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杰夫·格尔克:你写的句子能被摄像机拍下来吗?

 gs老张 2019-05-24

//////////

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就是让读者感觉像在看电影一样。当我们写下一句话的时候,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句话摄像机能够拍下来吗?这句话的声音能够被传达吗?”

编者按

//要展示,不要讲述

在创作中使用展示,而非言说。

我们在讲话或是写东西的时候常会用一些非常简单的语句来进行概括,比如说“丽达是一个很好的人”,其中“很好”就是一个概述。

但当别人听到这句话之后,并不会知道她好在什么地方。只说“丽达是一个好人”,很容易,也很简单,但是大家听了很乏味,也不感兴趣。但如果我们有一个具体的场景、具体的对话、具体的行动来让大家看到丽达是多么棒,那读者马上就非常感兴趣了。

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就是让读者感觉像在看电影一样,尽力让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生动。我读过一些没能出版的小说,发现它们都有一些通病,那就是充斥着大段的概述,看不出故事到底要发展到哪儿去、主人公到底会怎么样,这些小说会让人觉得很闷。这就好比你去看电影,却只能听到画外音在告诉你能看到什么,但是你看不到任何电影画面。

当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只是讲一个故事,你要想我是在拍一部电影,我要让观众们听到、看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当我在写故事的时候,或者在教大家写故事的时候,会时刻谨记自己希望读者能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很多人都非常容易陷入一种讲述的模式。因为对大脑来说,只要简单的说一句这个人很好、有一场战争,会非常轻松,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的想到那场战争、以行动展示这场战争的时候,难度就相当大了。

比如说两个人在打仗,我们只要说这两个人彼此刀剑相见就可以了。但是你如果要写一个场景,就需要动用大脑、情感和想象力,你的思维全部都要调动起来,你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但是只有当作者真的付出了那么多、全身心把这个场景再现出来的时候,观众才愿意读下去。

当然,展示也是有技巧的,你不可能一下子什么都展示出来,需要循序渐进,让大家看到一点,再看到一点,慢慢的看到更多。

在小说当中,我们需要跟读者进行大量沟通,无论通过讲述还是展示,目的都是要传递信息。我说的“不要讲述,要去展示”,并不是说写作时不能跟读者介绍一些基本的信息,而是说我们应该通过一种更有意思的方式进行介绍。

我们在创作中主要是通过场景、人物、行动、对话来展示故事。大约95%的故事都是由对话、行动、场景组成。在小说创作当中,其实大部分的信息和细节都是通过场景来展示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话来展示,但是要非常的谨慎,不要为了交代信息而刻意去制造一些不合情合理的对话。比方说,如果我是飞行员的一个老战友,却对他说,你当年还做过飞行员,可是后来又受伤了,给你留下了这么重的创伤,这个就没意思了,这是对读者的一种欺骗。

因为现实生活当中不会看到有人这么跟老友讲话。还有一种是偷偷摸摸的讲述,例如在写小说的时候说,这个曾经在空军服过役的、受过伤的、心理留下阴影的前飞行员怎么怎么样,这也是一种欺骗。

我有两大法宝可以帮助大家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

1.没有被告知充分信息的玩偶

有时候我会为儿童剧写一些小剧本,儿童剧会涉及一些木偶,剧情需要通过玩偶来展示。

通常在开始前我们需要向观众介绍一些必要的信息,但是作为舞台上的两个木偶,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身处什么样的场景,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假设我们是两个玩偶,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事情,如果在演出的时候我们跟坐在下面的玩偶说: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正在人民大学跟大家讲创意写作。这样的讲述就是很没有必要的。

但是就在这时,又来一个新的玩偶,他可能会问: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呢?

然后台上玩偶会说:我们现在正在这里开一个创意写作的论坛。

新的玩偶又会问:这个论坛是干什么的呢?这时台上的玩偶自然而然的就会把论坛的背景介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玩偶之间的交流就是有意义的。

2.辩论

假设有这么两口子,丈夫在跟妻子谈话,丈夫对妻子说:今天你去接孩子吧,他要放学了。

妻子说: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怎么能让我去接孩子呢?

接着丈夫说:你看看你,你要不是上一份工作丢了,怎么会去找新工作呢?

妻子说:要是你挣的钱够多,我根本就不用去工作。

所以这口子在吵架,就把陈年往事都说出来了,我们读者就在他们争吵中知道了故事背景,这种表达方式是合情合理的。

当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不要去讲述这个事情怎么样,而是要像画图一样把它画出来、展示出来;不要使用总结性的语言,而是要戏剧性地去描述。

默片场景练习可以帮助大家训练用行动表现人物的内心。大多数人只要一写对话,就会成段的叙述信息,把对话看作是传递信息的手段,但是设计这样的对话会很无趣,读者也不会好奇,你的表现力就会显得特别的弱。

当你透过行动真的让我们看到这个人物的内心真实世界之后,对话就会变得合情合理。

//创造真实可信的独白

初习写作的作者经常会借用大量的内心独白,而大多数的内心独白都是在解释问题,所以就显得特别不真实。

真正的内心对白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举个例子,如果说男主人公看着妻子的照片想起5年前发生的事情,就会让人感觉不太真实,也不够感人。因为你只是在用这种手法交代一些基本信息,读者无法看到人物的变化。创作真实可信的独白对作家来说是一大挑战,我这里有一些原则可以供大家参考。

1.尽量避免回忆

不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把读者带到回忆中,而是让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自然流露。因为如果你刻意回忆,不知不觉就会说陷入讲述的圈套中去。

真正的内心独白在于主人公在想什么,而不是说回忆起了什么。不要总想着面面俱到的把所有信息都交代出来,因为所有事情都是一步一步走向真相的,内心独白的真实性或者神秘性就在于要一步一步的让读者看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具体信息都一览无余的都给了读者,那故事就没有任何悬念了,大家也就不会有任何期待。

我本人在写故事的时候完全不想使用任何概述,我认为这种写作方式没有意思。

2.吸引读者的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确保你所交代的信息都是读者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不是一股脑的给出所有信息。

第二个确保你所交代的信息对故事发展至关紧要,一旦有任何缺失,这个故事都不能再进行下去。比如说007电影中,主人公始终身负使命,如果这个使命一开始没有交代,电影就没有办法进行,这个信息对观众来说至关重要。

本期编辑 | 唐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