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创新学习?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临渊草堂 2019-05-25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学习研究指导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作为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将发生巨大而又急速的变化,必须革除传统的陈旧的学习方式,探寻并掌握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新型高效学习方法,这就是创新学习。



什么是创新学习呢?

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创新学习具有哪些特点呢?

1.具有探究性。即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2.具有实践性。即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实践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具有主体性。即以学为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位置得到空前的凸显。

4.具有民主性。体现在学习内容选择上,师生关系上,教学组织上的民主。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呢?

1.要研究和讲求学习艺术。通过有关专家对优秀学生成功的实例研究表明,优秀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1)在学习态度上,主动积极,乐观热情。(2)在学习精神上,深钻细研,好奇创新,思维求异。(3.)在学习交际上,敢于争论,乐于助人。(4)在学习效果上,成绩优异,高效省时。优秀学生学习艺术的心理底蕴,是学生对人生、对国家、对科学的热爱,对教学内容和科学美、艺术美强烈的感受和标新立异,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优秀学生的学习具有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因而,学习艺术就是集情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于一起的省时高效的学习。我们必须对学习的艺术进行认真的研究,并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借鉴学习和掌握,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把学习当作一种高雅的艺术,而不是一种简单低俗的重复性活动。



2.要确定创新学习的目标。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用,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设计并构建创新型、研究型学习模式,并明确目标及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要科学设计选择学习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关注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努力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的良好宽松的空间。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地域间的差别及实际,积极探求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要千方百计为学生的主动选择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余地。


4.指导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均要以崭新的角色出现,教育内容和呈现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的方式及师生互动的方式都要创新。需要构建新型的学习指导模式,这种模式要凸现“指导”功能,包括在学生学习研究遇到问题时,适时指导;在学习开展研究学习过程中科学指导;在学生学习研究进入不同阶段时,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进而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5.要创新学习评价。要改革传统的评价内容与方式,构建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涵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学习的结果等。二是要创新评价手段与方法,体现科学性或多样性。三是评价的实施要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属作者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