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965~1966年,陈雁黎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研究所毕业实习时,在该院工作的大师姐聂惠民,有一册手抄胡老撰写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即胡老常说的常见病常见的方证)。同学如获至宝相互传抄。按计划7月5日实习结束,6月5日“文革”开始,北京高校停课。因未能见到大师姐,《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便留在陈雁黎处。时光荏苒,半世纪后,在此完璧归赵。盼大师姐远在北京鉴谅。本公众号连载《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九论之第六、七、八论。 第六论 有关心瓣膜狭窄及闭锁不全病的辨证用方 1.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柴胡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瓜蒌根四钱,黄芩三钱,生牡蛎二钱,当归一钱半,川芎一钱半,苍术三钱,茯苓二钱,泽泻四钱,芍药八钱,炙甘草二钱。 辨证:头晕,心悸烦,胸胁满,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者。 2.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合剂:茯苓四钱,桂枝三钱,苍术三钱,当归一钱半,川芎一钱半,芍药八钱,泽泻四钱,炙甘草二钱。 辨证:心悸,眩晕,颜面苍白,而脉细弱者。 按:不快的心悸动及眩量为本方的主要征候,适证选用以上二方,即可收到疗效,若伴发严重的衄血,可于原方酌加生地黄、阿胶、艾叶之属,若发作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证候者,可于各适当的用方选求之,兹不赘述。 第七论 有关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的辨证用方 1.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 辨证:无论心前区或心后区痛,胸闷塞,或恶心呕吐,或脉结心悸者。 2.大柴胡汤桃仁承气汤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芍药三钱,大黄二钱,大枣四枚,桃仁三钱,芒硝二钱,炙甘草二钱,桂枝三钱。 辨证:前证而疼痛剧烈,烦躁不安者。 按:无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若就其疼痛证候论,二者无任何差异,故用同一方剂均能收到预期的疗效,于此可见中医辨证论治的正确性。 第八论 有关心包炎的辨证用方 1.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 辨证:无论急慢性心包炎,胸闷或痛,呼吸困难,或心悸脉结者。 2.大柴胡汤桃仁承气汤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芍药三钱,大黄二钱,大枣四枚,桃仁三钱,芒硝二钱,炙甘草二钱,桂枝三钱。 辨证:上证大便比较秘结者。 3.木防己汤:木防己三钱,桂枝二钱,人参四钱,生石膏二两。 辨证:身浮肿,心下坚满者。 4.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三钱,人参四钱,桂枝二钱,茯苓四钱,芒硝三钱。 辨证:上方现实证者。 按:心源性水肿,大都现木防己汤或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如上证单用原方固可,若胸肋苦满可与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合用亦妙。 相 关 案 例 分 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肝病腰酸痛. 李某,男,病历号107327。1963年7月30日初诊:今年6月发作黄疸,经治已愈,现只腰酸痛,下肢稍有痛而无力,劳时小便色黄,余无任何自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稍数。 肝病已愈,遗热未清,当有郁滞,筋不得舒,因而腰痛腿酸尤不了了也,为疏肝和血以濡筋脉。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天花粉五钱,桂枝三钱,生牡蛎六钱,白芍四钱,杜仲三钱,当归三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泽泻三钱,炙甘草二钱,干姜三钱。三付。 8月5日复诊:药后腰酸痛减,体力精神好转,仍与上方,加山茱萸五钱,三付。 按:肝病初愈,郁滞余热未清,腰酸腿软,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以杜仲易川芎,意在疏肝解都、养血活血为治。 陈雁黎,主任医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于1960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师从胡希恕先生,1967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工作,从医50年来临床用药施方,药少力专,效如桴鼓。他心系中医发展,注重培养后辈弟子,每遇典型病案,施于经方原方不增亦不减,多年来桃李天下。陈老耄耋之年,不辞辛劳,笔耕不辍,谨仲景之法,承胡希恕先生的思想,编写了《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辩证》专著,著作内容提纲挈领,精辟凝练而不失简洁,为中医的传承和教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经方大师胡希恕治肾炎病本文列条辩,陈方证,未细究水气病之变化特点,但未陈述规律。详情可以参看《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本平台号有转载,网上亦有录音,有兴趣者可以研讨学习。这里所说的肾炎,是指常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感染(以链球菌感染最常见)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慢性炎症。临床以水肿、尿少、尿中见红血球、管型、蛋白、髙血压等为要症候。本病属中医的水气病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病》第1条:“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肾炎属水气病哪一种?第5条云:“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自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急慢性肾炎常见这种方证。关于里水,有的注家认为是“皮水”之误,理由是越婢加术汤治外邪内饮,而里水当无外邪。实际这里的里水,是指水发自里,由于小便不利,因而病水,里有水饮,又见外邪在表,而呈外邪内饮之证,恰是肾炎常见的病在里而现外邪内饮证。这是肾炎常见的病证,并不是说里水就等于肾炎,肾炎在急、慢性发病过程中,可见到许多变征,出现许多方证,临床对于肾炎的治疗关键不是病名,而是辨具体方证。 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0条曰:“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1条曰:“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加术汤主之”。两条都称风水,前者为表虚,后者为表实,因表虚实不同,治疗也就不同,前者固表利水,后者发汗利水。 肾炎有急、慢之别,其症也变化多端,其适应方证也就很多: 如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也为表虚里饮,为防己茯苓汤的适应方证;如腰背痛,四肢肿,头晕,心悸,病在半表半里,而呈血虚水盛,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如病久阳衰出现四肢肿冷,小便不利,少腹不仁,呈阳衰水停,为八味丸方证…… 具体方证很多,要在临床上细辨,这里不再一一悉举,从治验病例可看出其治疗规律。 读后感悟: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看,“里水”、“风水”、都包含有肾性水肿,关键在辩方证。如: 1、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脉沉者,越婢加术汤; 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不渴,自汗出,无大热,脉浮者,越婢加术汤; 3、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 4、皮水表虚里饮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5、邪入半表半里,呈血虚水盛证的腰背痛,四肢肿,头晕心悸,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6、肾炎病久,阳气虚衰,水气内停,见四肢肿冷,小便不利,少腹不仁,用八味肾气丸主之等等。 例1、于某,男,35岁,病案号7246。初诊日期:1965年7月5日。 慢性肾炎已两年,曾住院治疗三个月未见明显疗效,出院求中医诊治。全身浮肿,四肢乏力,腰痛,口不渴,尿蛋白在(++-+++)波动,舌苔薄白根黄,脉沉弦。与越婢加术汤加茯苓: 麻黄六钱,生石膏一两半,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苍术四钱,茯苓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小便增多,浮肿减轻,自感身轻有力,即自继服原方,连服三月未更方,浮肿全消,査尿蛋白(-)。 按:此是肾炎常见典型的“里水”即越婢加术汤方证,虽病程长逾数年,但仍为外邪内饮证,故用越婢加术汤而收捷效。胡老所称该方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肾功能,这种经验之谈,确非虚言。值得说明的是,该患者自行服越婢加术汤三个月,虽属效不更方,但更主要是证无变化,因此能使方药对证,能获捷效。而当有变证时,也必随证而变。 读后感悟:从临床症状看,本案内饮症状明显,如浮肿、乏力、口不渴,而外邪表现不明显。胡老从舌苔薄白根黄这一线索分析“苔薄白”是有外邪,“根黄”是夹有阳明热。外邪内饮夹热,故以越婢加术汤加茯苓治之。由此看,胡老辩证精细,惠眼识病机,这些经验不是普通医生能领悟到的,不愧为经方大师! 例2、马某,女,12岁。初诊日期:1965年9月4日。 前天出现面目浮肿,头晕且胀,不欲食,大便干燥,小便黄少,査尿蛋白(+++),血压150/100毫米汞柱,诊断为急性肾炎,舌苔白厚,脉弦数。与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苍术八钱,生石膏二两。 二诊9月6日:药后面目浮肿已消,仍头晕,咳嗽明显,胸胁苦满,不欲食,舌苔白根黄,脉细数。与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柴胡三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半夏三钱,大枣四枚,党参二钱,麻黄二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二钱,陈皮三钱,生石膏二两。 三诊9月8日:上药服三剂,咳嗽巳不明显,胸胁苦满减,尚头晕,大便干燥,血压110/70毫米汞柱,仍与前方,去麻黄,加川厚朴三钱,猪苓三钱。 四诊9月13日:头晕已,诸证悉除,唯脉数、苔白、溲黄,与当归芍散合猪苓汤加生石膏:当归三钱,白芍二钱,川芎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苍术三钱,猪苓四钱,阿胶三钱,滑石四钱,生石膏一两。 五诊9月17日:自感无不适,化验尿蛋白(-)。 按:本患者虽病程不长,但出现变证较多,因而用方也变换较多。又本例患病初即由中医治疗,未用激素,收效快可能与此有关,但愿肾炎患者都能如此。 读后感悟:一诊既有饮(浮肿、尿少、头晕),亦有热(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苔白厚,脉弦数),故用越婢加术汤。二诊则既见少阳症(胸胁苦满、不欲食、头晕),亦有太阳、阳明证(咳嗽、苔白根黄),故用小柴胡汤解少阳,麻杏石甘汤散太阳而清阳明。三诊属随证化裁。四诊诸症均减,唯苔白、溲黄,脉数,苔白为有饮,溲黄是有热,脉数既为血虚,亦为有热。故与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合猪苓汤加石膏养阴利水兼清余热。观其辩证用药,非久经临证,学验俱丰的高手,焉能达此境界乎? 肾炎有邪补应慎证现虚损益不疑 例 3 宋某,男,19 岁,红卫兵接待站工作人员。 初诊日期 1966 年 7 月 26 日:自 7 月 20 日始。出现咽痛、发烧、身冷、微咳, 自服 APC 热不退,继尿红、尿少。于区医院诊治,仍以外感治疗,热仍不解, 并出现眼睑浮肿、下肢浮肿、头痛、尿少,甚至一日无尿,体温 38℃~38.5"C, 经友谊医院查尿:尿蛋白(++++),白血球满视野,管型 2--4,嘱其住院治疗,因 无钱只注射一日消炎针,热减而诸症未已,经人介绍找胡老诊治。近症:面目及 双下肢浮肿,头痛头晕,身热恶寒,腰微痛,小便黄少,舌苔白厚,脉细滑数。 与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钱,生石膏二两,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苍术四钱。 结果:上药剂后,肿大减,尿量增加,服三剂后。肿全消。服六剂后,尿蛋白减 为(+),仍感腰痛、乏力,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三钱,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三钱, 泽泻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 服一月,尿蛋白为(一),休息一 个月即参加工作。1966 年 12 月 6 日复查尿常规正常,自感良好。 按:本例初诊时为外邪内饮,故以越婢加术汤驱邪为主;当肿消外邪不明显,而血虚水盛时,则以养血温阳利水为治。 例 4 姚某,男,23 岁,病案号 183376。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11 日:自今年 5 月发现肾小球肾炎,用过维生素、氯化 奎林、考的松等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现症仍浮肿,腰酸痛,乏力,稍劳则气短, 纳差,头晕,口干思饮,小便少黄,舌苔白腻,脉沉细滑。尿比重 1.020,尿 蛋白(++十),管型 2~3,红细胞 15~20,细胞 1~3。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 桂枝三钱 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 生牡蛎五钱 干姜二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苍术三钱 川芎三钱 泽泻三钱 茯苓三钱炙 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腰痛、乏力好转,仍浮肿、纳差、小便少,近两天头晕、恶 心、汗出恶风明显,与防己黄芪汤合木防己汤: 生黄芪四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木防己三钱,党参三钱,生姜三钱,生石膏 一两半,苍术三钱,炙甘草二钱。 服六剂后,小便增多,浮肿、汗出恶风、腰痛皆减,恶心已,继服前方两月,诸 症皆好转,仍时有头晕,查尿常规,尿蛋白(++),管型 0~1,红细胞1~8,仍 消息之。 按: 本例初诊即现气血俱虚之证, 故与柴胡桂枝千姜汤 p 合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 服六剂,虽有一定疗效,但症状改善不明显。经进一步辨证,认为表虚水盛明显, 故改服防己黄芪合木防己汤而使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但经长期服药也未使肾功明显改善。这里的原因可能是:本例是慢性肾炎,须作长期治疗观察;服用激素后的患者,服中药难予见效。是否如此,当进一步探讨。 常见经方加减中成药集一、桂附地黄丸(肾气丸)二、鳖甲煎丸 三、黄芪建中丸(黄芪健胃膏) 四、小建中片(颗粒,胶囊) 五、乌梅丸 六、大黄蛰虫丸 七、归芍调经片(胶囊)(当归芍药散加柴胡) 八、五苓散(胶囊、片) 九、香砂胃苓丸 十、党参理中丸 十一、附子理中丸 十二、桂附理中丸(参桂理中丸) 十三、胃立康片(四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 十四、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 十五、金嗓利咽丸(半夏厚朴汤加味) 十六、尪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十七、温经养血合剂、参桂调经丸(温经汤) 十八、炙甘草合剂(养心定悸胶囊)(炙甘草汤) 十九、酸枣仁合剂(酸枣仁糖浆,安神胶囊) 二十、脑乐静糖浆(胶囊)(夜宁颗粒)(甘麦大枣汤) 二十一、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二十二、气滞胃痛颗粒(四逆散) 二十三、茵栀黄(茵陈蒿汤加减) 二十四、(同仁)牛黄清心丸(薯蓣丸加镇静安神药) 二十五、麻仁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二十六、暖宫孕子丸(胶艾汤加味) 二十七、寒喘丸(射干麻黄汤) 二十八、舒胆片(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 二十九、妇科养荣丸(胶囊)(胶艾汤加味) 三十、枳术宽中胶囊 三十一、延参健胃胶囊(半夏泻心汤) 三十二、丁蔻理中丸(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蔻仁) 三十三、桂枝茯苓丸(胶囊) 三十四、胆石利通片(硝石矾石散加味) 三十五、一清颗粒(胶囊,软胶囊)(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三十六、虚寒胃痛颗粒(黄芪建中汤加高良姜,党参) 三十七、芪葛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三十八、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 三十九、参芪健胃颗粒(黄芪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蒲公英、紫苏梗、海螵蛸、山楂、木香等) 四十、康妇炎胶囊(薏苡仁败酱草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四十一、妇炎康复片(薏苡仁败酱草散加柴胡、黄芩、陈皮、赤芍) 四十二、胃炎康胶囊(桂枝加芍药汤去生姜、大枣,加良姜、柴胡、黄连) 四十三、调经丸(温经汤加减) 四十四、达立通颗粒(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味) 四十五、补虚通瘀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 四十六、舒心宁片、丹蒌片(瓜蒌薤白汤加味) 四十七、复方白头翁片(白头翁汤加白屈菜止痛,黄连、黄柏全用小檗碱代替) 四十八、益脑胶囊(《千金》定志小丸、枕中丹合生脉饮加味) 四十九、正天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钩藤、白芷、鸡血藤、羌独活、防风等) 五十、摩罗丹(当归芍药散合百合乌药汤(《时方歌括》)加鸡内金、地榆、三七、九节菖蒲、麦冬等) 五十一、眩晕宁片(泽泻汤、二陈汤、二至丸合方加牛膝、菊花) 五十二、安神温胆丸(《外台秘要》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五味子、熟地黄、远志、朱砂、大枣) 五十三、温肾前列胶囊(济生肾气丸加虎杖、瞿麦、萹蓄、淫羊藿) 五十四、前列舒丸(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去芍药,加薏苡仁、冬瓜子、韭菜子、淫羊藿、苍术、甘草) 五十五、宫瘤清胶囊(大黄蟅虫丸加枳实、牡蛎、蒲黄,去蛴螬、干漆、杏仁、虻虫) 五十六、小儿厌食颗粒(理中汤去甘草,加胡黄连、砂仁、槟榔、山楂、山药) 五十七、茵陈五苓糖浆(原方,专治肝胃湿热、湿重于热、黄疸) 五十八、固肠胶囊(乌梅丸去细辛、附子、人参、当归,加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吴茱萸、煅牡蛎、炙厚朴、建曲、诃子、川芎) 五十九、利胆排石片(大承气汤加茵陈、黄芩、金钱草、郁金、木香、槟榔) 六十、厚朴排气合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加木香) 六十一、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六十二、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六十三、四逆散(粉末) 经方的中成药中成药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节约药材、口感易于接受等诸多长处,相识其组方、起原及功用是确切利用中成药的保障,更是矫捷、扩大利用的前提。而今中成药组方起原有古方、验方、科研组方等几种环境。经方是典方之祖,配伍精当,有诸多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可供临床选用。此中有的是原方原量,有的原方化裁,本文据其成分、药名与原方的关系,将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分为以下三种典范。一是忠真于原方成分和比例,原方原名,其功用、主治一览无余。 如桂枝颗粒(桂枝汤)、葛根汤颗粒(片)(葛根汤)、小青龙颗粒(小青龙汤)、五苓胶囊(片)(五苓散)、茵陈五苓丸(茵陈五苓散)、麻仁丸(胶囊)(麻子仁丸)、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桂枝茯苓丸(胶囊、片)、理中丸、葛根芩连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炙甘草冲剂、小建中颗粒(胶囊、片)、黄芪建中丸、大黄蝥虫丸、鳖甲煎丸、薯蓣丸等。 茵栀黄胶囊(片、口服液、挨针液)是茵陈蒿汤,大黄加黄芩、银花,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邪内蕴而至慢、急性肝炎;黄栀花口服液则是茵陈蒿汤往茵陈,减黄芩、银花组成,清泻并举,用于外感热证,症见收热、头痛、吐赤肿痛、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宁神灵颗粒是国医大师张琪研造的头痛类非处方药,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往人参、茯苓、铅丹而成,具有疏肝开郁,镇惊安神的感化,用治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心悸不宁,胸闷少气,少寐多梦等症。 少阳感冒颗粒是小柴胡汤加青蒿,作用扶正解表,清热和中,用于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眼花,不思饮食,心烦恶心;而柴黄颗粒则是与方中柴胡和黄芩两药,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讲感染,感冒清热。 麻仁滋脾丸是麻子仁丸加当归、郁李仁,原方治脾约,故名滋脾丸,润肠饱热,行气通便,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属于胃肠酷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者。 金匮肾气丸本是源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组成,温肾化气,用于肾气不足,腰酸脚硬,肢体畏冷,少腹拘急,小便晦气或频数,舌量淡肥,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饱等。而市卖金匮肾气丸是由原肾气丸八味药根蒂根底上加牛膝、车前子等由十味药组成,较原方利水作用加强;桂附地黄丸则是源于《承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将肾气丸中干地黄改为熟地黄,将桂枝改为肉桂,功用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热,小便晦气或反多,痰饮喘咳等;济生肾气丸是《济生方》中肾气丸,是桂附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等利水药,温补肾阳,行水消肿。以是《金匮要略》正本的肾气丸没有成药可用。 二是忠真于原方成分和比例,但方名有变,若是相识了其组方渊源,功能和主治则豁然明了。 如麻杏止咳片是麻杏石甘汤原方,辛凉宣饱,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冷郁而化热,热壅于肺。咳嗽气急,口渴,鼻煽,高热不退,舌红苔黑或黄,脉滑数。桂芍镇痫片是柴胡桂枝汤原方,功用和营卫,清肝胆,用于医治各类癫痫。冷喘丸即射干麻黄汤,止咳定喘,收散风冷。用于咳嗽痰盛,哮喘不行,吐喉晦气,夜卧不宁。黄芪健胃膏即黄芪建中汤,补气温中,迟钝行痛。用于脾胃虚冷,腹痛拘慢,心悸自汗,并用于胃、十二脂溃疡,胃肠功用紊治。一清胶囊和三黄片是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原方,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而至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赤。归羊冲剂即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物,补养气血,温中散冷,用于久病体虚,产后虚冷腹痛,气血亏损。健肝乐颗粒即芍药甘草汤,养血护肝,解毒止痛,有降转氨酶,消弱黄疸和改擅各类肝炎临床症状的作用,用于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等。 桂龙咳喘宁胶囊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开小陷胸汤药物再加杏仁,功用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冷、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于小儿的几种清肺止咳口服液均以麻杏石甘汤为根本方,成分相近,功用相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加银花、板蓝根、瓜蒌等,宣肺止咳、清热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惹起的咳嗽;儿童清肺口服液是北京宣武区四愿堂儿童清肺丸改造,麻杏石甘汤开黄芩、半夏、瓜蒌皮、桑黑皮、板蓝根、浙贝等,宣肺行咳,化痰作用更强;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开黄芩、板蓝根、北豆根,宣肺行咳,兼有益吐的作用;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开黑虎汤减现代标准丹圆双黄连(双花、黄芩、连翘),再减鱼腥草、板蓝根、麦冬等,从组方来看,其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力盛,用于热首犯于肺卫而至咳、喘、痰、热等症,适于医治儿童感冒、肺热、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表虚感冒颗粒即桂枝加葛根汤加杏仁,散风解肌,和营退热,用于外感风冷表虚证的感冒,症见收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黑,鼻叫干呕,苔薄黑,脉缓。 感冒疏风颗粒(胶囊、片),是麻桂参半汤加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炒谷芽等,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冷感冒,收热咳嗽,头痛怕热,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三是在原方的根底上作了化裁,仍用原名或更用新名,这类中成药要寄望辨其名真,才方便在临床上切确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