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观止—— 十面灵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 拍品总数:32 件 拍卖时间:2019年06月05日时间顺延 拍卖地点:北京四季酒店五层A厅 本次保利春拍《十面观止—— 十面灵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专场重器接踵而至。此次重点拍品为一件清乾隆 粉青釉刻仿古夔龙纹罍式大尊,估价为25,000,000-30,000,000人民币;曾为赵从衍先生旧藏,后为十面灵璧山居所藏。其收藏主要由世界顶级古董商购入,如于英国顶级古董商Eskenazi Ltd.入藏明清两代陶瓷、于纽约蓝捷理(J. J. Lally)购入宋元陶瓷、于英国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购入明清家具等。十面灵璧山居主人选择艺术品有着极高的标准,严格甄选作品的珍稀程度、纹饰及品质。因如此之高的遴选标准和一流的经纪人协助,故可知进入“十面灵璧山居”收藏序列的艺术品皆堪称精绝之珍宝。 接下来由古玩元素网带给广大藏友本次拍卖最新预展信息。 5387 清乾隆 粉青釉刻仿古夔龙纹罍式大尊 尺寸 高38cm 估价 RMB 25,000,000-30,000,000 出版: 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香港佳士得1986-2006二十年回顾》,香港,页175 《亚洲艺术周刊》,卷9,伦敦,2006年6月夏,页24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176,编号64 「大清乾隆年制」款 说明 备注: 赵从衍先生旧藏 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编号92 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27日,编号62 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编号875 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1524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SO407 展览: ‘赵从衍家族基金会藏明清两代御窑’,香港艺术博物馆,1978年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一代船王赵从衍(1912-1999年)长年专注于搜藏中国艺术精品,并以书画、瓷器、玉器为重心,1978年曾于香港艺术馆展出其珍藏百件明清瓷器。深知仇氏收藏质精稀珍,赵氏亦为拍卖会的主要竞投者之一,为购心头所好,踊跃出价,明显以仇氏为楷模,藉此建立典藏。1986及1987年香港苏富比为赵从衍家族收藏举办拍卖专场时,场面之盛,不亚于前。 此品为香港著名收藏家赵从衍先生旧藏,器取古铜罍造型,盘口,束颈,折肩,腹微鼓,线条的曲折变化。其通体施粉青色釉,釉下装饰五层浮雕仿古夔龙纹,极尽古雅,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器造型仿自青铜器「罍」之形制。制艺造器一改雍朝的隽秀,造型融康朝的浑厚与雍朝的端雅,于浑雅之间,追求一种极具膨胀性的丰满。其时盛学青铜器,而模拟明清仿古青铜器者,又较直接效商周等古器多见,艺匠巧心精工,以不同的釉料或窑变效果模仿青铜器上的斑驳锈痕,饰银描金以营造错金银装饰。唯慕宋颜色釉者极罕。乾隆时期御窑豪华大气,颜色釉继承了宋代单色釉的高洁至清之美,且以粉青釉色饰之,并以仿古纹饰之器最为崇贵。此式尊造型,既承于上古器物,宋人之赏,亦弘扬于乾隆之创新窑法,方能造就此等上佳高器。本器釉面绝美,布色均匀,口沿圆润窈窕,通体线条流畅,饱满而鉴古高贵,极显宋代清高风貌,亦尽得乾隆盛世之气。其造型与工艺和胡惠春暂得楼藏品相类,见载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香港,2005年,编号31。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此式造型之洋彩作品,可资比较。 5381 清康熙 仿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 尺寸 高19cm 估价 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 《佳士得图说中国陶瓷史》,1984年,页222,编号5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92,编号33 「大明宣德年制」款 备注: 伦敦佳士得,1973年12月4日,编号398 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巴黎佳士得,2007年12月7日,编号13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332,购自ESKENAZI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僧帽壶因壶口似僧伽之帽而得名,原为西藏喇嘛使用的宗教器皿,一般多为金属制品。此壶口沿呈台阶状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鼓腹,圈足略撇。流自腹而出,渐尖。另一侧附曲柄,两端作如意云头,柄顶与内壁之小圆系相对。僧帽壶的造型,始于元代,源自藏式佛教法会所用样式。明永乐时期,因明成祖极力支持西藏佛教,故僧帽壶形瓷器称为御窑厂经典造型。 清代时自康熙起开始仿制,壶颈逐渐加高,腹部变瘦,特征明显。本品便为其中的代表之作,其外壁满施宝石红釉,口沿及边棱角处釉面因高温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使得釉色更富于变化。底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乃康熙御窑仿宣德之佳作。 5382 清康熙 豇豆红釉暗团龙纹太白尊 尺寸 直径12.8cm 估价 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117,编号44 「大清康熙年制」款 备注: 纽约佳士得,1988年6月3日,编号287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FR28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本品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灯草边;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龙纹清晰。底部浅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件豇豆红釉太白尊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292、293,图106;《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83;另见大英博物馆的多本藏瓷著作均以红绿相间之豇豆红太白尊团螭龙纹为封面,足见重视。两岸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亦有同类珍藏。 「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 5383 清雍正 松石绿釉花口盘 尺寸 直径20cm 估价 RMB 600,000-800,000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12,编号7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Eva Kollsman收藏 纽约苏富比,2006年3月30日,编号320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SO415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浅弧腹,花口,宽圈足。本品经模印而成,花瓣平行仰立,相迭飘逸,犹如绽放之秋葵,外壁施松石绿釉为地,内整施白釉。使整器清雅明快,如一汪秋水,静谧怡人。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六字楷书款。 雍正皇帝极为推崇宋瓷一色纯净的风尚,促使本朝御瓷之颜色釉烧造甚多,仿古与创新俱精,美若七彩霓虹,斑斓夺目,松石绿釉乃是雍窑之新出,其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经低温烧造而成,为内府尊贵之色釉。 5384 清雍正 茶叶末釉仿西周菱格条带纹大方壶 尺寸 高59.5cm 估价 RMB 3,000,000-3,500,000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196,编号72 「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 备注: 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编号585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97,购自ESKENAZI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存世所见雍正御瓷之中,茶叶末釉仿古浅浮雕器皿,极为稀罕,不见与本品相同者,而工艺相近乾隆例,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亦为摹制青铜古器,浮雕青铜器纹饰,本品堪称雍正御瓷之独特摹古佳器。摹古,为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题旋律之一,摹制青铜古器纹饰最早见于康熙青花,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 本尊属雍正仿古极轨之作,摹宋直口瓶加饰如意双耳而成。其釉汁滋润古朴,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此造型为雍乾年间颇受皇帝青睐的官窑花瓶样式。通体施茶叶末釉。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有四条凸起,两两对称仿扉棱装饰。器身以十字宽条带纹装饰,交汇处有菱形凸起,左右贴塑双环耳,底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此六字篆书款为典型唐英榷陶时期的风格。 5385 清雍正 窑变釉双螭耳盘口尊 尺寸 高27.5cm 估价 RMB 2,600,000-3,000,000 「雍正年制」款 说明 备注: 伦敦佳士得,1990年6月11日,编号160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FR93 瓶盘口,长颈,溜肩鼓腹,两旁分饰双螭耳为辅,圈足。器型端庄大方,较之同时代作品,颈部更为挺立超拔,线条更为细腻流畅,充满上冲的动感。通体施窑变釉,鲜艳夺目,巧若天成。口唇因釉料垂流自然显出一圈牙黄,对比相宜,奇趣盎然,妙得宋钧釉神韵。底酱釉斑驳自然,正中落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5386 清乾隆 窑变釉卷缸 尺寸 宽44cm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44,编号92 「大清乾隆年制」款 说明 备注: 日本私人藏家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编号2666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395,购自ESKENAZI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本品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沈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换旖旎。抟泥幻化,而能呈四大五行之妙相,观致意趣无穷,可谓巧夺天工。底酱釉中心刻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篆书款。 本品造型规整,内外壁均施窑变釉,釉色肥厚,火焰红及月牙白相互交融,极具内涵之美,为雍正时期窑釉烧造技术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古代文人雅士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达到极致,书斋画室陈设尤其讲究人与器物之关系,故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创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卷缸就是其中之一。卷缸属文玩一类,多用作书房陈设与书画容器,故名「卷缸」。 5388 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盘 尺寸 宽18cm 估价 RMB 1,200,000-1,500,000 出版: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编号36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88,编号111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44,图版420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乐山堂旧藏,台北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编号2503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编号EK335,购自ESKENAZI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本品器型秀巧,胎质坚缜,釉色莹润,拍品呈菊花瓣形,内外满施粉青釉,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粉青之色亦始自雍正一朝,且及巅峰,至乾隆朝则少见矣。雍窑粉青颇具青翠娇嫩,所制名品无数,价亦颇昂。本品为雍正御窑雅器,在雍正《活计档》中有最早烧造记录,在宫中又屡有作为清供陈设之记录,如据《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吉立:各殿陆续新收陈设》载:「十月十三日来喜文:冬青釉菊瓣木瓜盘一件,紫檀木座……」,可见一斑。在民国十四年至十六年期间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得知:「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宁寿宫:二一七五号,冬青釉瓷菊花盘二件。」可见此类盘之收贮情况。 菊瓣盘在雍正之前作为漆器的一种经典式样曾经流行于宋、元时期,在宋人的杂记中及宋代考古出土墓葬中均有相似器形漆器之发现。宋人对菊花的喜爱有着品格上的暗喻,菊花的淡泊与孤傲,无疑也是仰慕宋风的雍正所珍视,故此盘形制拟取秋菊之形,造型隽美,配以匀净莹润的釉色,彰显出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将文人的意趣融入其中,清雅大方,是为难得雍正御窑隽品。 5389 清雍正 甜白釉菊瓣盘 尺寸 宽17.9cm 估价 RMB 1,600,000-2,000,000 出版: 《云海阁 - 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伦敦佳士得,1993年,编号43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355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90,编号112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香港苏富比1991年4月30日,编号83 张宗宪先生旧藏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编号50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53,购自ESKENAZI 展览: 《云海阁 - 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伦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本品釉色洁白,胎质温润。盘壁呈菊花瓣状,造型秀美端庄,线条优美舒畅,配以匀净莹润的釉色,显示了雍正时期制器静雅纤丽的艺术风格及高超的制瓷水平。虽后世乾隆朝亦有制作,但难及雍正本朝形巧色美。 在民国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盘点寿安宫物品报告中得知:「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寿安宫:阙字四三〇木柜一个:33号,雍正款白地葵瓣菊花盘一对。」尤其可见此雍正白釉盘在清宫存瓷中较为稀少。而雍正帝十分喜爱此种菊瓣盘,故此类器物制作也相当精巧。此盘「菊瓣」形态生动且比例匀称,方能显示其雅致清新之美。通体施「白色釉」,釉色纯净,釉面平滑。落双圈楷书六字官款,圈足胎质细腻硬朗。综合表现了雍正官窑单色釉瓷器的品质文雅,也正因如此追求卓越,从而到达了清代制瓷业登峰造极的艺术之巅。 5390 清雍正 紫金釉菊瓣盘 尺寸 宽17.5cm 估价 RMB 2,200,000-3,200,000 出版: 《中国陶瓷釉色》,东方陶瓷学会,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出版社,1988年,页81,编号90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92,编号113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38,图版403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H.M.骑士旧藏 伦敦苏富比,1979年11月29日,编号323 E.T.HALL家族旧藏,编号259 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55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编号EK59,购自ESKENAZI 展览: 「中国陶瓷釉色」东方陶瓷学会,1988年5月10日 – 6月19日,阿什莫尔博物馆,牛津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盘呈菊花瓣形,弧壁,圈足。盘内外施紫金釉。此盘造型源自宋代漆器,拟取秋菊之形,盘壁呈盛开的菊花瓣状,线条俊秀优美,胎质细致坚密,胎体轻薄,通体施紫金釉,釉光鲜亮细润,圈足外撇,足圈内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紫金釉又名酱釉,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一种高温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酱色釉烧制达到顶峰,康熙时流行酱釉开光装饰。雍正以后受厂官釉和窑变釉的影响,追求厚釉紫金色的斑点窑变变化,其总的特点是釉面滋润,色如紫金,展示了雍正单色釉的最高水准。 此式菊瓣之别出心裁的巧妙设计,显然是立即获得了性好花事的雍正帝的青睐,此种菊瓣盘仅有四十套的烧造记录,说明了此种菊瓣盘的数量非常稀少,它在烧造过程中对胎泥质量、修胎手法与煅烧技术的严格要求,也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雍正绝响。 5391 清雍正 洒蓝釉菊瓣盘 尺寸 宽18cm 估价 RMB 1,800,000-2,200,000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84,编号109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38,图版402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香港苏富比,2003年10月26日,编号54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编号EK187,购自ESKENAZI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本品敞口,盘壁呈菊花瓣状,浅弧壁,圈足。盘壁花瓣大小分布均匀,线条优美舒畅。造型秀美端整,胎体细致坚密,迎光能透,显示了雍正时期制器静雅纤丽的艺术风格以及极为高超的制胎水准。通体洒蓝釉,釉光鲜亮细润,使人深深陶醉。此盘拟取秋菊之形,造型隽美,配以匀净莹润的釉色,彰显出此器清新脱俗之艺术魅力。器底双圈「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 菊瓣盘是清代雍正御窑名贵品种,也是雍正朝极具特色的艺术品。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宋涛各色菊花式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览。奉旨:着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每式烧造四十件。」足见雍正皇帝对于此种作品的喜爱之情。查阅公私资料收藏,此类洒蓝釉菊瓣盘留存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套雍正菊瓣盘其中一只,可作比对。 5392 清乾隆 柠檬黄釉菊瓣盘 尺寸 宽17.6cm 估价 RMB 1,000,000-1,200,000 出版: 《明清瓷器甄选》,埃斯肯纳齐,2004年,页46-47,编号13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80,编号107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50,图版432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 Florence Mahony旧藏,华盛顿,美国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109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编号EK250,购自ESKENAZI 展览: 《明清瓷器甄选》,埃斯肯纳齐,2004年11月5-27日,编号13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此盘呈菊瓣形,侈口弧壁,下承圈足,形制秀美,胎质细白。盘内外壁均施柠檬黄釉,色泽匀净娇艳,莹润光亮。圈足内施白釉,釉色与形制搭配相宜,远望如素菊静放,令人心旷神怡。圈足修胎精细,胎体坚质细腻,外底所施白釉清透滋润,内书青花双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而本品之柠檬黄釉则更为珍罕。康熙晚期,内务府珐琅作引进锑黄釉,用于珐琅彩瓷的烧造。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爱,故御窑于雍正朝研制出此类黄釉,习称「西洋黄」。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写《陶成记事碑记》中就列有「西洋黄色器皿」一条。因其为「本朝新制」,故在御窑所造的众多釉水中脱颖而出,为所列「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之一,要求每年进贡,可见皇室及督陶官对此种釉色的珍视,直至影响乾隆御窑的生产。尽管「西洋黄色器皿」每年都贡与皇宫,但总体烧造数量并不大,乾隆御窑菊瓣盘则更是少之又少。整器造型规矩,毫无髺垦之态,菊瓣较雍正窑更为圆润,与雍正御窑菊瓣盘之型略有化裁而来,亦具隽美高雅之态。除本品外,乾隆窑菊瓣盘釉彩亦有见如白釉、酱釉、洒蓝釉、松绿、粉青、胭脂红釉等,而柠檬黄釉者,仅见此例。 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57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瓷器。 5393 清雍正/乾隆 宜兴紫砂菊瓣壶带盖 尺寸 宽18cm 估价 RMB 600,000-800,000 备注: · 纽约佳士得,2003年9月18日,编号337 ·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编号EK178,购自ESKENAZI 本品呈扁圆形筋纹式,短流,宽口,曲柄,平盖。壶盖与壶身相吻,以仰菊、覆菊上下相合而成,棱纹一气呵成,俨然一体。有谓「上下印对,身盖齐同,分割精准,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正是此式筋纹器结构形式的具体体现。观之此壶,颇得菊韵,菊蕾飘香,紫韵长流,淡雅舒神之效自壶传来,予人沁人心脾之感。宋人苏轼《赵昌寒菊》有「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之句,验诸此壶,庶几无愧。 清宫的紫砂器多是由皇帝旨意,命江南织造制作,即「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当时根据官方规定,书写铭刻帝王年号的先决条件必须奉有朝廷旨意才可,故奉旨制器的匠人即使名气再大,也不敢擅自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在皇帝面前留姓扬名的,故清宫旧藏紫砂器多不落款。 5394 清雍正 霁青釉菊瓣壶连盖 尺寸 长18.4cm 估价 RMB 8,000,000-10,000,000 出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70,编号103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166,图版15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编号291 重要私人旧藏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673 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89,购自ESKENAZI 展览: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雍正皇帝极好茗茶,由康熙后期开启的清宫茗茶风尚在雍正十三年里得到极致的发展,单由茶具的种类与式样就可窥知一斑。其中烧制于雍正七年的菊瓣式茶壶为雍正茶具之珍稀隽品,据雍正七年(1729年)《活计档》载:「八月初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闰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兴壶一件,奉旨做木样交给年希尧照此款式仿均窑,将霁红、霁青釉色烧造,钦此。」以此推论,本品应为确切年窑之奉命烧造供御之作。 目前存世所知菊花瓣式茶壶除了霁红釉见缺,其余二种都在,与档案记载吻合。霁青釉可见本品,另有见仿钧釉者,分别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本品造型典雅俊秀,前置曲流,后设执柄,壶身扁圆,上下装饰模印对称菊瓣纹,外底青花书「雍正年制」篆书款,外环饰花瓣纹。所施霁蓝釉质地厚润,鲜妍夺目,配有原盖。同类菊瓣壶见香港佳士得1997年春季拍卖会第0727 号拍品「清雍正炉均釉菊瓣茶壶」;及一窑变釉例,清宫旧藏,今仍贮北京,载于《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图版112。 5395 清乾隆 粉青釉菊瓣壶连盖 尺寸 长19.3cm 估价 RMB 12,000,000-15,000,000 出版: 《云海阁 - 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伦敦佳士得,1993年,编号63 《亚洲艺术》,卷30,2000年3-4月,拍卖新闻,页129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 1986-2006》,中国艺术品精选,页151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274,编号104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45,图版422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 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 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89 张宗宪先生旧藏,1993年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编号508 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54,购自ESKENAZI 展览: 《云海阁 - 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伦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编号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本品应为乾隆宫廷御用茶壶,扁圆壶身,通体菊瓣式,器形以壶腹为分隔线似将上下两朵菊花合二为一,是以又称合菊壶。壶底以菊瓣形圈足,足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呈现年款置于菊花花蕊中央景象,匠心独具。此壶采用粉青釉装饰,色泽秀美艳丽;器身横向呈扁菊,正向成瘦菊,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角度不同则感受不同。菊瓣壶既呈圆形,又分均等花瓣,其制作难度极大。壶盖和口瓣相吻,筋纹从壶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到壶体,直到壶底中心,全器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肥,转角纯而清朗,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壶钮小巧玲珑,清晰规整。壶把耳环形,拿握稳正。壶嘴微弯,轻巧如指;壶底圆型内收,使整器恰似芬芳的菊花,沁人心脾。乾隆菊瓣壶例存世极罕,仅见有一绿釉例,无款,周方旧藏,售于纽约佳士得2013年3月21/22日,编号1206。 5396 明末清初 仿官釉双龙耳方洗 尺寸 长16cm 估价 RMB 200,000-300,000 注: 英国私人旧藏 卡尔坎普旧藏,斯德哥尔摩 巴黎古董商L.Wannieck旧藏 展览: Kunst Industri Museet(丹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哥本哈根,1950年 本品为四方洗,造型端庄古朴,隽美别致,取法宋代官窑,其釉宝光内蕴,润泽如玉,只见寥寥可数的大片纹纵横交错其上,古趣盎然,正合「小器大开片」之妙。两旁辅以螭龙耳,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底足施以黑褐色护胎釉,修足规矩,实为难得之官釉佳品。 洗为瓷质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数百年来备受文人雅士们的赞赏。晚明鉴赏大家文震亨于其名著《长物志》中专门提及:「(笔洗)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可见彼时官釉小洗深得士人推崇。此器造型端庄古朴,双龙迅猛有力,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实为难得之官釉经典传世品。 5397 清雍正 仿官釉单耳簋 尺寸 长17.5cm 估价 RMB 500,000-700,000 备注: 伦敦苏富比,1988年6月7日,编号326 本品为仿青铜器簋的造型。呈方斗形,折壁,方形足外撇,足四壁有如意形缺口,器壁一侧附兽耳。纹片若现,底足施黑褐色护胎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实为雍正仿官釉之精品。 簋在古代是祭祀、宴飨、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 簋本为夏商 周青铜器所用祭器,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级别极高。宋以后,摹古之风推至顶峰,不乏精巧朴拙之物。本品便为其中代表器物。以一兽耳作把,方簋如意头,器身纹片若现,尽显盛世之风。本品有别于祭祀用簋,尺寸较小,应属文房用仿簋式杯。雍正审美情趣极高,以此为杯,与砚田相伴,遥想前朝,忖思国运,实为佳趣。同类者,多见双耳或无耳。亦有见同类雍正仿官釉羽觞杯,或双耳方簋居多,本品仅以一兽首作把,四方如意形口,寓意吉祥,甚为罕见。 5398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蒲槌瓶 尺寸 高21cm 估价 RMB 1,000,000-1,500,000 备注: 日本关西茶道家族收藏 本品盘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美观俊雅。通体满施仿汝釉,釉面细腻凝润,色泽淡雅纯净,玉质感极强,几不见开片,即为仿「无纹汝釉」极为成功之作,弥足宝藏。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出此瓶的雅致。圈足露胎处涂施黑褐色护胎釉,表现其「紫口铁足」的宋瓷特点,饶有意趣,为乾隆仿宋之精品。足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造型见于《明清瓷器鉴定》乾隆器形示意图,名为撇口观音樽,相同式样亦有粉青、青花、洋彩等品种。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一只相同式样之豆青釉观音瓶,可资参考。清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开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记录:「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进皇太后)……」。由此可见此类器物于宫廷中地位非常重要。类似藏例,可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 5400 清乾隆 窑变釉蝴蝶耳撇口尊 尺寸 高43cm 估价 RMB 2,600,000-3,600,000 备注: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瓶撇口,束颈,溜肩,腹部渐收,两旁分饰双蝴蝶耳为辅,圈足,整体造型大气端庄而不失秀美之气。通体施窑变釉,铜红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泻流而下,又如冲天烈焰,光华璀璨。整体釉面玻璃质强,晶莹明亮。口部及外壁呈现静谧润洁的月白色,间有浅蓝的细丝纹。底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釉上落「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据清代《皇文件》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1729)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此外还深入制瓷各工艺环节,反复实验和创新,改进传统的的烧造工艺,而在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使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此后,景德镇的窑变釉已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 5401 清雍正 霁红釉大胆式瓶 尺寸 高39cm 估价 RMB 800,000-1,000,000 备注: 比利时私人藏家旧藏 伦敦私人藏家旧藏 伦敦苏富比,2013年11月6日,编号328 此瓶体量庞大,直口,细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通体施高温铜红釉,口沿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而显露白色胎体,即所谓「灯草边」,釉面匀净,色泽纯正,圈足内施白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 雍正皇帝对瓷器烧造要求严格,霁红釉亦不例外,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对待日常用瓷尚且如此,大型陈设、赏玩用器自然更甚。本品釉色鲜艳,赏心悦目。同类之器流通者极为罕有,可见一例为竹月堂简永桢先生收藏,录于《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03页,图41以及《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98。 5402 清雍正 炉钧釉荸荠瓶 尺寸 高20.3cm 估价 RMB 2,300,000-3,300,000 备注: 二十世纪初法国驻北京大使Alexandre-Robert Conty(1864-1947)及其家族旧藏 本品长颈,溜肩,鼓腹。外形端庄,红蓝交融之色散布遍体,色泽深沈瑰丽,气度非凡。此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釉面中蓝与红二色,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底足露胎处罩施黑色护胎釉,底心暗刻「大清雍正年制」款识。 炉钧釉为雍正朝御窑所创,以低温烧就,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陶成纪事碑》记录其由唐英烧成,并作为主要御品,以贡内廷;又描述其「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可知其为仿钧窑杂糅以宜兴挂釉之法,自成别致。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二月初六,雍正皇帝下旨将炉钧梅瓶着配紫檀木座,由此可知炉钧釉品种主要供皇帝赏玩或作宫廷陈设,符合雍正皇帝的鉴赏品位。 5403 清乾隆 仿古铜釉洒金双耳 尺寸 直径14cm 估价 RMB 300,000-400,000 备注: 日本关东重要藏家旧藏 日本东洋居士旧藏 本品瓷炉盘口,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仿两汉时期青铜器造型,敦实厚重。炉身通体暗红色,宝光内蕴;红色中布满大大小小金片,飘然如雪,光彩绚丽。宛如枣红皮洒金铜制香炉一般,模仿的惟妙惟肖,极为逼真。为乾隆朝仿铜釉瓷之精品。底款为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字体工整严谨。 清代乾隆宫廷对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入窑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所书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皇帝的批准。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瓷器的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有了极大的提高。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并充分利用多种釉色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这其中仿古代铜器,不仅模仿造型到位,釉彩亦极为逼真。同类可参一例仿洒金铜釉碗,藏瑞士鲍氏基金会,见J.Ayers著《Chinese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第二册,日内瓦,1999年,图版254号[A655]。另一例为香港佳士得2003年4月28日,图录编号第529号。 5404 清雍正 果绿釉浅浮雕「福山寿海」盘成对 尺寸 直径16cm 估价 RMB 650,000-850,000 出版: 《九十周年特展 - 私人收藏清代瓷器》,马钱特,2015年,页56,编号28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Thomas English Cody(1889-1948)旧藏 古玩陶瓷公司,伦敦 B and V.Lake旧藏,编号202 马钱特旧藏,伦敦,编号28 展览: 《九十周年特展 - 私人收藏清代瓷器》,马钱特,2015年 盘敞口,弧形浅壁,圈足。胎质细腻坚硬,胎体厚薄均匀。器内外施果绿釉,盘心暗刻有两道弦纹,内刻浮雕福山寿海图,海水翻滚,质感逼真,盘心其间暗刻变形寿字,气韵流畅,予人柔美之感。底部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青花款。 果绿釉,古称「浇绿釉」,釉料配方极其复杂,需二次烧造方成。其釉质清亮,色泽翠绿,予人以鲜妍明快之感。明末清初之际,景德镇的窑厂已经掌握非常成熟的配方和烧造技法,在雍正时期更是推向顶峰,所出之,翠色怡人。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将其作为仿古釉色之一记载「一、仿浇绿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本品当属后者。此式果绿釉色于乾隆窑,便复不多见。 本品釉质清亮,且运用浅浮雕技巧,将传统题材巧妙运用于盘上,极富意趣。同类者,色泽非浅即深,难以呈清亮之感,如加以暗花,略显暗淡。此种果绿釉福山寿海盘应属雍正首创,后世鲜见。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一例果绿釉素瓶,器身有纹片且光素无纹。一件同式盘唯口沿饰弦纹,1991年6月11日于伦敦苏富比拍卖,拍品237号。另有一例,见1984年香港出版《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100页,图版59号。 5405 清雍正 黄地绿彩五团龙碗 (一对) 尺寸 直径14.5cm 估价 RMB 800,000-1,000,000 备注: Gow先生(1859-1936)旧藏,英国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本品内外均施黄釉为地其上用绿彩绘制纹样,其上施加绿彩于暗刻四组团龙戏珠纹,间以「壬」字祥云,苍龙须髯密,鳞甲坚,张牙舞爪,身形矫健,威风凛凛,颇具皇家威严之气。胫部饰一周莲瓣纹,刻绘精细。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 黄地绿彩属于彩釉套迭工艺,其工艺较为复杂,当先于素胎之上锥刻纹饰以高温烧成涩胎,复施黄釉绿彩,再低温烘烧而成。乃明代初期始创之,清代烧造工艺达到极致。清代内廷等级森严,在日常用度中也有明确规定,决不可僭越。 据《国朝宫史》记载,黄地绿龙器为贵妃、妃子所用之器。因为需求量较少,加之雍正仅13年,所以生产数量便不及其它种类,本品又有别于大部分黄地绿彩龙纹瓷器,一般为双龙赶珠纹,而本品为四组团龙,档次较普品略高,遗存可谓少之又少,更为罕见。 5406 清乾隆 冬青釉金彩缠枝花卉小梅瓶 尺寸 高11.5cm 估价 RMB 600,000-900,000 备注: 奥地利私人收藏 本品小口,短束颈,圆丰肩,肩以下渐内收,近足处微撇,下承圈足。造型优美,端庄怡人,通体满施冬青釉,色泽深沈穆雅,釉汁肥腴,并以金彩描绘缠枝花卉纹,底足露胎处覆以金彩,底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乾隆时期的青釉烧造主要以官窑烧造为主,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宫内收藏或民间流传着多为精品。而清代工匠们对于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本器以青釉为地,釉色淡雅,谓之 「东青」,外描金彩,绘如缠枝花卉纹。淡雅之底色结合鲜明张扬之金色,使得整器清爽而不乏雍容,淡雅而更显高贵。内敛与张扬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乾隆朝崇尚华贵艳丽,同时也最求素雅的时代风尚。此青釉描金品种,较乾隆官窑类别极少见,可参例万翠美术馆私人旧藏金彩色釉如意形葫芦瓶。 5407 清康熙 青花五彩游鱼纹铃铛式杯 (一对) 尺寸 直径8.1cm;高7.6cm 估价 RMB 1,500,000-2,000,000 备注: 日本海军大将加藤宽治(1870-1939)家族旧藏 此式铃铛杯为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其造型小巧怡人,细薄如纸,几近脱胎,外壁布局上疏下密,上部以青花绘山水倒影,淡雅疏朗,下部则是以五彩绘滔滔浪花,莲塘游鱼之景,方寸之间,生动活泼,尤其游鱼以矾红绘就,于黄绿二彩相交的莲塘之中,颇为鲜明。内心则饰莲塘一景,水草盈动,游鱼自得之状跃然眼前。底款甚小,然笔道有力,不失章法,锋芒外露,与十二花神杯的写法一致,亦应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之间御器厂所出。 《陶雅》有载《仁庙六旬万寿,所制瓷品颇多,盘碗碟盏,花鸟虫鱼,几于无美不备。此式铃铛杯目前存世罕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同类藏品,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第155页,图142。除本品之五彩莲塘游鱼图,尚见三类青花纹饰:一为青花八卦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为青花山水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一为青花洞石蝶恋花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408 清乾隆 青花淡描螭龙穿花天降万福抱月瓶 尺寸 高26cm 估价 RMB 1,600,000-2,600,000 备注: 日本东京重要私人旧藏 本品侈口,细颈,圆腹,颈部饰双螭龙耳,成型规整,毫不变形。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净洁白,体现了乾隆一朝高超的制瓷水准。外壁以青花淡描螭龙穿花纹,间以花叶勾连,构成一个腹部整体开光圆形。花卉之内间以瑞蝠装饰,构成天降万福之兆。将留白巧妙填满,布局清新舒朗。瓶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 此器形制特殊,清宫旧档称这种瓶形为“宝月瓶”、“抱月瓶”或“马褂瓶”。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此种双螭耳造型为乾隆御窑首创,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所附“乾隆器型示意图之三”见有此种器形(参见《明清瓷器鉴定》,页262,图449。此式抱月瓶便为乾隆御窑繁复华丽之代表,本瓶肩颈部巧妙贴饰对称螭龙形制双耳,格外高贵典雅。瓶身上下边饰具典型西洋洛可可风格,使其华丽的外表更添一份异国风情。腹部双面开光,中西结合。整器纹样线条流畅,描绘细腻,给人以柔媚旖旎之感,为乾隆朝华丽彩瓷之代表。 5409 清乾隆 斗彩加金折枝蕃莲花卉纹罐 尺寸 高10cm 估价 RMB 1,000,000-1,500,000 备注: 重要北美私人收藏 本品圆口,短颈,鼓肩,腹下收束,圈足。口沿一周、肩部如意纹一周描金,通体以斗彩为饰,器身主题图案绘折枝花卉纹样。装饰以红、黄、绿彩及青花为主色,明丽悦目。图画一改乾隆满密繁复,富丽堂皇之风;罐身仅绘两组折枝花卉,极近雍正素雅艺样。整器胎体轻薄,其上绘画尤为精巧,风格清丽,色彩淡雅,实为乾隆御窑难见之斗彩佳器。底满施松石绿釉,正中方框留白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斗彩早见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而清乾隆以后,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且尤为精美。民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即言:「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是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蒨可爱」。本品器形罕有,所绘折枝花卉纹,于乾隆一朝绝无仅有,疑为孤品。 5410 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花卉菊瓣瓶 尺寸 高21.6cm 估价 RMB 2,200,000-3,200,000 备注: 欧洲藏家旧藏 本品撇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外撇。整体作菊瓣式,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需分段烧造拼接,本品器型规整端庄,殊为难得。整器斗彩绘竖向勾莲花纹,颈部绘回纹,近足处以变形如意头相互呼应。构图新颖别致,色彩淡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其中另以粉彩绘饰花卉,如此特殊繁复的工艺,此为一绝。 十八世纪,清宫盛行西洋风,诸项宫廷艺术品的装饰皆不同程度融入西洋元素,瓷器一向钟情以洋花洋草入饰,效果新奇别致,展示出御瓷纹饰设计的新姿彩。彼时雍正御窑斗彩瓷器,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为能事,而且喜爱运用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手法表现西洋花草,成为雍正彩瓷之中瑰丽新颖的一类。本品便是其中代表。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相类菊瓣尊。撇口,圆腹,高圈足外撇。其造型较本品略显粗重,亦落成化款识,画面布局及细腻程度亦远不及本品。而本品颈部稍长,造型更显秀丽典雅,线条流畅,更符合雍正御瓷极高的审美情趣。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在底足上加以粉彩花瓣的形式,细腻通透,精巧可人,在以往任何瓷器上鲜有发现。05年香港佳士得编号1476也可相较比对。查阅各类纪录及公私收藏,应为唯一一只正在市场流通。 5411 清乾隆 斗彩竹石芭蕉玉壶春 尺寸 高29cm 估价 RMB 2,600,000-3,600,000 备注: · 香港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本品撇口,硕腹,圈足。颈部绘蕉叶纹,辅以黄地缠枝灵芝纹,再绘变形如意头纹,细腻通透。腹部主题图案为竹石芭蕉图,庭院栏停匀,两组芭蕉竹石掩映其前,依石而立的翠竹枝头微低,似在随风摇曳,围栏内外一片郁郁葱葱的萱草、兰花竞相开放,生机盎然,极富园林小景之别致雅趣。山石、翠竹、蕉叶、萱草、兰花更是构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图。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卷草纹一周。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乾隆三十七年,对江南竹子极度痴迷的弘历建成了退位后的居所——倦勤斋,其中装饰均运用了竹黄、斑竹包镶等工艺,使用大量的湘妃竹用做栏杆及贴面。而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山石之后的栏杆,以矾红彩加以点缀,似仿湘妃竹之意;颈部的黄地缠枝灵芝纹,亦常见于珐琅、洋彩等宫廷器物,更是与其审美情趣相互呼应。 5412 清乾隆 洋彩松绿地加金宝相花如意口包袱花觚 尺寸 高31.5cm 估价 RMB 4,000,000-6,000,000 备注: 法国南部家族旧藏,购于1920年; 于2003年购自布鲁塞尔亚洲艺廊 本品以如意云头纹口,束颈,直身,圈足。周身及足部松石绿釉为地,粉彩饰缠枝莲,瓶腹并勾勒绘有一包袱结带,极为罕见。整体纹饰间以洋彩勾勒,金彩描边,近足处亦以如意头纹,呈现出富贵祥和的气派。描绘笔触细腻,设色精妍,制作极为精美。底部松石绿釉地上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据乾隆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九江关监督伊龄阿进单中所载「交淳化轩洋彩绿地吉庆一统尊成对」,应属同类器物。本品花卉为西洋花卉,且枝叶表现出阴阳光影,赋有立体感,受西方纹饰、绘画技法影响,属于「洋彩」瓷器。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清宫档案《活计档》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清宫珐琅器皿」,《陈设档》则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隆款瓷胎」项下,这也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密切。 翻阅资料,各大馆藏及市场流通藏品,几难遇见相似作品。乾隆年制之包袱纹瓷器,异常罕见,论器形、纹饰,本品举世无双,孤例也。相类饰有包袱纹之品,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松石绿地例,录于《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359,图版40。另有一例,售于伦敦佳士得1999年6月15日,编号100。 版权声明:图文资料来源保利官网 侵权即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