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平遥:镇国寺

 璇琮坑 2019-05-24
【汉唐雄风】
--- 平遥镇国寺 ---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哑然失笑,不以为然。平遥镇国寺虽贵为“国保”,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单个体量,都不大。作为中国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虽然被划入了“五代”,勉强也就沾个“唐”边,怎么还和“汉”整一起,不待这么装的。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  在中国历史上,自打汉太祖高皇帝季哥被封汉中王而建立“汉朝”以来,历代着不着边的各种刘姓阴谋、野心家,前后建立了好多大小的汉朝,甚至还有外姓。反正“刘汉”至少比俺们“李唐”是多。那么你想想,中国历史上这一大堆汉朝中,有个汉朝是建立在山西的--- 北汉。而镇国寺就是山西的这个汉朝建造的,是这个汉朝遗留的纪念品。既继承“唐”做法,又是“汉”造的,说镇国寺“汉唐雄风”名至实归。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平遥】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
【镇国寺·五代-清·鸟瞰(网图)】
    不过,说起“国保”这个日益无底线的装逼称号,你会发现,平遥镇国寺仅仅只是第三批“国保”,距离第一批“国保”已经晚了27年。而镇国寺作为“独一无二”的中国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经常被人从文物价值上与南禅寺、佛光寺相提并论,而这“二唐寺”都是第一批“国保”。其实还有,发现镇国寺很早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差不多与南禅寺同时被发现,怎么会造成这么大滴差距呢?
    当初,发现镇国寺时,人们看到这房子虽然外观“庙貌奇古”,但里面很新,甚至涂料油漆都油光锃亮。结果,在寺内清嘉庆年刻立的碑碣上,找到了这么一段话“虽因其旧而葺之。勤垣墉,涂阶垐,凡栋梁之摧折者皆易也。”意思就是,不管“垣墉、阶垐”甚至“栋梁”全换了,只不过“因其旧”而已。实际上就是清代照着唐代的样子新建了一个房子。至今,持此论者对镇国寺屡有不屑。
    好在这块碑还在,通读碑文即知,根本不是这回事。古人与今人都是人,贪天之功为自己涂脂抹粉,是“正常”心理:本来换了两根椽子,几块瓦,充其量也就是重盖了一下顶子,树碑立传时就说成是“重修之盖事,虽出于因,而功则几同于创。”啥意思呢?就是说,艾玛!这工程整滴这费劲,这“功劳”就是新盖了一个。得!五代的房子成了他们新盖的了......
    所以,有了这个“定论”,专家自然都不当回事了。好在,今天人们的认识已非七十年前,很多与镇国寺状况一样的木结构也见识多了。对于有时候很早的房子比很晚的房子保存的好,也知其偶然,见怪不怪了。镇国寺虽然跻身“国保”晚了点,但对于它的价值,重新评价,复而认知的很自然了。
    其实,无论是在南禅寺,还是在佛光寺,这种梁上晚期题记,碑上大言不惭的记载都有。不一样是,“二唐寺”没镇国寺这么“新”,就这个“新”坏事了。为什么它就这么新呢? 五代以后,宋、金、元、明、清代有修葺,最近的两次修缮仅相隔3年,不新才怪了。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山门兼天王殿】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天王彩塑】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山门铺作】
    其实,我说镇国寺规模体量“小”,是指和那些在晋国木结构古建筑金字塔尖上的其他庙比较的。镇国寺的规模并不小,二进院落,总面积一万多平米,大小亭阁殿堂近40间;其间附属着彩塑、壁画、碑碣等珍贵文物数以百计。经常被人称道的,自然是被誉为“唐宋转折”的五代彩塑。
    虽然山门还算元代建筑,包括其中的四大金刚大型彩塑,仅此再无他,也足够那无底线的“国保”了。但是在大汉万佛殿的阴影下,没人觉得元代是个物件。
    万佛殿是现存宋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的经典之作,但这是个很小的房子,在屈指可数的宋以前木结构中,仅比南禅寺大殿稍大一点。如果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来考察,宋以前双杪双下枊形制的房子不过应县木塔、佛光寺、独乐寺、奉国寺;华林寺、崇明寺等区区几座而已。从这些名字即可看出,“双杪双下枊”此制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以后也算上,也不过崇福寺一座,最晚都到金代了。
    对镇国寺万佛殿的精确测绘,已经晚到2011年了。每说起万佛殿的各种木结构指标数据,经常被人与南禅寺对比。只举折稍逊与南禅寺(南禅寺总举高1.90米,前后橑檐枋间距11米,举折比为1:5.85,确实极其平缓; 镇国寺总举高3.6米,与前后橑檐枋间距之比为1:3.65)。
    但是镇国寺的铺作、梁架结构,远非南禅寺可比。这两座大殿的构造形制完全一模一样,相同的还有芮城五龙庙,即六椽栿通搭前后檐,厅堂式殿内无柱。万佛殿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构架的基本原理与南禅寺相同,但是其具体细节复杂而发达:铺作总高度占到柱高的2/3(70%以上),也就是说,万佛殿梁架层层叠垒。尽管如此,它依然是一座十分低矮的房屋。
     但是由于其出奇的飞檐,甚至比崇明寺出檐还远,飞檐距离柱中线达3米。因此尽管万佛殿室内面积只有124平米,但屋顶覆盖着200平米的面积,而且它还不“拄拐”。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前院】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外景】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外檐】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转角铺作】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内】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梁架正、侧面】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脊槫下构造】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脊槫题记】
    镇国寺之所以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致,主要还不是它若干项超强的“指标”,而仅仅是它诞生的历史阶段--- 北汉。在万佛殿明间脊槫下,楷书题记着“维大汉天会七年岁次癸亥三月建造”,在其他平槫下还书写着“大金天德三年”“大清嘉庆二十年”等多条题记。唯独这“大汉”听着带劲。
    其实,大汉天会7年已经是公元963年,早在3年前的公元960年过大年时,赵匡胤就欺负晋王“他孤儿寡妇”搞起了大宋,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和后来的中国历史已经步入大宋的节拍了。这种所谓的“大宋正统”一直在“华夷之辨”的历史上作怪。清代刻立的镇国寺重修碑中都换算着年号“北汉天会七年,时宋太祖建隆三年也”。这也算了,毕竟“大汉”不仅为北宋所灭,地理上也还挂在北宋边上。
    更有意思的是“重修于金天德三年,时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也”,这年号换算的够准确。我就想不通,这种学究怎么能在沙陀大汉(其实刘继元本人是汉人,但他继承的名义是沙陀)治下生活这么多年。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彩塑】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壁画】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背影】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鸱吻】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二进院门】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后院及地藏殿】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地藏殿彩塑】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地藏殿阎君】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三佛楼】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三佛楼内景】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三佛楼彩塑及壁画】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其他彩塑】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半截碑”】
    在镇国寺附属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一件堪称稀罕物的却少人关注,那就是“半截碑”。这块碑就静悄悄的树立在万佛殿右侧的碑廊下,已经被凿刻成了碑座。大清嘉庆十八年和二十年(1813-1815), 镇国寺仅搁三年就修了两次。最后整明白以后,照样要树碑立传颂功德,不知道村民搁哪找来这么块石头,咔咔就给整了....这时候有个乡耆“增檍公”看见石头上有字,仔细释读才知道是一块“大汉”碑。
    本来石头就破的圆头尖脚的,石匠又稀里哗啦整一顿,剩下的字前言不搭后语,不知道是啥碑。但是“增檍公”认为,这是个古物,而且上面的字也不错,应该留下来让孩纸们临摹习字,于是就留下了。但清代人也没整明白到底是啥意思。
    现在通过释读,才搞明白是北汉后主刘继元的弟弟刘继钦的墓碑,虽然没头没尾不知道具体刻立时间,但碑文中有“天会十二(968)年”字样。说明此碑是968年以后的某年立的。
    尽管碑文中泛泛溢美,但这个刘继钦不是什么名角,著名的杨无敌杨业,在抗宋战争中就曾受他节制,结果有败无胜。仅仅十年多后,即公元979年,大汉就没了。
    我是不懂书法的,仅仅是喜欢漂亮汉字而已。因此,书法界对“半截碑”的高度评价我不大整的明白。按常人的眼光大略,那字确实写的不错。更加上它属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属中国书法的凤毛麟角。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半截碑”细部】
汉之鲁灵光---平遥镇国寺【镇国寺·五代-清·外景】
    镇国寺的巨大文物价值,确实因为那段仅仅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特殊历史时期,尤其还是北汉这么个孱弱主家。平遥距离晋阳不过百公里,虽然地理上属于“大汉”的心腹肘腋,实际上在宋国咄咄逼人的军事形势下,平遥差不多就是前线。
    而就在“大汉天会7年”,即公元963年,宋国人已经发动了战争。就在镇国寺开工建造的当口,东边的辽州,西边的石州城下,汉兵和宋兵的殊死战斗就在进行中。在大汉捉襟见肘的经济形势(额外增派“赡军费”,大幅降低官员工资)下,居然想起来搞这么一个庙,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大概是为了给自己祈祷,诅咒宋国?
    历史就这么捉弄人,大汉早就没了,镇国寺却残存到了一千年后的今天。当时大汉共有为“十州”约50万人,而正规军将近5万, 每十个大汉人养一个兵,还有众多的贪官污吏。这种情形之下,他们居然还要修造镇国寺这种对“国计民生”至少眼下完全无用的工程。“勤劳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就是这样稀里糊涂的过了三千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