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衡利弊,理智消费

 刘山泉 2019-05-25

    据报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届时,当地酒店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剃须刀等一次性日用品,旨在引导消费者绿色出行,杜绝浪费。

眼下,“白色污染”侵城之势迅猛,方便筷、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无处不在。以旅游住宿业为例,2017年中国有酒店44万家,70%以上的香皂仅使用一次,每天约有40万吨一次性香皂被丢弃以每吨香皂两万元的成本来算,相当于80亿元的花销。而且除了香皂,牙刷、梳子等很多用品还不可降解,“一用就弃”不仅造成巨大浪费,也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不过,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一次性用品很方便,而且很多人出门在外已经习惯于此,很难改变。尽管初衷是好的,但此条例能否执行下去还需拭目以待。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次性日用品也是如此。它的制造与使用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同的人就有着不同的反映和感受,自然就存在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也各有各的道理,甚至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何看待一次性日用品,怎样去消费,我以为应该做到权衡利弊,理智选择,合理消费,自己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自己应该有自己的行动,不管别人怎么说,不受他人影响,而要按照科学合理,谨慎消费,有利于方便绿色、健康有益的要求去做就好。

可以说,一次性用品无处不在,随处可见,无论是在一些公共场所还是在家庭,它都与人们的出行、生活紧密相随,须臾不可分离,大多数人都接触过、使用过,只不过是消费使用的频次、多少不同而已,感受和体悟不同罢了。对它的看法自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相径庭,各持己见,众口不一。

从积极有利的方面说,一次性日用品一般都要比较卫生,可以回收,比如一次性餐具、纸张等;有些用品是必须一次性的,如事关人们生命健康的医疗用品等;有的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品,几乎经常在使用,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鞋套、一次性圆珠笔、一次性打火机、一次性剃须刀、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台布等,用起来方便,价格又便宜,何况现行法律是允许制造和使用的,最多只是作了一些限制,只要大家理智消费,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浪费,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从消极不利的方面说,长期过多地使用一次性用品,难免浪费大量的木材、纸张、布匹和塑料等,特别是使用后产生的废弃物,容易造成“白色污染”,直接影响市容环境,危害人体键康,危及动植物安全,尤其是大量的废弃物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去运转、清除和治理,会给财政带来负担,给自然环境和社会和谐带来一定的压力,甚至是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值得引以警醒和重视。

所以,对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无论人们的看法怎样,持什么样的观点,但限制制造和使用是社会发展、改善环境、减少浪费、保护健康的大势所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消费观念特别是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自然也会在使用一次性日用品上会更加理智,慎重选择,合理消费,而不至于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毫不顾及社会、环境和他人,包括自身的生命健康,去不加限制地制造、使用和消费,甚至不计后果,危及其余。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