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著名词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篇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晏殊,生于公元991年,字同叔,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散文家,政治家。7岁能作文,14岁以“神童”之名参加科举,官至宰相,晏殊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晏殊的词具有清新闲雅,情思细腻的特点,位高权重又有文学修养,是北宋仁宗时期官场领袖,文坛盟主。《浣溪沙》原词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从歌咏弹唱的酒宴退场,独自一人来到花园散步,抬头仰望那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在晚霞夕照,落英缤纷的景色里,发出年华不在,人生苦短的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亦悲,燕归亦喜,感伤春天的短暂,在人生的苦楚忧愁里找寻一抹绚丽的无奈。 “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种落花的场景,无法挽留的时光和黯淡凋零的感伤;“似曾相识燕归来”, 以及那只去年春天我们就相识,今年还能回归的燕子。两厢对比,一面是花落的感伤,一面是回归的喜悦,既伤感又温暖,说出了生命中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也常常有“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的场景,许多生命与我们缘分已尽,又有许多新的生命和我们重新开始。词人把“花落去”和“燕归来”同“无可奈何”“似曾相识”连在一起,完全是生命的升华,和对生命的新的领悟。 真正触碰生命的东西,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强烈的共鸣。朋友的告别,青春的消逝,那一次情感的受伤,不都掉进“无可奈何”的沮丧和绝望中。对藏在生命里的期望,过往的欢声笑语,无数熟悉的感觉,不都有“似曾相识”的喜悦和快乐。 晏殊这种精彩的人生状态,好像就出自我们自己的生命情感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宋词最美的词句,更是晏殊一生最中意的句子,他还把这两句放在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的颔联: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在这首七律里,这两句也丝毫不显唐突,意境依旧雍容缠绵,但我觉得这样音调婉转的句子更适合词,在歌舞筵席上,拔动琴弦,悠悠吟唱,比起低低诵读,难道不更风雅,更有韵致吗? 据说这两句诗的由来,还有一段佳话。据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晏殊到杭州上任路过维扬,在当地的大明寺墙壁上读到王琪的诗,极爱其才,设宴相邀一起散步于池上。 正值暮春时节,落花扬扬而下,晏殊提起自己心中所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至今没有得到下句,王琪应声便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番文学上的相惜,我们不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假,从晏殊对这两句的喜爱,我们也能读出晏殊的真性情,在一个落满花的园子里,一个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五猫 |
|
来自: 昵称64286714 >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