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孩子和父母不亲,这种现象背后会隐含什么问题呢

 星星知我鑫 2019-05-25

图片来自网络无版权图库,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昨天我们谈到了情绪上的自我攻击导致的身体疼痛。在留言区里边,我看到很多朋友都回忆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家庭。今天我们沿着这个话题,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案例。

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劳伦兹,他对灰鹅做了一个研究。把鹅蛋分成两组进行孵化,其中一组由母鹅孵化,也就是说小鹅出壳以后,首先见到的是自己的妈妈;而另一组人工孵化,劳伦兹守在旁边,也就是说这一组小鹅出壳以后,他们看到的是生物学家本人。

那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第一组小鹅出壳以后,他们跟在母鹅的屁股后边;而第二组小鹅出壳以后,他们都跟在生物学家劳伦兹后边。他们把生物学家这个老头当成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时候母鹅出现了,这些小鹅根本都不感兴趣。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亲子印刻”现象。

“亲子印刻”是在固定的一个时期之内发生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的话,它就不会再发生了。比如说小鹅,如果它出壳以后见不到自己的妈妈。那么过几年之后,即使它见到妈妈,它也会不理不睬。也就是说这种亲子印刻一旦错过,无法弥补,不能挽回。

那么进一步来讲,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是否存在呢?研究发现也是存在的。人类的小宝宝就像小鹅一样,他出生以后也需要跟周围的父母建立这种亲子印刻关系。这个印刻建立的时间是6到18个月之间;在2岁之前会完全形成,并且稳定下来,这叫明确期。

在这种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如果父母跟孩子互动得比较少,或者由于工作比较忙等等原因,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甚至交给保姆,那么孩子跟父母的这种亲子印刻就会被阻断。

这样大家就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就不亲,相反,他跟自己的奶奶或者姥姥比较亲。很简单,在他印刻的关键期,他是跟奶奶或者姥姥度过的,于是他把这种感情、这种感觉就印刻给了奶奶或者姥姥。这样一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跟父母的关系就会比较冷淡,比较疏远。

一步来讲,良好的亲子印刻对将来孩子的心灵成长、个体发育、行为模式、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亲子依恋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这样的儿童长大了以后就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孤独自卑、情绪不稳、有攻击性、不善于合作,还有就是自卑、人际关系退缩,不会信任他人。

所以大家看到了看似简单的亲子关系,其实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用一句哲学的话来描述: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发生在最开始另外在心理学领域还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了整个一生,而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自己的童年”。

另外我们还能得出一个结论,年轻的父母真的要拿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跟他互动和交流。如果嫌麻烦,没耐心,图省事,生了之后就交给别人,自己就不管了。将来带来的问题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是没法弥补、没法挽回的。

讲到这儿,我们把话题拉回到《西游记》里边去,大家看看孙悟空是怎么来到这世界上的,他是石头里边蹦出来的。也就是说他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有人较真说那个石头就是他妈。好吧,如果较真的话,我们换另一种说法。也可以说孙悟空在小的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的关爱,没有父母跟他互动和交流。实际上他的亲子印刻被阻断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不存在亲子印刻的过程,或者说他错过了亲子印刻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设想一个问题,在亲子印刻的关键期,父母不在场,父母缺位,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存在什么问题呢?这个是非常值得讨论的。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析孙悟空就可以看到很多答案的端倪。

咱们平讲平说,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