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完这个视频,随后再看我下面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讲解者是学西医出身的硕士,又是精通东西方哲学的独立思想者——王东岳。 其中的关键词: 现代医疗体系是一个商业体系; 人从四岁血管就开始硬化,人到六七十岁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血管狭窄; 对医疗介入保持警惕,尽量取保守疗法。 王东岳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思想者,这是他系列讲座中的一小段,我们暂且称之为“大病不大治”,而王先生讲课中所举的例子就是前一篇我谈到的冠心病治疗中泛滥的“心脏支架术”,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段视频,作为第二篇关于冠心病文章的开端。 大病就要大治,似乎是顺理成章,大病不大治,似乎是违反常识的,但正言若反,大众思维往往是与真理背反的。这篇文章就以冠心病开头,来谈一谈为何大病不大治。 大病,它的定义是什么?到底什么病才算大呢?感冒治疗不当也要死人,你能说感冒算小病吗?癌症也有康复的,你能说它是大病吗?但医学界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譬如“大病医疗保险”等,规定了种种的所谓“大病”,咱不去管它。 大病医疗保险所包含的25种重大疾病 怎么来界定大病,除了医学上的定义,我倒是有一个提法:凡是能让病人感到极度恐惧的病,都算是大病。病得在别人身上,你一点也不恐怖,这个病对你来讲就是小病。你自己感冒了,浑身酸痛,高热不退,可能要烧个三五天,但你自己恐惧的很,你跟别人说的时候,也会说我大病了一场。 而且,很多病的症状看似重,其实可能很简单就解决了。很多病基本没法治疗,可是却没有什么特别恐惧的临床表现。譬如外感病的高热不退,病人恐惧,可实际上大部分人只要治疗得当都没什么危险;出血性疾病,哗哗直流,吓死个人,但在现代医学这里,出血性疾病现在不算什么难事;急性肾炎,通身水肿如水桶,眼睛眯成一条缝,形象骇人,可中医治疗得当也可以很快见效。 一旦患者先有了一个“大病”的概念在心中,其结果必然是“大治”,也就是大折腾。医生郑重其事的对家属做交代,家属诚惶诚恐的到处咨询专家,还得瞒着病人;一番天南海北的到处打听,最终,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决定让病人住到治疗这个疾病的最好医院,找最好的专家,用最好的药物或手术,以期获得最好的效果。经济条件差的病人,也是砸锅卖铁的凑钱住院,认为不住院就不足以应对这些疾病,对不起病人,于是那些人财两空的悲剧一幕幕的在医院里上演。大病大治的结果必然是医生、患者都在动用社会的一切资源来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最大耐受度的折腾,尽管这些治疗可能起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大效果”。 我在临床上根据病人描述疾病似的神态语气,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他的心理状态及其他能否安心的服用中药。而实际上大多数认为自己得了大病,必须得大治的患者,最终都坚持不了服用中药这种小小的治疗,他们要走上面我描述的那条路。这里得说明我只是在描述这种现象,不是在抨击这种现象,后面会探讨是什么让我们一路错下去。 但如果病人对这个疾病一点也不恐惧,视死如归,那么在大的病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小病,譬如庄子就有说“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我们可能达不到这种“生死一如”的境界,但在疾病面前豁达一点,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思想通达了,不管何种疾病,得上了,它都不算大事,不恐惧身体反而做出更积极的反映。而且你除了接受,还能怎么办?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积极地应对,选择正确的方法,或许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这从一些身患所谓绝症的人放弃治疗,放下心理负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譬如中药、气功、心理调节、旅游等,好好度过剩余的时间,最后反而痊愈的例子可以证明。这种例子或许不多,但个案同样具有意义,如果有更多的人这样做,我们不能排除这种个案会更多。 这就是“大病不大治”,但是这需要相当的智慧,譬如视频中的思想者王东岳先生,就坦言自己一旦有什么不治之症,就任它自生自灭好了。王先生为什么会如此选择?这绝不是他的意气用事,哲学家思想者是极为冷静地,他们自有自己的严密逻辑,而这种思想也是来源于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毫无遗憾、毫不犹豫的选择这种方法。 大病不大治的智慧与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样的道理,老子的话换成通俗的话就是“治理大国不要瞎折腾”,因为大国的事物纷繁复杂,若按一般人的想法,那肯定得三天两头开会啊,制定政策啊。可老子不这样想,他认为凭借人的所谓智慧想要达到完美治理国家的状态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反对政令百出的好事者。 我们想想人在得大病的情况下是个什么状态?首先他的心中充满恐惧,那么他就会方寸大乱,所谓“病急乱投医”,他很容易接受别人要大折腾一番的建议,这是心态。再者身体状态,大病状态下的身体早已千疮百孔,身体的平衡处于严重不协调的状态,恰如一条没有多少肉的小鱼。这个时候,我们怎么保证把鱼做出美味?尽到这条鱼作为一道菜的最大价值?厨师用的就是烹饪的烹,这不是一般的炒菜,据说是最考验厨师技术的活。 那么怎么对待大病的身体?医师当然也要慎之又慎,他需要有庖丁的熟练技术和对人体结构的目无全牛,而且治疗时也必须慎之又慎,在处理上顺人体的自然规律,从而使人尽终其天年,达到医疗的最终目的——让人更好的死去,死在该死的时间,这话也是正言若反。对怕听死字的人,可以这么说:医学就是让你更好的活着,活到你再也不能够活下去的时候。譬如赌王何鸿燊,据说现在还不愿死,每月花费一亿元利用各种医学手段续命,人家有钱,想这么活。 大病要大治的观点,其实是默认了最大限度的干预治疗一定比保守的治疗更好的前提,但很遗憾,这些结论都是既得利益者医生或药厂作出的,若以当前人类整体的诚信度来衡量,我们可以怀疑其真实性,这种怀疑对有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而如果过度的医疗干预未必会对大病下的身体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则病人采取这种大治的措施,就会使本来就失衡的身体状态向更坏的方向走去反而不如不治疗,或者不大治疗。 再者,大病不大治的另一个反面就是“小病小治”,其实,中医不是这样想的,搞不清楚哪些是大病,自然也就不知道哪些是小病,有时候还往往搞反了。譬如我曾接诊过几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患儿,仔细询问病史后是在感冒后诱发的,按西医的说法可能跟感冒没有关系,这也算是个大病,需要激素治疗,可患者家长多了个心眼,知道激素的副作用,想着先试试中药,于是我用补中益气汤加祛风化痰之药,十几剂药就好转了。后来断断续续服药,尽管仍会有发作,但服药后还会恢复,现在随着年龄增大,几个小孩都挺好。这种保守的治疗尽管不敢说痊愈,但是否比立马当做大病用上激素,让患儿从此依赖这种猛药要好一些呢? 再如感染性的血小板降低,前段时间也经历了两个对比明显的例子。一例患儿是我的患者,经常来治疗感冒之类的疾病,其父母也是我公众号的读者,对中医是有认识的。一次患儿皮肤出红点,检查后血小板只剩下一个单位,有内脏出血的风险,西医诊断为感染性的血小板降低,按常规治疗激素就要用上了,其母亲咨询我,我坚决反对用激素,但决定得他们自己做。于是父母艰难的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只输了丙种球蛋白,没有用激素,患儿后来确实出现了便血,但无大碍,随后又配合服用中药,血小板很快就恢复正常了,这几个月也没有反复。而在住院期间,他们的一位病友也是小孩得了相同的病,但很可惜,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的激素,后来经它介绍来我处治疗,小孩的母亲就是说了一大堆的在北京上海等医院治疗的经过,言语之间还是透漏着恐怖,认为这个病还是的大折腾,我当时就知道这个小孩子我治不了。他家长认为他得的是大病,中药这种小治在他们看来或许只能算是辅助,后来他们也果然没有再来复诊。开始第一步就把它当成大病,激素滥用上,真的把一个小病治成了大病,还执迷不悟,这样的大病中医还真治不了了,因为身体已经千疮百孔了。 这样的过敏性紫癜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激素使用而造成病程缠绵的不在少数,请各位家长注意前期治疗的用药尺度。 所以中医对待小病,譬如感冒也相当重视,当中医说治疗个感冒根治聊个肿瘤没有区别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很扯,但请你往下看,这是正统中医的思维方式决定的,至于说一看炎症就清热,一看肿瘤就用半枝莲、七叶一枝花、蟾酥等所谓抗肿瘤药物的思维,是完全的西医思维,不用拿这些来玷污中医。 不管什么病,中医首先就要区分是什么人得的病,根本不能被病名所左右,因为病名只不过是个“假名”,它不是疾病的本质。请记住这一点,疾病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到现在仍然是个谜,不要以为我们当前所做的解释就是真理,它只不过是嫌相对真理,人体的奥秘就像宇宙,而当前人类所知的就像大海的一滴水。 面对这个谜一样的人体,中医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这个人目前的身体情况,虚实寒热的状态,努力让它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至于人体内部如何自我修复,自我平衡,这是人体自愈力的事,人真的管不着。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机缘具备,这个病人可能会向好处走,各种因缘不具备,这个人必然走向死亡,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看着好像很唯心,而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认为病好了是一生的功劳,病坏了是一生的责任,这同样都很扯。 所以中医从来就是重视的人体疾病治疗的总原则,而不是所谓大病或小病,譬如《黄帝内经》“善治者治皮毛”的观念,这其实是中医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说清轻浅的疾病才是你最应该留意的。为什么?表现越轻微的疾病越是要好好调理,因为这时人体的平衡还很好,治疗后也就容易恢复。所以中医提倡“上工治未病”,可在这个时代,现代的医疗体系是“治疗医学”,都在研究怎么治病,病越治越多,《内经》所谓“治五脏者半死半生”,到人体得大病了才治疗,这是最差的医学。 也正是这种观念下,我以前写过一篇对感冒的看法,有兴趣者可以阅读。 之所以说大病不大治需要智慧,其实恰恰是因为这种生死攸关的选择最考验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一般的老百姓也就罢了,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从来不会深刻考虑生死问题,也不会抬头仰望星空。而有智慧的思想者必然是对宇宙人生做出过深刻思考的人。 王东岳先生讲文明的发展是越来越背离人的自然性的,这种背离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我们对此却习以为常。最简单的譬如点灯的发明使我们大部分人再也无法达到那种日落而息的自然状态,而一切的疾病,我们甚至都可以称之为“文明病”。因为人的身体是自然的,它是应该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才能保持其最佳的状态,可惜,文明是思想上的事,它是社会性为主的,总是让我们和自然背道而驰,社会性的文明早已走的太远,远到我们的身体疲惫不堪也追不上它的地步。我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毛远远的把皮甩在了后面,最终人类连毛都不长了,这就是文明,多么可笑的文明啊! 所以从老子开始的中国思想者们,都是对文明的进步持保守态度的,这是中国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更是老庄的心法。认识这种保守态度的根源,你才能认识在这种保守态度下所采取的一切保守措施,包括医疗手段。 社会和文明是一对搭档,当你清晰的知道了文明的发展,你就知道了社会是如何发展到现今这个商业文明时代的,你就不会埋怨医生或医院或医疗体系,这是文明发展必然的结果,谁也无法改变,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员,商业文明的经济大漩涡把每个人都卷入其中,你如何独善其身?病人没有错,他们不懂,他们珍爱自己亲人的生命,宁愿竭尽全力;医生没有错,他们按照教科书来做的,按照药厂的药物说明来用药的,他们也认为自己在治病救人;药厂没有错,他们的专家团队进行着各种科学研究,就是在找到某种疾病的某种治疗药物。 人们种种的社会活动都是人类在自己的思想方式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当前的时代就是所谓的科学时代,尽管科学家知道凡是科学都是能被证伪的东西,但普通老百姓确认为科学就是真理,他们以错为对,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以“百姓心为心”,用科学学的旗号引导着大众走向危险的深渊。 只有明白了文明的可悲,你才能知道自然的可贵。而我们的身体本身它不是什么文明,它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按进化论来讲一个物种的演变也可能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而如今的文明发展变化的太快,我们的身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跟随文明而进步而演化,所以我们的精神总嫌我们的身体太笨太慢、太柔弱,我们用一切的手段来鞭策我们的身体,试图让他赶上精神的需求,但适得其反,身体不堪重负,问题越来越多。 有这种认识的人抛开那些所谓的文明,当然包括所谓的医学,甚至是中医学,运用最保守的方法恢复自己的身体平衡,岂不是最正确的选择吗?道家人士正是这么做的。在医学上,我们再得大病时,尽量采用保守的方法,看似愚笨,其实不正是给自己随后的恢复预留了一种好的可能性吗?中医正是这么做的。 进步论还是保守论这种思想上的问题其实落实到生活中会决定你的方方面面。 此刻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黄帝内经》的开篇之语“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的问题是如此的深刻,中医的整个基础理论就建立在这一句的发问上,我们能不对此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吗?没有这种思考,你理解不了中医,也理解不了人体,更理解不了在这种思想下所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何以提出“上工治未病”,你也不会在患重大疾病的时候,安心的“大病不大治”。
|
|