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生,我体检发现颈动脉长了一个斑块,大小是0.2*0.8cm,我没啥感觉啊,这该咋办?要不要吃药呢?”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彩超技术的不断普及,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越来越多。大于40岁的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36.2%,13.9%的人存在颈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密切相关,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酗酒、肥胖、运动缺乏、生活不规律等有关。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应该更加注意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否则斑块会越来越多、越长越大。 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中,血管内皮受损是基础,脂类物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内的沉积是主因,而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发生梗死性疾病的严重后果。 对于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来说,没有任何症状,往往通过颈动脉彩超发现。如果斑块不是很大,没有造成管腔阻塞或严重狭窄,一般不会对脑部血液供应产生明显影响。只要采取充分的防治措施,可以延缓斑块的继续增多增大。如果治疗措施得当,一些人的斑块还可能缩小甚至消失。但是,有少数人颈动脉斑块造成血管严重狭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头晕等症状。 此外,颈部动脉是全身动脉的一部分。如果颈动脉已经形成斑块,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动脉(如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等)也已经发生了相似的病变。如果不加强防控,随后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治疗一是去除诱因、二是降低血脂、三是稳定斑块不破裂防止血栓形成。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服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那么,是不是所有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人都需要用药治疗呢?
事实上,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属于终生病,而很多生活方式的诱因又难以完全去除,因此大部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人是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且它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 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事实上从服用后的获益上来看,是远远大于不良反应的。 总之,面对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我们应该追本溯源、预防为主 本文来源:徐医生心管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