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测和调查了解,2019年5月12日以前荔浦砂糖桔生理落果很少。13日开始到18日止,荔浦砂糖桔大量落果,有带柄脱落和不带柄脱落,不带柄脱落越来越多。也就是第一次生理落果与第二次生理落果同时进行,混合落果。其促发机制主要是天气。晴天,强光照,特别是30℃以上的高温天气,是目前我市砂糖桔产生整体性大量落果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温是造成荔浦砂糖桔近期大量落果最为关键的气象因素 配图(来源:网络) 由于来自海洋的厄尔尼诺现象产生了气候反常。自2018年9月以来,我市连续长时间的低温寡照,今年的砂糖桔春季开花推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推迟。今年4月1日-5月8日,荔浦仍以低温和阴雨为主,有阳光时段为4月5日,7-9日,16-19日,22-27日,5月1-3日。但温度普遍较低,最高气温均在26℃以下。尽管喷了1-2次保果药和环割处理,但第一次生理落果还没有出现或者很少出现。正常年份,第一次生理落果出现在4月10日-5月5日。 随着季节的推移,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受到的太阳能量越来越多。当5月13-14日,我市最高气温突破30℃时,大部分果园产生了大量落果。以大塘镇万家兴合作社的果场为例,13-14日最高气温突升到31-32℃,落果率为30%;15-16日最高气温32-34℃,落果20%;17-18日最高气温升高到35-36℃,落果10%。为什么温度突升到30℃后会产生大量落果?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落量反而会减少呢? 原来,砂糖桔体内影响生殖生长的有五大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生长素,乙烯和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的大量产生造成落花落果,对生产有利方面是促进新陈代谢,落掉无用的花和果;不利的方面会造成减产。砂糖桔保花保果期脱落酸大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砂糖桔内部,因开花水解而产生大量脱落酸;另一种是来自外部环境,高温、干旱合成大量的脱落酸。今年,来自内部因开花产生的脱落酸,果农已用赤霉素(九二〇)抵消了,而且也喷施了幼果急需要的磷、钾、硼、氮和氨基酸等叶面肥,并进行了环割,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直接供应幼果。营养有了,不利的激素被抵消,外部环境方面温度低,阴雨天多,光照少,因而在5月10日前极少落果。 配图(来源:网络)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砂糖桔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总是要爆发的。大量落果也是必然的,这个落果的促发机制就是温度。荔浦市气象局在2015-2016年的研究结果指出,4-5月因“暴雨、冰雹、大风,连续3天平均气温<12℃的低温阴雨天气,在气温突升到30℃以上并持续3天的高温天气均会造成大量落果。”从5月11日开始,我市最高气温首次突破30℃并持续3天以上,全市大小果场均产生了大量落果。据调查了解,5月13-14日两天落果量大多为25%以上,是前期长达一个多月落果总量的10倍以上。下表是5月1-18日荔浦两个镇的气温记录: 万家兴果场在荔浦大塘镇。大塘镇5月11日最高气温突升到30℃以上后连续3天,产生了大量落果,验证了荔浦市气象局2015-2016年科研结论的正确性。 古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理落果是自然现象。砂糖桔种植户保果的目标是使(采果时的)挂果量达到理想值,过多果实保住了,最后长不大、长不红也是枉然,不如任它落去,几天后加以控制。落去差的留下好的,落去小的留下大的。今年全市果场普遍多花多果,是大年,大部分果园结满小果,有的一棵树1-2万个幼果。保果的目标按果树大小和叶片多少,只需要留住10-20%的果实就可以了。高温帮了果农的大忙,同时也需要提防它的危害,过多落果会造成减产。 随着5月15-18日温度的缓慢升高,落果的速度反而减慢了下来,这是因为“干旱、寒冷、高温、盐渍和水涝等逆境都能使植物体内脱落酸迅速增加,同时产生抗逆性增强。”脱落酸被称为“应激激素”或“胁迫激素”。大量落果后,脱落酸虽然大量存在,但已经变成抗拒高温的力量,幼果已经适应了30-34℃的高温环境,所以落果就自然少了。这时千万不要再喷赤霉素(九二〇),以免抵消这些抗高温的抗落果的力量,从而促发夏梢抽发,产生更多的落果。 如果落果不停应该从干旱、渍水、夏梢、营养和病虫害方面找原因。10天无雨造成干旱,特别是岭地果更加易旱,应该淋水灌溉,有条件的最好是喷灌,同时解决高温、干旱、低湿的三个不利气象因素。渍水伤根会造成落果,要注意人工排水。夏梢的生长应该控制,以免梢果争食产生落果。控梢方法有环割,以梢控梢,以果压梢,喷控梢药,喷杀梢素等。 夏梢生长旺盛,幼果从分果到膨大需要大量的营养,如果冬春底肥不足的应多补充磷、钾、镁、钙大中量元素肥和硼、锌、铁、镁、钼、铜、锰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喷淋可以使幼果健康成长。冬春季降雨量偏多,降雨天数偏多使果树的氮素偏多,阳光少使树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不足,易造成灰霉病、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溃疡病为细菌性感染,多用含铜的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铜、春雷王铜、噻霉铜喷雾,其他几种可用代森锰锌、咪鲜胺、苯甲嘧菌酯、吡唑嘧菌酯、戊醇醚菌酯喷雾。 另外,在6-7月强度更高的高温干旱也是落果的重要原因。2015-2016年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突升到35℃以上并持续3天以上,或者10天以上无雨造成的干旱均可造成大量落果。 作者是:荔浦市气象局 廖荣顺 转载自:掌上柑橘 |
|
来自: 顺其自然xpmivf > 《砂糖橘种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