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它们坚硬的外壳下那柔柔软软的身躯,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尤其在法国,人们常常把欧洲的大蜗牛作成美味佳肴,既富含高蛋白,又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绝对是高档营养滋补品。 但并不是所有蜗牛都能吃,比如这种身躯比人的手还大的“非洲大蜗牛”。它的外壳长达20多厘米,重达800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别看它有汁有肉,但是食用的话会非常危险。 因为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都会主动找上门,寄宿在非洲大蜗牛的身上。像鼠肺线虫,会感染人类导致嗜酸性脑膜炎,还有结核病等。贪吃的人们有时候把蜗牛生吃,或者没有煮熟,就会被传染这些疾病。 不仅如此,就连它们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残留病原,从而侵入人体。所以,如果有幸看到了这种和脚一样大的蜗牛,就不要手贱去摸了。如果没管住自己的手,接触了这种蜗牛,一定要记得洗手,因为非洲大蜗牛的黏液中可能就有寄生虫。 虽然人不能吃,但它们这么大的身躯也不是白长的,一个个全是破坏庄稼的坏宝宝。 我们肉眼看到的蜗牛只有一个软塌塌的躯体和它会收缩的触角,一般也找不到它的嘴巴,但其实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们的嘴像针尖一样大,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小编脑补了一下这个画面,有点怕怕的。 这样满嘴都是牙齿的蜗牛,对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的破坏力极大,会吃各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饥饿的时候连同伴的尸体也会吃,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和纸张。 它们坐着轮船、火车、汽车、飞机“偷渡”到中国,破坏了500种农作物,成为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已经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20世纪80年代,福建有不少人养殖非洲大蜗牛,但被禁后,养殖户就把它们抛到了野外。2013年9月,在南宁市郊和福建等地又就出现了非洲大蜗牛,它们属于“夜猫子”,白天躲在阴暗潮湿的隐蔽处睡觉,晚上8:00以后开始爬出活动,并且啃食庄稼,被人们称为“田园杀手”。 非洲大蜗牛繁殖能力极强,一次可以产下100到700粒卵。当它们遇到不良环境,还可进入休眠状态,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所幸的是,广西有它们的天敌,而且可以用农药灭杀,因此,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爆发。 为了生态平衡,一些外来物种在我们不了解它们习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饲养,如果养了在中国没有天敌的物种,那我们本土的生物可能就会被侵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