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秦王888 2019-05-25

朝代:宋 作者:秦观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
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
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
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
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籍。
汝弱不好弄,文章有风格。
久从先生游,术业良未测。
武林一都会,山水富南国。
下有贤别驾,上有明方伯。
干将入砥砺,騕褭就衔勒。
勿矜孔鸾姿,不乐栖枳棘。
吴中多高士,往往寄老释。
辨才虽物化,参寥犹夙昔。
投闲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少来轻别离,老去重乖隔。
念汝远行役,惘惘意不怿。
道山虽云佳,久寓有饥色。
功名已绝意,政苦婚嫁迫。
终从大人议,税驾邗沟侧。
追踪满两疏,父子老阡陌。

  尊称承议公的由来  秦书耿 2013.2.8.

现在我们一般称少游公的祖父为承议公,少游公是这样敬称先祖父的.皇祐四(1052)大父承议府君官满受代.然而承议公是职位,还是名讳呢?古人习惯在人的籍贯,职位,名讳之后加个公字,以示尊敬.对自己的先人,当然不会用籍贯.少游公在送弟少章公觏登进士第调仁和主簿时赠诗,开头就概述了家世,尤其是对家族弃武就文的过程作了交代.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藉”.

我只有小学学历,虽好读书,但一直是不求甚解的.望文生义往往要出错.譬如,一开头就因为不了解列戟的典故,望文生义地把为将门列戟,读了破句,错误地理解成,为将门效力了.借助于工具书才使我大体了解这几句的大意是:我们的家族原本定居江南,先世是为将的,门前陈列着剑戟等仪仗.中期的前辈迁居到了淮海,没有做官只是在培植着德行.弃武就文是从先祖父开始的,先父穿起了读书人的衣衫.(<辞海>解释逢掖是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祖父议郎成为名士,我也忝为词客.从熙宁三(1070)年叔父定登叶祖洽榜进士授会稽尉,到元丰八(1085)年少游公本人登焦蹈榜进士第,再到元祐1091)年弟少章先生登马涓榜进士第调仁和主簿,获一门三人蟾宫折桂的殊荣.

于此我隐约觉得承议公的敬称自议郎这个职位而来.会不会是承议郎,有没有承议郎这个职位呢?还是依靠工具书,查得宋朝确有承议郎这个职位.条目的解释是"宋初为正六品下阶文散官,太平兴国初改为承直郎.元丰三年后以承议郎为新寄禄官,相当于旧寄禄官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

承议公在淮海先生年谱里的记述有:

皇祐元(1049)年先大父赴官南康

皇祐四(1052)年大父承议府君官满受代.

元丰二(1079)年将如越省大父承议公(当时叔父定为会稽尉,想必祖父年迈,居叔父定任所
)

元丰四(1081)年叔父定自会稽得替入京。先生侍大父承议公还高邮。

元丰五(1082)年大父承议公卒。

承议公的敬称来自其承议郎的职位,由此得到确证.

--------------------------------------

以将门列戟为指引  秦书耿 2013.1.31

少游公在赠弟少章公觏登进士第调仁和主簿诗的开头是"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藉".是对家世的概述.我们根据这个概述为指引,去寻找史料,或许有可能找到上溯毗陵先世的可能性.其中:江南,将门列戟徙淮海,不仕,先祖实起家似乎是几个关键词.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会稽公绪公系这一支有无可能性..因为该谱提出了少游公为会稽后裔说.当然该会稽谱页边注所谓仔公后裔,会谱云云是不足信的,(<宋史高宗本纪"里有"钦宗乃遣阁门祗侯秦仔持蜡诏 至相拜帝(指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仔于顶发中出诏,帝读之呜咽,兵民感动".就是说仔公在钦宗朝尚在任阁门祗侯,而会稽谱称仔公是建隆三年进士,两说跨越北宋初年至末年,长达150,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此仔公不是会稽谱所说的仔公).且其时间已离少游公去世二十余年.所谓少游公是仔公后裔的说法,简直是笑话奇谈然而会稽地在江南,而其五世必大公(应该是公绪公之元孙,仔公的高祖父)据载官至金紫(印作紫金)光禄大夫,加太师尚书令封国公.真实性如何弄不清,是文职还是武职也不了解.作为天宝年间公绪公的元孙其生活年代当在晚唐,可是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没有查到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只能暂时搁置.会稽谱水分实在太重,不能寄过高期望.

其次以江南,将门,徙淮海为线索,南唐,吴越有无秦姓将领是得重点收集研究的.<宋史>载钱俶献其两浙诸州.丁亥封钱俶为淮海国王,其子惟浚徙淮南军节度使---。这是宋室朝廷对归顺的割据势力的调防,以免死灰复燃.钱氏徙江北,自然会有大批旧臣相随,更可能与徙淮海相照应,当特别访求。而以南唐而言,玉荣搜索得介绍徐培均的《秦少游年谱长编》有少游先祖可靠者有秦本(南唐岳州刺史),秦进远(建州知州),秦承裕(宁国军节度使),秦义(入宋后知苏州).当即分别寻找和网上搜索.查得<宋史>有秦羲传,原来前面三位就是秦羲的曾祖,祖父和父亲.

秦羲,字致尧,江宁人。世仕江左。曾祖本,岳州刺史。祖进远,宁国军节度副使。父承裕,建州监军使、知州事。

李煜之归朝也,承裕遣羲诣阙上符印,太祖召见,悦其趋对详谨,补殿直,令督广济漕船。太平兴国中,有南唐军校马光琏等亡命荆楚,结徒为盗。羲受诏,缚光琏以献,太宗壮之。积劳改西头供奉官,决狱于淮南诸州。淳化中,又督洛南采铜。雷有终称其有心计,遣监兴国军茶务。会杨允恭改茶盐法,荐羲掌真州榷务,寻提点淮南西路茶盐,得羡余十余万,遂与允恭同为江、淮制置,擢授阁门祗候,兼制置矾税。

咸平初,入奏,真宗面加慰劳。淮南榷盐,二岁增钱八十三万余贯,以劳改内殿崇班,又兼制置荆湖路。江南群盗久为民患,羲讨捕皆尽。四年,领发运使事,改供备库副使,献议增榷酤岁十八万缗,所增既多,尤为刻下。会岁旱,诏罢之。景德初,迁供备库使、知江陵府。坐举官不如状,削秩。

大中祥符初,起授供备库副使、宿州监军,稍迁东染院副使。明年,广州言澄海兵尝捕宜贼,颇希恩桀骜,军中不能制,部送阙下。上以远方大镇,宜得材干之臣镇抚之。宰相历言数人,皆不称旨。上曰:秦羲可当此任。复授供备库使,充广州钤辖。历东染院使、知苏州,改崇仪使、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因对,求典藩郡,迁内园使、知泉州。天禧四年,代还。道病卒,年六十四。

羲知书,好为诗,喜宾客,颇有士风。历财货之任,凡十余年,精勤练习,号为称职。

秦羲公入宋,有可能迁徙淮海,且其祖进远公为宁国军节度副使,够得上将门列戟的条件,但其在天禧四年前还在做官,与承议公大约1000年前后出生相对照,不符合不仕但潜德句.有无可能是羲公的兄弟行中有以白身迁居淮海的呢?待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