2.沪深300指数 指数简介 上证50指数毕竟只有50个名额,而国内的大企业数量远比这个多。并且上证50只有上交所的股票,无法反映深交所的股票。如果我们想投资国内全部的大企业,该怎么办呢?可以选择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简称沪深300)是由中证指数公司开发的,从上交所和深交所挑选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它的成份股数目比上证50多,也都是以大公司为主。沪深300指数所包括的公司,从市值规模上来说,占到国内股市全部规模的60%以上,比较有代表性,所以沪深300也被认为是国内股市最具代表性的指数。 指数的命名其实挺有意思的,一般指数名称里的数字就代表指数会挑选多少只股票。上证50是50只股票,沪深300是300只股票。 沪深300指数的代码有两个:000300和399300。这是因为沪深300指数同时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的股票,所以沪深300在上交所的代码是000300,在深交所的代码是399300。这两个代码其实都是代表沪深300指数的。 沪深300指数是从2004年12月31日的1000点开始的。下图为沪深300指数的历史走势图。 下图为沪深300月线图 指数特点 沪深300以大盘股为主,兼顾上海和深圳上市公司。 沪深300指数仍然是以大公司为主的,不过因为数量扩充到300只,所以覆盖范围更广。它基本上把国内的大型上市公司都包括在内了。沪深300指数中,规模最小的公司也在百亿规模以上。 相比起上证50,沪深300还包括了深交所的股票,覆盖范围更广,更具有代表性。 挑选指数基金,一般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寻找费用最低、误差最小的品种,这是“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所提倡的。因为基金费用越低、误差越小,指数基金的表现就越贴近于指数。这也是挑选指数基金最常用的方式。 第二种挑选指数基金的思路,是寻找有特色的增强型指数基金。 什么是增强型指数基金? 我们知道,指数基金的目的是复制指数。不过有的时候,股市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于是,有的指数基金就会在追踪指数的基础上,去做一些操作来赚取超额收益,例如打新、量化模型等,希望相对于指数获得一些增强收益。这就是增强型指数基金。 要注意的是,增强型指数基金的增强操作,一般都不公开,是否能长期持续也不能保证。目前是通过观察历史比较长的增强型指数基金的效果来分析是否有增强收益的。相比普通的指数基金还是有一定风险。 目前国内的增强型指数基金不多,也不是每一只都能相对指数获得超额收益,是有一定风险的,表现不好的增强型指数基金甚至还不如原指数的表现。这里介绍几个针对沪深300指数的增强型指数基金,历史增强效果还不错。 增强型指数基金主要是场外指数基金,所以在挑选场外指数基金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表现好的增强型品种。 什么是联接基金? 联接基金是基金公司开发的特殊品种。场内基金投资需要开股票账户,具体操作在步骤上也比较麻烦,也没有自动定投的功能。所以基金公司就开发了一个联接基金,方便从场外来投资。 联接基金是一种场外基金,通过申购赎回来交易。但它并不直接投资股票,而是通过投资对应的场内指数基金来实现复制指数的目的,也是指数基金的一种。 很多基金公司成立ETF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时候,大多数也会成立对应的ETF联接基金。ETF联接基金是投资到对应的ETF基金上的,一般不会再单独收取基金管理费,因为ETF已经收取了基金管理费,若再对ETF联接基金收取费用则会导致双重收费。所以联接基金不再单独收费,整体费率跟对应的ETF基金一样。 3.中证500指数 指数简介 沪深300代表了中国上市企业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家企业,但剩下的企业还有几千家,其中规模中等的企业表现如何统计呢?为了统计这些中等规模上市公司的表现,中证指数公司开发了中证500指数。 将全部沪深300指数的300家公司排除,然后将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企业也排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选入大公司。在剩下的公司中,选择日均总市值排名前500名的企业,这就是中证500指数啦。 中证500指数跟沪深300没有重合,是国内中型公司的代表。我们可以回顾下,上证50指数投资上交所的大型企业,沪深300指数投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大型企业,中证500指数则投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中型企业。 中证500指数简称为中证500,代码是000905和399905。它是从2004年12月31日1000点开始的。下图为中证500指数的历史走势图。 指数特点 中证500本身是以中型上市公司为主,从定位上,它与沪深300和上证50重合度很低。上证50指数包含的50家大型公司,其实基本上也都在沪深300里,这两个指数很多时候的表现都比较重合。但中证500是与沪深300无重合的股票,所以它的定位和表现就与另外两者不同。 4.创业板指数 指数简介 什么是创业板呢? 我们都知道国内有上交所和深交所,我们平时说的股票,其实说的就是在这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它们大多在主板上市交易。 在主板上市交易,门槛是很高的,公司需要达到一定规模,而且也要有足够的盈利才可以。但是有一些小公司,目前盈利还不好,达不到主板上市的条件。国家就给这类公司提供了一个门槛更低的市场: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是放在深交所下面的。 主板和创业板 主板市场也被称为一板,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想要在国内的主板上市,上市公司必须达到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并且累积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这些条件对于很多小公司来说还是非常高的门槛。如果达不到主板的上市条件,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二板上市。国内的二板市场就是创业板了。创业板在国内的历史还比较短,是2009年10月30日正式上市,目的是为中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高科技产业公司提供一个上市融资渠道。 从世界范围来看,二板的上市公司,其长期的经营风险还是要高于主板的上市公司的。在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 创业板指数,就是为了衡量创业板的整体股价表现情况而设立的。 恒生指数 国内除了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但又非常重要的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简称港交所。 香港在回归之前,就有几十年的证券交易历史了,比A股的历史还要长一些。香港股票市场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股票市场。从最新全球股票市场综合排名上看,港交所是全球第三的市场。 港股市场也是与内陆关系最密切的市场之一,像我们熟悉的腾讯、比亚迪、联想等都在香港有上市交易。 而投资于中国香港、美国等市场的基金品种,我们把它们称为QDII基金。 QDII的意思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基金理解成一种“代购”。 这种基金可以拿人民币,合法地投资中国香港及其他境外市场,像港股、美股、德股等。 这些境外市场用的都是非人民币交易,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人民币汇率风险。以美元资产为例,美元现金、美元债券、美元股票、美国房地产等,这些都是属于美元计价资产。如果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将人民币换为美元资产可以分散这种风险。但反过来,如果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持有美元资产也会受到损失。这是一把双刃剑。 香港用的港币,在汇率上也是追踪美元的,所以港币资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汇率风险。 需要注意一点,内陆金融整体来说还不成熟,政策也经常变化。 如2016年2月份,就有部分QDII基金暂停申购,但可以赎回。原因是我国限制人民币外流,所以部分基金没有换外汇的额度了,基金无法将人民币换为外币,但是可以换回来。 这是投资QDII基金需要额外承担的一种风险。不过从总体上来看,虽然QDII基金有额外的风险,但是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很有用的。通过这种基金可以很方便地配置非人民币资产,一般也没有太大的额度限制(如果是个人用人民币兑换外币,每年有额度限制,但是申购这些QDII基金,并不占用个人的外汇额度)。 QDII基金在内陆兴起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所以目前QDII指数基金的品种还不多,主要是集中在投资中国香港、美国等股票市场上,但也足够我们普通投资者使用了。 在港股指数基金中,最著名的就是恒生指数了。 指数简介 恒生指数是从1964年100点开始的,它历史悠久、收益稳定,是一个老牌的优秀指数。恒生指数投资的是所有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公司中规模最大的50家企业,这一点与上证50指数很相似。像我们熟悉的中国移动、腾讯等,都在中国香港上市,它们自身的规模很大,所以也会被入选到恒生指数里。 恒生指数代码是英文字符,HSI。 指数特点 说是恒生指数的特点,其实也是香港股票市场整体的特点。 特点之一:历史悠久,成熟开放。 中国香港是一个成熟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港交所上市要简单一些,内陆有些公司就会转战到香港去上市。 另外港交所也比内陆的证券交易所更加成熟,这个主要体现在有非常丰富的衍生品上。像内陆的股指期货期权市场还不完善,甚至还会限制交易。但是香港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品种很丰富,可以发展出非常多的投资策略。 特点之二:跟内陆紧密相关,但投资者以境外投资者为主。 香港股票市场的第二个特点,是上市公司跟内陆紧密相关,但是投资者主要以境外投资者为主。 内陆有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在香港上市,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之后,主营业务在内陆的公司在港股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像大家熟悉的腾讯、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公司都有在香港上市。很明显,因为主营业务在内陆,所以这些港股的投资价值跟内陆经济紧密相关。 但是港股又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就是它的投资者主要是以境外投资者为主。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回归之前,港股股票市场,内陆投资者占比非常低。 像1996年的时候,港股中的内陆投资者比例不到1%,甚至连日本和韩国都比不上。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港股股票市场特别容易受到境外市场的影响。举个例子,很多朋友看过电影《甜蜜蜜》,里面有一个镜头,张曼玉扮演的李翘,辛辛苦苦攒了钱,投了港股,结果遇到了超级股灾,损失惨重。李翘经历的股灾是哪一次呢?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美国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美股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美国股市一天之内跌幅达22.6%。港股跟随,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恒生指数从3949点暴跌到了2204点,下跌幅度达到44%。是一次非常惊人的股灾。1987年恒生指数走势如下图 这次股灾的起源本来跟中国香港股票市场没有什么关系,但港股却受到很大牵连。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港股股票市场特别容易受到境外市场的影响。 不过,指数基金具备长期上涨的特性,现在回过头来看,恒生指数早已收复失地,如今涨到了2万多点,是当初的十几倍了。我们可以看看,上图圆圈处就是1987年股灾,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非常轰动的大事件,但因为指数具备长生不老和长期上涨的特点,当年的大股灾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波浪。 恒生指数历史走势图 因为中国香港金融市场比较开放,境外投资者很容易就能进来投资或者撤资,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体现在港股价格的波动上。我们在投资港股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这个特点。 不过这一特点如今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大家都知道最近3年国家先后开通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内陆资金正在夺回港股的定价权,这是过去几十年里港股所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到2015年,内陆投资者交易量在港股中的占比提升到了21.9%,仅次于欧洲(34.2%)和美国(22.5%),但港股仍然是以欧美为主。 相信下一个十年,内陆投资者夺回港股定价权就是大概率事件了,港股市场也会成为中国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 什么是港股通? 港股通是互联互通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金融业的一次大创新。在港股通之前,境外投资者很难直接投资A股市场,内陆投资者想要走出去也困难重重。 港股通于2014年成立,开通港股通后,个人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投资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股票。港股通初期以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成份股为主,因为这些指数的成份股相对可靠,遇到风险的概率较小,后期也逐渐扩展到香港中小盘股。 基金公司也通过港股通,成立了很多投资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基金品种。 特点之三:“老千股”导致个股投资风险巨大,普通投资者投资港股的最好方式——港股指数基金。 港股还有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就是“老千股”。老千是作弊的意思,老千股就是指钻了很多政策的空子,利用股票市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之前“雪球”上就有一位投资者分享过自己在老千股上栽的跟头。 一个投资者在2008年的时候买了600万港币的一只港股,合计1550万股。之后这个公司多次低价发行股票、合并股票,到2015年,这个投资者手里只持有775股,市值只有271港币,8年时间里亏损了99.9955%! 这就是老千股的危害。内陆投资者不熟悉港股市场,很容易就被玩得血本无归。 因此,个人投资香港股票市场,最好是通过指数基金的形式。港股的指数基金对个股有所挑选,并且同时投资几十只不同的股票,受个股风险的影响较小。 |
|
来自: Earlycl6i7o9ek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